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餘輝, 夕陽西下;
黃昏已悄然來到!
人生苦短, 歲月如梭:
我已經老了!
現在如有人問我:“人老了,要有怎樣的心態?”
我的回答是:“不管多老,隻要人老心不老, 活得痛快、活得有尊嚴就好!”
其實人生在世,“生老病死”,乃是每一個人必經的四大過程,是自然的規律,誰都無法逃避!因此人老了,是極為自然之事,有什麽好怕、好怨歎的呢?
我覺得人活著,就是要活得痛快,活得有尊嚴,做自己想做的,喜歡自己所喜歡的。其它一切,都是次要!
為什麽會有這樣的想法?因為我一直認為,人一到了七老八十,身體狀況逐漸在走下坡,各種器官的機能,也就毛病百出。正如一具機器,使用了六、七十年之久,那有不損毀、不生鏽的道理?
眾所周知,機器是沒有生命的物件,如果我們覺得它已腐朽不堪,我們就可以立刻將它報廢。但對人來說,人是有生命的,我們卻不能因人老了,說要報廢,就可以將他報廢!
近代由於科學發達,醫療衛生研究的進步,對於老人的這種身體老化,各種病痛的排除,已經有了很多有效的措施!其目的都隻是希望人老了,身體還是要保持良好健康,可以“活得更久”!
譬如:現在很多醫療健康組織,要求老人作定期身體撿查、開辦老人健保、參加老人中心,住進養老院等等。
還有,醫護人員也會要求:過了六、七十歲以上的老人,要注意膽固醇、血脂、血壓都不能太高。同時,還要限製他們吃得清淡,少油、少鹽,少吃海鮮之類的食物。又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人,更要避免不能多吃甜食,也不要吃含澱粉較多的食物,並且還要注意身體的體重,不能突然增加!
雖然如此,但我卻認為這種對老人身體的保健措失,防止衰老,固然重要,然而在某些方麵,卻也使老人失去了許多真正還可以享受人生樂趣的機會。
就像我現在,雖然一已是超過八十歲的老人,往前看,來日無多,還能活多久,屈指可數,將來甚至處處還需要依賴別人!
現在很多東西都不能吃,很多事也都不能做,最後可能就像個植物人一樣,這不但讓自己活得不痛快,亦且也會拖累別人!
因此我認為這個時候,“吃得下” 比“吃什麽”更重要,這時候應該放開胸懷,不必顧忌,也不要害怕,想吃什麽,就吃什麽,隻要自己想要吃的,就盡管去吃。我的家庭醫生也是這樣鼓勵我!
而且想做什麽,隻要是自已想要做的,就盡管去做!這樣不但可以讓自己活得更快樂,而且也不會牽累別人,何樂而不為呢 ?
限製老人不能吃這,不能做那,看似合乎常理,但終究是違反人性的,而且也不見得,非如此不可!
事實上,越來越多科學證據顯示,老人要盡可能吃好一點,吃得營養一些,讓他具有多一點對疾病的抵抗力,以及對憂鬱情緒的抗壓力。如果老人能看透這一點,在此祝福每個老人,都可以享受到自己最後的一段美好時光,不要留下太多遺憾。
老人要活得痛快,除了“吃”和“做”之外,適當的性生活,應該也是重要的一環。傳統的觀念,很多人都認為:人一旦上了年紀,六、七十歲以後,進入老年期,就不應該再談情說愛,性行為也應該終止,或者說應該清心寡欲,以求身體健康,長生不老!
同時他們認為這種理念,才是符合老年人生活的最佳“規範”。但我總覺得,這種觀念,太過陳腐,太忽視了人身的心理和生理結構,因此影響所及,使得許多老年夫妻,不但老得更快,而且還要忍受某些時段的孤寂和難耐!
其實,人進入老年後,首先要保持的,是心態不要老,而且還要具有浪漫情懐,與年青人一樣,隨時代同步前進,同時常常還要有追求新鮮事物的欲望,挑戰傳統和權威的雄心大誌!
如果是單身又有情緣,即使再談一次或者多次戀愛,又有何不可?在性方麵,雖說性器官會逐漸老化衰退,但隻要性功能不消失,性心理不打烊,繼續保持適當和諧的性生活,對老年人來說,更是他們最正常尋求的健康之道。其中最明顯的:就是由於和諧的性生活,有利於增強他們神經係統的免疫功能,消除他們的孤獨感,使其對生活充滿了快樂和滿足,從而延緩他們的心理和生理上的衰老。
因此我們可以說,愛情、性能力和年齡沒有必然 的關係。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照樣的可以談情說愛,與伴侶過著美滿的性生活。
如果一定要尋求影響愛情和性生活最關鍵的主因,我認為是”感情”!尤其是許多中老年人的家中,彼此相處已久,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先生和太太常常因意見不合,而發生爭吵;或因為老夫老妻的關係,各人有各人的生活空間,相伴的時間自然減少,而忽略和冷落了對方。這樣感情的淡化,致使雙方的性心理,處於不平衡狀態,影響所及,以至性趣缺缺,甚至根本性不起來!
有人曾問80歲的畫家張傑,不上班時都在做什麽?他坦率地回答:“我上午作畫,下午做愛”,還有女人曾揪著他的胡子問:“藝術家都要留胡子嗎? ” 他說:“看起來好性感呀! ”
針對網路十大性問題之一:年紀大了禁欲,能否養生長壽?
據可靠統計調查:男人陰莖的健康,是心髒血管健康的指標,同時老男人行房,還能透過射精來判斷攝護腺是否健康?所以我覺得:老男人有某種程度的性生活,才是正道,而不是老不修!
老男人若能常以這樣的心態,麵對夕情西下,那是何其灑脫,何其難能可貴!其實老女人,又何嚐不可以這樣呢!
所以人老了,心態的調整至關重要。以下是一些有助於保持積極心態的建議:
1, 老年是人生的一個自然階段,而非需要逃避或抗拒的過程。如果能將衰老視為一種生命的成熟和積累,心態會更加開放和積極。
2,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不要常常回憶過去或擔憂未來,最重要的是要活在當下,享受現在的每一天。
3, 年齡的增長不代表學習和成長的停止。無論是學習新技能,探索新興趣,還是和年輕一代交流,都能幫助我們保持思維的敏捷和對生活的熱愛。
4, 年紀越大,我們越能看到生活中那些值得感恩的人與事。感恩家人與朋友的健康、平安!還有那些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
5,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可能會經曆更多的風風雨雨,在這些過程中, 學會寬容與放下是非常重要的。
總的來說,老年不是生命的“終點”,它應該是一個可以更充實、更平和的階段。保持樂觀、健康的心態,使我們能夠在這段時間裏,更加享受生命的每一天,活得更有意義、更加從容。
台灣名作家瓊瑤,最近才不幸逝世,她也曾發表過她的"笑看死亡"的宣示。
79歲知名作家瓊瑤,在2017年3月12日在個人臉書發表:
"寫給兒子和兒媳的一封公開信",
文中對自己的身後事有了交代,她表明支持"安樂死"、"不搶救",表示曾說過:
「生時願如火花,燃燒到生命最後一刻。死時願如雪花,飄然落地,化為塵土!」寫這封信時也是抱著正麵思考來寫,希望下一代莫陷「生死」迷思而被捆綁。
瓊瑤表示因近期讀到一篇名為「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的文章後感觸良多,對於自己的「身後事」,開始不一樣想法,決定發文「交代」。
瓊瑤第一次在臉書發表心聲,卻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封信,提到今年79歲年近80歲,人生經曆太多,未因戰亂、貧窮、生病、意外等原因而先走一步,表示"活到這個年紀,已經是上蒼給我的恩寵。所以,從此以後,我會笑看死亡。"
她並寫下5不對兒子、媳婦的叮囑,表示:
「不動手術、不進加護病房、不插管、絕對不插鼻胃管,如果失去吞咽能力,等於失去吃的快樂,我不要那樣活著!」並稱:「急救措施,氣切、電擊、葉克膜....這些,全部不要!幫助我沒有痛苦的死去,比千方百計讓我痛苦的活著,意義重大!」
...................
看了瓊瑤的這些報導,更堅定我對老了的認知:"不管多老,隻要活得痛快就好!”
我又曾經讀過台灣知名女士“小妹文茜大”---陳文茜的一篇短文,她現在重病中, 她的想法,於我心也有戚戚然:
這是~文茜的世界周報~的短文:
再過若幹年我們都將離去,對這個世界來說,我們徹底變成了虛無飄渺!
我們奮鬥一生,帶不走一草一木;
我們執著一生,帶不走一絲一分虛榮。
今生無論貴賤貧富,總有一天走到這最後一步。
到了天國霍然回首,我們的這一生形同虛度!
所以從現在起我們要用心生活,天天隻求開心快樂。
三千繁華,彈指刹那,百年之後,不過一捧黃沙!
請善待每個人,因為沒有下輩子。
一輩子真的好短,有多少人說好要過一輩子,可走著走著就剩下了曾經.
又有多少人說好要做一輩子的朋友,
可轉身就成為最熟悉的陌路人..
有的明明說好明天見,可一覺醒來就是天各一方..
所以,趁我們都還活著,有愛時就認真的愛,能擁抱時就擁入懷,能牽手時就不放開,能玩的時候玩,能吃的時候吃!
好好珍惜身邊的人,不要做翻臉比翻書還快的人。
互相理解才是真正的感情,不要給人生留下太多遺憾!
再好的緣份也經不起敷衍,再深的感情也需要珍惜。
沒有絕對的傻瓜,隻有願為你裝傻的人。
原諒你的人,原因是他不願失去你。
真誠才能永相守,珍惜才配長擁有。
有利時,要讓人;有理時,要饒人;
有能時,不要嘲笑人!
太精明遭人厭;太挑剔遭人嫌;太驕傲遭人棄!
人在世間走,本是一場空,
不必處處計較,寸步不讓。
話多了傷人,恨多了傷神,
與其傷人又傷神,不如不煩神!
一輩子就圖個無愧於心,悠然自在。
世間的理爭不完,爭贏了失人心;
世上的利賺不盡,財聚人散,財散人聚。
心幸福,人自在,一生才值得!
想的太多,容易煩惱;
在乎太多,容易困擾;
追求太多,容易累倒。
好好珍惜身邊的人,因為下輩子不一定能相識 !
好好感受生活的快樂,因為它轉瞬就即逝 !
好好體會生命的每一天!
人老了,要有怎樣的心態?
Lxxyy2014 (2025-07-25 10:10:55) 評論 (6)
落日餘輝, 夕陽西下;
黃昏已悄然來到!
人生苦短, 歲月如梭:
我已經老了!
現在如有人問我:“人老了,要有怎樣的心態?”
我的回答是:“不管多老,隻要人老心不老, 活得痛快、活得有尊嚴就好!”
其實人生在世,“生老病死”,乃是每一個人必經的四大過程,是自然的規律,誰都無法逃避!因此人老了,是極為自然之事,有什麽好怕、好怨歎的呢?
我覺得人活著,就是要活得痛快,活得有尊嚴,做自己想做的,喜歡自己所喜歡的。其它一切,都是次要!
為什麽會有這樣的想法?因為我一直認為,人一到了七老八十,身體狀況逐漸在走下坡,各種器官的機能,也就毛病百出。正如一具機器,使用了六、七十年之久,那有不損毀、不生鏽的道理?
眾所周知,機器是沒有生命的物件,如果我們覺得它已腐朽不堪,我們就可以立刻將它報廢。但對人來說,人是有生命的,我們卻不能因人老了,說要報廢,就可以將他報廢!
近代由於科學發達,醫療衛生研究的進步,對於老人的這種身體老化,各種病痛的排除,已經有了很多有效的措施!其目的都隻是希望人老了,身體還是要保持良好健康,可以“活得更久”!
譬如:現在很多醫療健康組織,要求老人作定期身體撿查、開辦老人健保、參加老人中心,住進養老院等等。
還有,醫護人員也會要求:過了六、七十歲以上的老人,要注意膽固醇、血脂、血壓都不能太高。同時,還要限製他們吃得清淡,少油、少鹽,少吃海鮮之類的食物。又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人,更要避免不能多吃甜食,也不要吃含澱粉較多的食物,並且還要注意身體的體重,不能突然增加!
雖然如此,但我卻認為這種對老人身體的保健措失,防止衰老,固然重要,然而在某些方麵,卻也使老人失去了許多真正還可以享受人生樂趣的機會。
就像我現在,雖然一已是超過八十歲的老人,往前看,來日無多,還能活多久,屈指可數,將來甚至處處還需要依賴別人!
現在很多東西都不能吃,很多事也都不能做,最後可能就像個植物人一樣,這不但讓自己活得不痛快,亦且也會拖累別人!
因此我認為這個時候,“吃得下” 比“吃什麽”更重要,這時候應該放開胸懷,不必顧忌,也不要害怕,想吃什麽,就吃什麽,隻要自己想要吃的,就盡管去吃。我的家庭醫生也是這樣鼓勵我!
而且想做什麽,隻要是自已想要做的,就盡管去做!這樣不但可以讓自己活得更快樂,而且也不會牽累別人,何樂而不為呢 ?
限製老人不能吃這,不能做那,看似合乎常理,但終究是違反人性的,而且也不見得,非如此不可!
事實上,越來越多科學證據顯示,老人要盡可能吃好一點,吃得營養一些,讓他具有多一點對疾病的抵抗力,以及對憂鬱情緒的抗壓力。如果老人能看透這一點,在此祝福每個老人,都可以享受到自己最後的一段美好時光,不要留下太多遺憾。
老人要活得痛快,除了“吃”和“做”之外,適當的性生活,應該也是重要的一環。傳統的觀念,很多人都認為:人一旦上了年紀,六、七十歲以後,進入老年期,就不應該再談情說愛,性行為也應該終止,或者說應該清心寡欲,以求身體健康,長生不老!
同時他們認為這種理念,才是符合老年人生活的最佳“規範”。但我總覺得,這種觀念,太過陳腐,太忽視了人身的心理和生理結構,因此影響所及,使得許多老年夫妻,不但老得更快,而且還要忍受某些時段的孤寂和難耐!
其實,人進入老年後,首先要保持的,是心態不要老,而且還要具有浪漫情懐,與年青人一樣,隨時代同步前進,同時常常還要有追求新鮮事物的欲望,挑戰傳統和權威的雄心大誌!
如果是單身又有情緣,即使再談一次或者多次戀愛,又有何不可?在性方麵,雖說性器官會逐漸老化衰退,但隻要性功能不消失,性心理不打烊,繼續保持適當和諧的性生活,對老年人來說,更是他們最正常尋求的健康之道。其中最明顯的:就是由於和諧的性生活,有利於增強他們神經係統的免疫功能,消除他們的孤獨感,使其對生活充滿了快樂和滿足,從而延緩他們的心理和生理上的衰老。
因此我們可以說,愛情、性能力和年齡沒有必然 的關係。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照樣的可以談情說愛,與伴侶過著美滿的性生活。
如果一定要尋求影響愛情和性生活最關鍵的主因,我認為是”感情”!尤其是許多中老年人的家中,彼此相處已久,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先生和太太常常因意見不合,而發生爭吵;或因為老夫老妻的關係,各人有各人的生活空間,相伴的時間自然減少,而忽略和冷落了對方。這樣感情的淡化,致使雙方的性心理,處於不平衡狀態,影響所及,以至性趣缺缺,甚至根本性不起來!
有人曾問80歲的畫家張傑,不上班時都在做什麽?他坦率地回答:“我上午作畫,下午做愛”,還有女人曾揪著他的胡子問:“藝術家都要留胡子嗎? ” 他說:“看起來好性感呀! ”
針對網路十大性問題之一:年紀大了禁欲,能否養生長壽?
據可靠統計調查:男人陰莖的健康,是心髒血管健康的指標,同時老男人行房,還能透過射精來判斷攝護腺是否健康?所以我覺得:老男人有某種程度的性生活,才是正道,而不是老不修!
老男人若能常以這樣的心態,麵對夕情西下,那是何其灑脫,何其難能可貴!其實老女人,又何嚐不可以這樣呢!
所以人老了,心態的調整至關重要。以下是一些有助於保持積極心態的建議:
1, 老年是人生的一個自然階段,而非需要逃避或抗拒的過程。如果能將衰老視為一種生命的成熟和積累,心態會更加開放和積極。
2,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不要常常回憶過去或擔憂未來,最重要的是要活在當下,享受現在的每一天。
3, 年齡的增長不代表學習和成長的停止。無論是學習新技能,探索新興趣,還是和年輕一代交流,都能幫助我們保持思維的敏捷和對生活的熱愛。
4, 年紀越大,我們越能看到生活中那些值得感恩的人與事。感恩家人與朋友的健康、平安!還有那些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
5,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可能會經曆更多的風風雨雨,在這些過程中, 學會寬容與放下是非常重要的。
總的來說,老年不是生命的“終點”,它應該是一個可以更充實、更平和的階段。保持樂觀、健康的心態,使我們能夠在這段時間裏,更加享受生命的每一天,活得更有意義、更加從容。
台灣名作家瓊瑤,最近才不幸逝世,她也曾發表過她的"笑看死亡"的宣示。
79歲知名作家瓊瑤,在2017年3月12日在個人臉書發表:
"寫給兒子和兒媳的一封公開信",
文中對自己的身後事有了交代,她表明支持"安樂死"、"不搶救",表示曾說過:
「生時願如火花,燃燒到生命最後一刻。死時願如雪花,飄然落地,化為塵土!」寫這封信時也是抱著正麵思考來寫,希望下一代莫陷「生死」迷思而被捆綁。
瓊瑤表示因近期讀到一篇名為「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的文章後感觸良多,對於自己的「身後事」,開始不一樣想法,決定發文「交代」。
瓊瑤第一次在臉書發表心聲,卻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封信,提到今年79歲年近80歲,人生經曆太多,未因戰亂、貧窮、生病、意外等原因而先走一步,表示"活到這個年紀,已經是上蒼給我的恩寵。所以,從此以後,我會笑看死亡。"
她並寫下5不對兒子、媳婦的叮囑,表示:
「不動手術、不進加護病房、不插管、絕對不插鼻胃管,如果失去吞咽能力,等於失去吃的快樂,我不要那樣活著!」並稱:「急救措施,氣切、電擊、葉克膜....這些,全部不要!幫助我沒有痛苦的死去,比千方百計讓我痛苦的活著,意義重大!」
...................
看了瓊瑤的這些報導,更堅定我對老了的認知:"不管多老,隻要活得痛快就好!”
我又曾經讀過台灣知名女士“小妹文茜大”---陳文茜的一篇短文,她現在重病中, 她的想法,於我心也有戚戚然:
這是~文茜的世界周報~的短文:
再過若幹年我們都將離去,對這個世界來說,我們徹底變成了虛無飄渺!
我們奮鬥一生,帶不走一草一木;
我們執著一生,帶不走一絲一分虛榮。
今生無論貴賤貧富,總有一天走到這最後一步。
到了天國霍然回首,我們的這一生形同虛度!
所以從現在起我們要用心生活,天天隻求開心快樂。
三千繁華,彈指刹那,百年之後,不過一捧黃沙!
請善待每個人,因為沒有下輩子。
一輩子真的好短,有多少人說好要過一輩子,可走著走著就剩下了曾經.
又有多少人說好要做一輩子的朋友,
可轉身就成為最熟悉的陌路人..
有的明明說好明天見,可一覺醒來就是天各一方..
所以,趁我們都還活著,有愛時就認真的愛,能擁抱時就擁入懷,能牽手時就不放開,能玩的時候玩,能吃的時候吃!
好好珍惜身邊的人,不要做翻臉比翻書還快的人。
互相理解才是真正的感情,不要給人生留下太多遺憾!
再好的緣份也經不起敷衍,再深的感情也需要珍惜。
沒有絕對的傻瓜,隻有願為你裝傻的人。
原諒你的人,原因是他不願失去你。
真誠才能永相守,珍惜才配長擁有。
有利時,要讓人;有理時,要饒人;
有能時,不要嘲笑人!
太精明遭人厭;太挑剔遭人嫌;太驕傲遭人棄!
人在世間走,本是一場空,
不必處處計較,寸步不讓。
話多了傷人,恨多了傷神,
與其傷人又傷神,不如不煩神!
一輩子就圖個無愧於心,悠然自在。
世間的理爭不完,爭贏了失人心;
世上的利賺不盡,財聚人散,財散人聚。
心幸福,人自在,一生才值得!
想的太多,容易煩惱;
在乎太多,容易困擾;
追求太多,容易累倒。
好好珍惜身邊的人,因為下輩子不一定能相識 !
好好感受生活的快樂,因為它轉瞬就即逝 !
好好體會生命的每一天!
黃昏已悄然來到!
人生苦短, 歲月如梭:
我已經老了!
現在如有人問我:“人老了,要有怎樣的心態?”
我的回答是:“不管多老,隻要人老心不老, 活得痛快、活得有尊嚴就好!”
其實人生在世,“生老病死”,乃是每一個人必經的四大過程,是自然的規律,誰都無法逃避!因此人老了,是極為自然之事,有什麽好怕、好怨歎的呢?
我覺得人活著,就是要活得痛快,活得有尊嚴,做自己想做的,喜歡自己所喜歡的。其它一切,都是次要!
為什麽會有這樣的想法?因為我一直認為,人一到了七老八十,身體狀況逐漸在走下坡,各種器官的機能,也就毛病百出。正如一具機器,使用了六、七十年之久,那有不損毀、不生鏽的道理?
眾所周知,機器是沒有生命的物件,如果我們覺得它已腐朽不堪,我們就可以立刻將它報廢。但對人來說,人是有生命的,我們卻不能因人老了,說要報廢,就可以將他報廢!
近代由於科學發達,醫療衛生研究的進步,對於老人的這種身體老化,各種病痛的排除,已經有了很多有效的措施!其目的都隻是希望人老了,身體還是要保持良好健康,可以“活得更久”!
譬如:現在很多醫療健康組織,要求老人作定期身體撿查、開辦老人健保、參加老人中心,住進養老院等等。
還有,醫護人員也會要求:過了六、七十歲以上的老人,要注意膽固醇、血脂、血壓都不能太高。同時,還要限製他們吃得清淡,少油、少鹽,少吃海鮮之類的食物。又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人,更要避免不能多吃甜食,也不要吃含澱粉較多的食物,並且還要注意身體的體重,不能突然增加!
雖然如此,但我卻認為這種對老人身體的保健措失,防止衰老,固然重要,然而在某些方麵,卻也使老人失去了許多真正還可以享受人生樂趣的機會。
就像我現在,雖然一已是超過八十歲的老人,往前看,來日無多,還能活多久,屈指可數,將來甚至處處還需要依賴別人!
現在很多東西都不能吃,很多事也都不能做,最後可能就像個植物人一樣,這不但讓自己活得不痛快,亦且也會拖累別人!
因此我認為這個時候,“吃得下” 比“吃什麽”更重要,這時候應該放開胸懷,不必顧忌,也不要害怕,想吃什麽,就吃什麽,隻要自己想要吃的,就盡管去吃。我的家庭醫生也是這樣鼓勵我!
而且想做什麽,隻要是自已想要做的,就盡管去做!這樣不但可以讓自己活得更快樂,而且也不會牽累別人,何樂而不為呢 ?
限製老人不能吃這,不能做那,看似合乎常理,但終究是違反人性的,而且也不見得,非如此不可!
事實上,越來越多科學證據顯示,老人要盡可能吃好一點,吃得營養一些,讓他具有多一點對疾病的抵抗力,以及對憂鬱情緒的抗壓力。如果老人能看透這一點,在此祝福每個老人,都可以享受到自己最後的一段美好時光,不要留下太多遺憾。
老人要活得痛快,除了“吃”和“做”之外,適當的性生活,應該也是重要的一環。傳統的觀念,很多人都認為:人一旦上了年紀,六、七十歲以後,進入老年期,就不應該再談情說愛,性行為也應該終止,或者說應該清心寡欲,以求身體健康,長生不老!
同時他們認為這種理念,才是符合老年人生活的最佳“規範”。但我總覺得,這種觀念,太過陳腐,太忽視了人身的心理和生理結構,因此影響所及,使得許多老年夫妻,不但老得更快,而且還要忍受某些時段的孤寂和難耐!
其實,人進入老年後,首先要保持的,是心態不要老,而且還要具有浪漫情懐,與年青人一樣,隨時代同步前進,同時常常還要有追求新鮮事物的欲望,挑戰傳統和權威的雄心大誌!
如果是單身又有情緣,即使再談一次或者多次戀愛,又有何不可?在性方麵,雖說性器官會逐漸老化衰退,但隻要性功能不消失,性心理不打烊,繼續保持適當和諧的性生活,對老年人來說,更是他們最正常尋求的健康之道。其中最明顯的:就是由於和諧的性生活,有利於增強他們神經係統的免疫功能,消除他們的孤獨感,使其對生活充滿了快樂和滿足,從而延緩他們的心理和生理上的衰老。
因此我們可以說,愛情、性能力和年齡沒有必然 的關係。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照樣的可以談情說愛,與伴侶過著美滿的性生活。
如果一定要尋求影響愛情和性生活最關鍵的主因,我認為是”感情”!尤其是許多中老年人的家中,彼此相處已久,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先生和太太常常因意見不合,而發生爭吵;或因為老夫老妻的關係,各人有各人的生活空間,相伴的時間自然減少,而忽略和冷落了對方。這樣感情的淡化,致使雙方的性心理,處於不平衡狀態,影響所及,以至性趣缺缺,甚至根本性不起來!
有人曾問80歲的畫家張傑,不上班時都在做什麽?他坦率地回答:“我上午作畫,下午做愛”,還有女人曾揪著他的胡子問:“藝術家都要留胡子嗎? ” 他說:“看起來好性感呀! ”
針對網路十大性問題之一:年紀大了禁欲,能否養生長壽?
據可靠統計調查:男人陰莖的健康,是心髒血管健康的指標,同時老男人行房,還能透過射精來判斷攝護腺是否健康?所以我覺得:老男人有某種程度的性生活,才是正道,而不是老不修!
老男人若能常以這樣的心態,麵對夕情西下,那是何其灑脫,何其難能可貴!其實老女人,又何嚐不可以這樣呢!
所以人老了,心態的調整至關重要。以下是一些有助於保持積極心態的建議:
1, 老年是人生的一個自然階段,而非需要逃避或抗拒的過程。如果能將衰老視為一種生命的成熟和積累,心態會更加開放和積極。
2,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不要常常回憶過去或擔憂未來,最重要的是要活在當下,享受現在的每一天。
3, 年齡的增長不代表學習和成長的停止。無論是學習新技能,探索新興趣,還是和年輕一代交流,都能幫助我們保持思維的敏捷和對生活的熱愛。
4, 年紀越大,我們越能看到生活中那些值得感恩的人與事。感恩家人與朋友的健康、平安!還有那些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
5,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可能會經曆更多的風風雨雨,在這些過程中, 學會寬容與放下是非常重要的。
總的來說,老年不是生命的“終點”,它應該是一個可以更充實、更平和的階段。保持樂觀、健康的心態,使我們能夠在這段時間裏,更加享受生命的每一天,活得更有意義、更加從容。
台灣名作家瓊瑤,最近才不幸逝世,她也曾發表過她的"笑看死亡"的宣示。
79歲知名作家瓊瑤,在2017年3月12日在個人臉書發表:
"寫給兒子和兒媳的一封公開信",
文中對自己的身後事有了交代,她表明支持"安樂死"、"不搶救",表示曾說過:
「生時願如火花,燃燒到生命最後一刻。死時願如雪花,飄然落地,化為塵土!」寫這封信時也是抱著正麵思考來寫,希望下一代莫陷「生死」迷思而被捆綁。
瓊瑤表示因近期讀到一篇名為「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的文章後感觸良多,對於自己的「身後事」,開始不一樣想法,決定發文「交代」。
瓊瑤第一次在臉書發表心聲,卻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封信,提到今年79歲年近80歲,人生經曆太多,未因戰亂、貧窮、生病、意外等原因而先走一步,表示"活到這個年紀,已經是上蒼給我的恩寵。所以,從此以後,我會笑看死亡。"
她並寫下5不對兒子、媳婦的叮囑,表示:
「不動手術、不進加護病房、不插管、絕對不插鼻胃管,如果失去吞咽能力,等於失去吃的快樂,我不要那樣活著!」並稱:「急救措施,氣切、電擊、葉克膜....這些,全部不要!幫助我沒有痛苦的死去,比千方百計讓我痛苦的活著,意義重大!」
...................
看了瓊瑤的這些報導,更堅定我對老了的認知:"不管多老,隻要活得痛快就好!”
我又曾經讀過台灣知名女士“小妹文茜大”---陳文茜的一篇短文,她現在重病中, 她的想法,於我心也有戚戚然:
這是~文茜的世界周報~的短文:
再過若幹年我們都將離去,對這個世界來說,我們徹底變成了虛無飄渺!
我們奮鬥一生,帶不走一草一木;
我們執著一生,帶不走一絲一分虛榮。
今生無論貴賤貧富,總有一天走到這最後一步。
到了天國霍然回首,我們的這一生形同虛度!
所以從現在起我們要用心生活,天天隻求開心快樂。
三千繁華,彈指刹那,百年之後,不過一捧黃沙!
請善待每個人,因為沒有下輩子。
一輩子真的好短,有多少人說好要過一輩子,可走著走著就剩下了曾經.
又有多少人說好要做一輩子的朋友,
可轉身就成為最熟悉的陌路人..
有的明明說好明天見,可一覺醒來就是天各一方..
所以,趁我們都還活著,有愛時就認真的愛,能擁抱時就擁入懷,能牽手時就不放開,能玩的時候玩,能吃的時候吃!
好好珍惜身邊的人,不要做翻臉比翻書還快的人。
互相理解才是真正的感情,不要給人生留下太多遺憾!
再好的緣份也經不起敷衍,再深的感情也需要珍惜。
沒有絕對的傻瓜,隻有願為你裝傻的人。
原諒你的人,原因是他不願失去你。
真誠才能永相守,珍惜才配長擁有。
有利時,要讓人;有理時,要饒人;
有能時,不要嘲笑人!
太精明遭人厭;太挑剔遭人嫌;太驕傲遭人棄!
人在世間走,本是一場空,
不必處處計較,寸步不讓。
話多了傷人,恨多了傷神,
與其傷人又傷神,不如不煩神!
一輩子就圖個無愧於心,悠然自在。
世間的理爭不完,爭贏了失人心;
世上的利賺不盡,財聚人散,財散人聚。
心幸福,人自在,一生才值得!
想的太多,容易煩惱;
在乎太多,容易困擾;
追求太多,容易累倒。
好好珍惜身邊的人,因為下輩子不一定能相識 !
好好感受生活的快樂,因為它轉瞬就即逝 !
好好體會生命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