您的位置:
文學城
» 博客
»R 最憶是大連(上):星海/黑石礁
R 最憶是大連(上):星海/黑石礁
“日出櫻花紅勝火,春來海水綠如藍,憶遼南,最憶是大連”…
去國之前(1984年之前),曾經走過中國的二十多個省和直轄市。當年中國還十分貧窮落後,但是每個省、市都有自己的特點,景色不同、語言不同、風俗不同,連公交車的售票方式都不同,在記憶中絕對不會被混淆。
其中最愛的,是海濱城市大連,在那裏度過了美好的大學時光。
北京搭錯車
如今中國每個城市的人,都說普通話,城市都高樓林立、似曾相識。對各個城市的場景記憶,常常是混雜的。
過去的城市,各有各的特色。我生長在北京,曾經住在西郊和東四十條一帶。70-80年代中,我在北京幾乎天天搭乘106路無軌電車;可十來年前回國,有一次搭上106路車,居然走反了方向,該往北卻上了往南的車;坐了很多站,突然發現到了東單、過了長安街,此時才發覺方向坐反了。隻因路兩邊有無數小商店,街景都差不多,令我這隻憑靠路旁景物辨方向的人,完全迷失了方向。
江城水起落
又比如以前乘江輪到重慶,在朝天門碼頭要爬數百級台階,看著肩負重擔的挑夫艱難上行,是一生不滅的記憶;
2017年我再去重慶朝天門,長江水已經因修建三峽大壩而上漲百米,百級石階沉入江底,“朝天門”的牌坊幾乎淹沒。而岸邊的摩天大樓令我錯以為是在上海或武漢。
說起武漢,原來有星羅棋布的湖泊,後來很多水域被填平,建起了高樓;長江因三峽蓄水,到了武漢段的江麵狹窄,已不見“滾滾長江東逝水”的壯觀,好似站在南方某條小河的岸邊,長江大橋顯得有些大而無當。經濟發展帶來了繁榮,卻也抹去了各地的特色,這一點倒是越來越像美國了。
最美星海尚在否
我在大連讀書的第一年,生活很艱苦,每天對著粗糙、難以下咽的玉米餅子發愁。不過隨著改革開放,市場經濟逐步活躍,生活迅速得到了改善。
先天優越性:無論如何,大連地處狹長半島的頂端,東麵是黃海,西麵是渤海,先天自然條件優越,
到處可見海天相連。不過這分界處的海水,藍色的一邊是黃海,黃色的一邊是渤海。
在我心中,大連一直是中國最美的城市(廈門、青島可以排第二)。大連在殖民時期已達到了現代化水平:有寬敞、安靜、大氣的城市設計,有許多不張揚卻令人心曠神怡的景致,也有舒服的私人生活空間。
老電車與灘塗:記得1978年3月,我從山西的山溝去大連讀書。在大連某所大學教物理的五姨媽送我去學校:搭乘有軌電車,票價4分錢。在鐵軌上電車鐺鐺響著搖著、緩慢前行。在晃悠悠的電車上,突然看見窗外有大海和鹽田灘塗,
我心中的“一切汙泥濁水”立刻都被“蕩滌”了(當年有句革命口號“蕩滌一切汙泥濁水”,指“清除一切反革命勢力”)。
海灘隱私公園:學校靠近星海公園,我每周至少要去公園的海濱漫步三、四次。海灘和樹林中幾乎沒有人,但是並不顯得荒僻,隻覺得靜謐中帶著一點迷蒙和神秘;春天時,櫻花在海邊懸崖上怒放,帶著一絲美到絕境之感。
麵對著轟然的海潮聲,絲毫感覺不到喧囂,伴著潮聲在岸邊漫步,反倒會異常的安靜和放鬆。星海公園的最迷人之處是:麵對著最廣闊的海麵,卻隱匿著最幽美隱私的花間月下。
粗鄙/現代化:不過,1994年我回校時,看到星海公園已被改造,跨海大橋已修通,人們津津樂道“薄書記”對大連建設的功勞,我心卻在隱隱作痛。就似在蘇州園林裏,看見了突兀的現代高樓和鋼筋水泥橋,粗鄙而霸道,有種被人“橫刀奪愛”的痛,卻不敢批評,怕被人批駁反對現代化和創新。
當原來低調的完美私密空間,被許多僵硬的建築物線條撕扯,好像在精美低調的真絲旗袍外麵縫上了幾條貂皮。那藍天碧海小島的絲滑景致,被粗暴地切割開,顯得毫無情調、殘缺不全。很多人會說我矯情,其實我並不反對現代化,隻是大自然的天際線和藍色海岸線是那麽美,破壞它們就像是“暴殄天物”。如果選一處稍微荒僻和廣闊的地方破土開天,豈不是更能增添現代化的景致和經濟效益呢?
清除海底礁石:星海公園看著很美,
但原來水下有許多礁石,礁石上有鋒利的海蠣子殼。有一次我遊泳時不小心踢到礁石,一陣尖銳的切割掃過腳部。我當時沒有馬上感覺到痛,但是回到岸邊衝洗傷口,發現了無數細密而入骨的切割線,間隔不足一毫米。去衛生所包紮之後才感覺很痛,過了四十多年,一到陰天還會隱隱作痛。所以我非常支持用現代化手段,炸掉海水下的鋒利礁石,保證海濱浴場的安全。
黑石礁
其實離學校更近的是黑石礁,也是4路有軌電車的最後一站。黑石礁和星海的海灘其實連成了一片,
隻是黑石礁這邊的海岸布滿了黑色的礁石,據說是海上喀斯特地貌。記得還有一些水下岩洞(漲潮時隱入水下),黑石礁沒有星海的秀美,略顯猙獰,卻更原生態。
現在的黑石礁成立了一個國家地址公園;當年那裏是比較荒僻的,甚至在趕海的時候,海灘上也沒有很多人。海潮帶到岸上的海帶等海物,也常常堆在岸邊沒人撿。我曾經在退潮的那片灘塗上撿到過海參。至於海蠣子,那更是舉手之勞,隨便就撿一大塑料袋,我們那時候會把海蠣子拿到教學樓清洗(教學樓地形低,不會斷水,宿舍地形高,常常斷水),然後拿回宿舍用煤油爐煮熟,非常新鮮美味。
那時候的生活品質很粗放,但是充滿了樸實的情趣和快樂……。
下一次再說另外幾個“景點”吧。
老生常談12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水師營' 的評論 : 那不是海帶養殖場嗎? 借地問一句,文革時期在解放路從青泥窪橋到老虎灘的有軌電車是幾路?車場在解放路站,有時候加車到桃源街。
雲河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水師營' 的評論 : 謝謝您的詳細說明,我離開多年,頭腦中隻有畫麵,我從電車中看見的應該是星海北麵的鹽田,離4路終點站還有幾站路。
水師營 發表評論於
當時的鹽田的位置:東近馬欄河;西近現在的西安路;北近高爾基路;南近西安路的拐彎處,即星海廣場的北頭。
水師營 發表評論於
當時的鹽田的位置:東近馬欄河;西近現在的西安路;北近高爾基路;南近西安路的拐彎處,即星海廣場的北頭。
古樹羽音 發表評論於
我也是常常在東單乘坐106路前往東四十條附近的鐵獅子胡同人大宿舍去親戚家玩。
五十年前從宜昌到九江開會,乘江輪沿途觀了個小光,那高高的朝天門碼頭我是一級一級登上去的。
謝謝你的文,帶給人那美好難忘的回憶和青春年華!
老生常談12 發表評論於
1. 你是大連水產學院(大連海洋大學)77級的?遼寧財經學院(東北財經大學)離海邊還有一段距離。大連工學院(理工大學)和大連海運學院(海事大學)離淩水海頭近,離星海公園有好幾站地。星海三站是1978年從遵義回來一部分重建的大連醫學院在原來市第三醫院的門診大樓臨時教學樓,離星海公園僅僅300米。
2. 星海灣大橋於2011年10月動工興建;於2015年1月5日完成合龍工程;於2015年10月30日通車運營。跟薄熙來沒關係,他2000年離開大連。
3. 不記得乘有軌電車可以看到鹽田,是乘火車可以看到金縣的鹽田。
4. 星海公園改造不大,是鄰近的馬蘭河口的星海灣填垃圾建成亞洲最大的星海廣場,176萬平方米是天安門廣場44萬平方米的4倍。
5. 黑石礁沒有地質公園,地質公園在金石灘。黑石礁東麵倒是建了一座大連自然博物館。
6.
竹風_如火 發表評論於
棒棰島
雲河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謝謝!
雲河 發表評論於
回複 '伽子羅衿' 的評論 : 火車站被保留下來,那太幸運了。我還有一張當年在火車站拍的照片/還有一張中山廣場的照片。下一篇可以放上去。
素心蘭 發表評論於
你的母校是東北財經大學麽?我九一年入學,東財就在黑石礁。我經常坐一站好像是23路去星海公園。黑石礁蠻亂的。十年畢業聚會連軍訓時的小廣場都蓋了高樓,好擁擠。
水星98 發表評論於
寫的好看。1977年我第1次去大連,去了星海公園和棒槌島,當時覺得棒槌島漂亮極了。
伽子羅衿 發表評論於
確實大連原本被設計得不張揚但很溫馨。大連城市非方方整整,擠出的樓區的三角地帶就變成個小公園,一體和諧。如今寸土如金,這些樓區邊上的小公園也就全沒了。特別共鳴你對“博書記”整治大連的功效的描述,尤為老城區部分。我隻覺得打破圍牆種植成連片的草皮一項還可以接受。其他的將主幹道全換成現代高樓大廈,但部分地段一些原老式建築又被日本出重金保留,包括建國時全國唯一一個汽車能上二樓的大連火車站,結果市區整體的協調全被破壞。特別是中山廣場一圈被戲稱“八國聯軍”的建築,被背後豎起各種現代高樓怪獸搞得慘不可視,四周全沒了原先的整體美感。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讚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