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學城
» 博客
»普通話普及程度較低、口音偏重的地區
普通話普及程度較低、口音偏重的地區
1. 西南地區
-
四川、重慶、貴州、雲南
西南官話音變複雜,聲調數量與普通話不同。
例:四川話中的“h”常發成“f”,“zi/ci/si”發成“z/ch/s”。
2. 湖南、江西一帶
-
湖南(湘語)、江西(贛語)
屬於非官話係統,和普通話差別大,很多詞語甚至發音係統不同。
例:長沙話“人”發“nyin”,與普通話完全不同。
3. 廣西、廣東(非粵語區)
-
廣西壯族地區(壯語)、粵西/粵北(客家話、閩南語)
受壯語、客家語等影響,普通話帶強烈地方音。
4. 福建(尤其是閩南、閩東、客家區)
-
閩南語、莆仙話等方言係統與普通話差異極大,聲母和韻母結構相差懸殊。
發音混淆、四聲不分,普通話“台灣腔”、“閩普”就源自此。
5. 廣東(粵語區)
-
珠三角地區普通話帶粵語音係影響
典型問題:前後鼻音不分,n/l不分,h/k混亂。
例:普通話“牛奶”說成“lau nai”。
普通話相對標準的地區(但也有少量口音)
???? 東北三省
-
黑龍江、吉林、遼寧
使用的是“東北官話”,是最接近普通話的方言之一。
雖然語音係統相近,但“東北味”很濃,比如語速快、調值誇張、口音帶喜感。
???? 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北部
-
普通話發源地(以北京語音為標準)
發音最接近國家標準,但也會有“兒化過多”、“嗓音重”、“爆破音強”等區域特征。
總結:普通話“不標準”的重點區域
地區 |
原因 |
特征口音問題 |
四川/重慶 |
西南官話影響大 |
f-h混、兒化弱、音調平淡 |
湖南/江西 |
湘語/贛語差異大 |
聲母不清、調型不同 |
雲南/貴州 |
多民族語言影響 |
前後鼻音混淆、濁音突顯 |
福建 |
閩南語/客家語係統差 |
普通話體係“借殼使用”,語調輕飄 |
廣西 |
壯語幹擾 |
音位缺失、調值錯亂 |
廣東 |
粵語係統差異大 |
n/l不分、平翹舌不分、兒化缺失
|
baladirk 發表評論於
不太準確。普通話發音不是以北京口音為準,而是以一個河北省承德地區的縣的發音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