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塞維利亞拾零

清水仙翁 (2025-07-23 15:07:40) 評論 (4)
塞維利亞是西班牙第四大城市,西班牙船隊第一次環球航行起點。 穆斯林摩爾人統治期間曾是西班牙首都。但西班牙人似乎不願承認被穆斯林統治781年那段曆史, 所以西班牙曆史不記載塞維利亞曾是西班牙首都。 同樣原因,科爾多瓦也不史載曾是西班牙首都。



都市蘑菇 

也叫都市陽傘, 是塞維利亞的地標建築, 遊客必打卡景點。 建築滿年輕,2011年建成。 所在位置叫主廣場,之前是個市場。 設計公開招標, 德國設計師中標。 受塞維利亞大教堂穹頂啟發,建築看去像六個巨型陽傘(蘑菇)連在一起。 取名都市陽傘。 沒想到建築師太“聰明”, 他搶先把“都市陽傘”注冊商標。 塞維利亞必須持續付費才能使用。  塞維利亞人不肯做冤大頭, 改名為“塞維利亞蘑菇”(Setas de Seville). 本來很雅的名字, 因那個貪婪的德國佬變成了俗名。 但建築的一個小標牌仍顯示都市陽傘(Metropol Parasol). 






塞維利亞大教堂和吉拉達鍾樓 

教堂原是穆斯林阿爾莫哈德王朝於公元九世紀開始興建的大清真寺。 1176年清真寺完工後尚無塔樓。  塔樓數經周折, 在摩爾人鎮壓西班牙及葡萄牙人收複失地的持久戰中, 於1198年建成。 塔樓四角各有一個穆斯林風格的球形塔尖,紀念1195穆斯林軍隊戰勝阿方索八世基督教軍隊的一場重大勝利。 (七年後曆史反轉,阿方索八世的軍隊又大勝穆斯林)。 

1248年,西班牙基督徒軍隊收複塞維利亞。 把大清真寺改為大教堂, 但沒大動手術。 1356年地震,教堂嚴重受損。 1433年塞維利亞開始重建基督教大教堂,工程持續73年, 1506年完工。 塔樓上麵加建了個文藝複興風格的鍾樓。 鍾樓座簷上刻有“箴言18” - 寓意西班牙人被穆斯林統治的“鬱悶”。 

鍾樓尖頂是1568年加建的雅典娜女神銅雕。 象征基督教信仰的勝利。 雅典娜左手持棕櫚樹葉、右手抓旗杆。 這兩樣東西都有助旋轉 因為這個塔尖雕設計是個旋轉的風向標。 風向標的名字叫吉拉達 (Giralda),即這個塔名之由來。

塞維利亞大教堂按規模是世界第三大教堂。 按風格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 這裏有哥倫布和他兒子的墓。 1522 年西班牙船隊(5隻船,270名船員)唯一完成環球航行的維多利亞號船員們, 回到西班牙首先做的就是更換新衣,到此教堂含淚敬拜和感恩。 

參觀大教堂門票可選擇登吉拉達鍾樓。 鍾樓沒有台階, 但有35段回旋陡坡, 可“走”上去。 登頂鳥瞰市容, 聽大鍾隆鳴,值得體驗。 







西班牙廣場 

西班牙很多城市都有西班牙廣場, 不像其它廣場是公路交匯處, 塞維利亞這個是真正的廣場, 旁邊有個公園。晚上有燈光更美。











鬥牛場  

我們去時沒任何鬥牛活動,覺得 沒必要進去看那個空蕩蕩的圓環, 無異於我們中學操場。 外麵看反而更養眼。 除那個鬥牛士銅像外,不遠處還有個女士騎馬的雕像。 開始似有點費解。 查看鬥牛場全名 - “塞維利亞皇家騎兵鬥牛場”方知是個“騎馬鬥牛場”,恍然小悟,懵圈釋然。 









金塔 (Torre del Oro)

這是個12邊形建築。 13世紀早期穆斯林王朝興建, 用做軍事瞭望塔, 控製從瓜達爾基維爾河到達塞維利亞的水路。 後來也當軍事監獄。關於金塔名字有幾種不同說法。 其一是金塔外麵曾有金色瓷磚, 後來被盜。 1755 年裏斯本大地震也殃及金塔。 地方政府曾計劃徹底拆除。 塞維利亞人請願保留,國王幹預,因而幸存。1760年修複更新。 那時穆斯林已被趕走260多年。 金塔被保留,也說明基督教還較寬容。 金塔現在用做海軍博物館。 塔不算高, 但登頂能看到吉拉達鍾樓, 及其它教堂的塔樓, 或摩天大廈。 就像我家後院那一小方韭菜田裏長得幾顆大蔥,看得一清二楚(或一“青”二白)。 金塔算是小眾景點。 但我認為值得參觀。





維多利亞號帆船  (Nao Victoria) 及博物館:

金塔沿河向西北100米,河上泊著維多利亞號帆船真實尺寸複製品。維多利亞號是西班牙環球航行五隻船唯一返回西班牙的船。五隻船之一起航不久就逃逸了。 另外三隻都毀於大海。維多利亞號返回西班牙時船上42名船員隻有18名生還。 後來還有數名其它船的幸存者從其他國家返回。 該船修複後用做商船, 繼續服役近半個世紀。1570年從安的列斯群島返回塞維利亞的途中沉沒於大海, 船上所有人員遇難。 雖是複製品,登上船也有見證曆史的感覺。 船對麵是專門為維多利亞號建的博物館,介紹環球航行的過程和細節。 參觀後覺得探險家們對世界貢獻蠻大。 塞維利亞仿佛是世界的起點。  該景點也是小眾景點。 我很欣賞。







塞維利亞皇家城堡(Royal Alcázar of Seville)

公園913-914年間, 穆斯林統治者建的軍事防禦城堡。 1248年卡斯蒂利亞(西班牙古代王國之一)收複塞維利亞後,城堡改成皇家行宮。 城堡是典型的穆斯林風格但後來融入了哥特和文藝複興風格。 

目前城堡仍然在用。 西班牙國王來塞維利亞都住在這裏。 正因為如此, 我們錯過了參觀機會。 我們臨行前一個月買好參觀票。 結果到那兒正趕上聯合國經濟合作融資會議在塞維利亞召開。國王偕夫人在城堡迎接與會國家領導或代表, 城堡關門三天。我們吃了個閉門羹。 既無緣就無憾。所幸我們住的旅館就在城堡旁邊,每天出門都路過或穿過城堡後花園。 也算略沾帝王氣。









特裏亞納(Triana) 區 

值得一的塞維利亞市 特裏亞納(Triana)區。 可以說這個區特別或特色。 塞維利亞主要城區位於瓜達爾基維爾河東岸。 “瓜”河在北麵進入市區前分叉成兩個支流, 都叫“瓜”河。 Triana區夾在兩支流之間, 所以可以說在“瓜”河東岸也可以說“瓜”河西岸。 特裏亞納居民非常自豪稱自己是特裏亞納人。 就類似有些北京人強調自己是“老北京人”或“正黃旗”。 

Triana景點不集中, 但乘公交車很易到達。 若已溜達到河邊, 過伊莎貝爾二世橋走過去也不難。 橋頭有個卡門聖母教堂, 很小、更像個橋頭堡。 花1.5 歐元還可以爬上鍾樓敲鍾(我不好意思吸引諸多遊客的目光, 很溫柔地敲了幾下)。

向前300米就是聖哈辛托修道院和教堂。教堂曆史很悠久。 門前有棵百年榕樹。 是多數遊客“銘記在心”的遮蔭樹 — 尤其是在烈日炎炎之夏日 。 可惜兩年前榕樹開始枯萎, 現在隻剩樹幹立在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