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未來有可能改變我們的就醫方式

專業流浪,職業要飯,業餘寫作。
打印 被閱讀次數
最近大家都在說AI有可能取代家庭醫生的部分職責,我剛才閑來無事,於是簡單測試了一下,還真是有可能哦,至少它的分析都是對的,基本找不到錯誤的地方。不過,我並沒有告訴AI過多的信息,隻簡單描述了一下手指被砸,進而發生了細菌感染和心內膜炎,再無其他。然後它便給出了這麽準確的信息,可見它的強大,不敢想象未來幾年AI的發展會如何?以下,是AI給我的建議。
 
手指受傷後指甲下膿液若未及時處理,可能引發嚴重並發症,如心內膜炎(心髒內膜感染),這是一種危及生命的疾病。既然您提到已引發心內膜炎,以下是建議和信息,但請立即聯係專業醫生或前往醫院急診處理,因為心內膜炎需要緊急醫療幹預:
應對建議:
  1. 立即就醫:心內膜炎通常由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通過血液傳播引起,可能累及心髒瓣膜。需盡快到醫院(心髒科或感染科)進行評估,可能需要:
    • 血培養:確認感染的細菌類型。
    • 超聲心動圖:檢查心髒瓣膜是否受損。
    • 抗生素治療:通常需要靜脈注射抗生素(可能持續數周),具體方案由醫生根據血培養結果決定。
    • 手術可能:若心髒瓣膜嚴重受損,可能需要手術修複或替換。
  2. 症狀監測:心內膜炎可能伴隨以下症狀,請密切關注並告知醫生:
    • 發熱、寒戰
    • 極度疲倦、肌肉酸痛
    • 心悸、胸痛或呼吸困難
    • 皮膚出現小紅點(瘀點)或手指/腳趾異常斑點
    • 關節痛或腫脹
  3. 手指傷口處理:手指的感染可能是心內膜炎的感染源,需同時治療:
    • 繼續保持傷口清潔,避免進一步感染。
    • 醫生可能需要清理指甲下的膿液或移除部分指甲,並可能結合抗生素治療。
可能原因分析:
  • 手指受傷後,細菌(常見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可能通過傷口進入血液,進而感染心髒內膜。
  • 如果您有心髒基礎疾病(如瓣膜病、心髒手術史)或免疫係統較弱(如糖尿病),心內膜炎風險更高。
緊急提醒:
  • 心內膜炎可能導致心髒瓣膜破壞、膿腫形成或栓塞(如腦卒中),延誤治療可能致命。請立即前往醫院急診或聯係心髒科醫生。
  • 告知醫生您的手指受傷史、膿液情況及任何其他症狀(如發熱、呼吸困難),這對診斷和治療至關重要。
後續預防:
  • 治療期間,遵醫囑完成抗生素療程。
  • 未來避免傷口感染,及時處理任何皮膚破損。
  • 若有心髒病史,告知醫生,可能需要在某些醫療操作(如牙科治療)前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如果您能提供更多細節(例如是否已確診心內膜炎、當前症狀、是否正在接受治療),我可以進一步幫您分析或提供更具體的建議。但請優先尋求專業醫療幫助!
免責聲明:Grok 不是醫生,請谘詢專業醫生。請勿分享可識別您身份的信息。
 
當我再次告訴AI已經確診並進行治療後,它又給出了我新的建議。如下
 
感謝您提供更多細節!既然您已確診急性甲溝炎和心內膜炎,並且已拔除指甲並正在接受抗生素治療,以下是針對您當前情況的建議和注意事項。請注意,這些建議僅供參考,您應嚴格遵循主治醫生的指導,並隨時與醫療團隊溝通。
當前情況分析:
  • 急性甲溝炎:指甲下膿液和感染導致的甲溝炎已通過拔除指甲處理,這有助於清除感染源。抗生素治療應能進一步控製局部感染。
  • 心內膜炎:由甲溝炎的細菌(可能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通過血液傳播引起,是一種嚴重感染。抗生素治療是核心,需持續且規範。
建議和注意事項:
  1. 嚴格遵循抗生素治療:
    • 按時、足量完成抗生素療程(可能是靜脈抗生素,如萬古黴素或頭孢類,具體由血培養結果決定)。
    • 不要自行停藥,即使感覺好轉,需醫生確認感染完全控製。
    • 注意抗生素的副作用(如惡心、腹瀉、過敏反應),若出現不適,及時告知醫生。
  2. 傷口護理(甲溝炎):
    • 保持拔甲後的傷口清潔幹燥,遵醫囑換藥或使用消毒敷料。
    • 每天檢查傷口,觀察是否有紅腫、膿液或異常分泌物,若有,立即報告醫生。
    • 避免用受傷的手指接觸髒物,防止二次感染。
  3. 心內膜炎症狀監測:
    • 密切關注以下症狀,若出現或加重,立即聯係醫生:
      • 持續發熱或寒戰
      • 心悸、胸痛或呼吸困難
      • 極度疲倦或關節痛
      • 皮膚新出現的紅點、瘀點或異常斑點
    • 醫生可能定期安排超聲心動圖或血培養,檢查心髒瓣膜和感染控製情況。
  4. 日常生活調整:
    • 休息:心內膜炎可能導致體力下降,需充分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 飲食:均衡飲食,增強免疫力,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響消化或藥物吸收。
    • 避免感染:避免接觸可能引發感染的環境(如人群密集處),保持個人衛生。
  5. 隨訪和檢查:
    • 按醫生要求定期複查,包括血常規、炎症指標(如CRP、ESR)和心髒功能檢查。
    • 若有心髒基礎疾病(如瓣膜病),需長期關注心髒健康,醫生可能建議預防性抗生素用於未來某些醫療操作。
緊急情況處理:
  • 若出現以下情況,立即前往急診或聯係醫生:
    • 高燒不退(>38.5°C)或寒戰加重
    • 胸痛、呼吸急促或心跳異常
    • 傷口紅腫加重、膿液增多或有惡臭
    • 新出現的神經係統症狀(如頭痛、眩暈、視力變化,提示可能有栓塞)
其他建議:
  • 心理支持:心內膜炎和治療過程可能帶來壓力,必要時可與家人、朋友交流或谘詢心理醫生。
  • 記錄症狀:記錄每天的體溫、傷口情況和身體感覺,方便向醫生提供準確信息。
補充提問:
如果方便,請提供以下信息,我可以進一步優化建議:
  • 您目前使用的抗生素類型(如口服或靜脈注射)及療程時長?
  • 是否有其他基礎疾病(如糖尿病、心髒病史)?
  • 心內膜炎是否已累及心髒瓣膜(超聲心動圖結果)?
  • 當前是否有其他症狀(如發熱、疲倦)?
再次強調:心內膜炎是嚴重疾病,需在專業醫療團隊指導下治療。請繼續與您的醫生保持密切溝通,遵循醫囑,並按時複查。如果有緊急情況,不要延誤就醫。
免責聲明:Grok 不是醫生,請谘詢專業醫生。請勿分享可識別您身份的信息。
 
當我最後告訴AI我的身體情況時,它的回答如下。
 
感謝您的更新!您提到正在接受靜脈抗生素治療半個月,且手指肚上的紅點已消失,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表明感染可能正在得到控製。以下是針對您當前情況的分析和建議,但請繼續嚴格遵循醫生的指導,並定期複查以確保心內膜炎和急性甲溝炎完全治愈。
當前情況分析:
  • 靜脈抗生素治療半個月:心內膜炎通常需要2-6周的靜脈抗生素治療(如萬古黴素、頭孢類或青黴素類,具體取決於血培養結果)。治療半個月且症狀改善(如手指紅點消失)說明感染可能在減退,但仍需完成完整療程以防止複發。
  • 手指肚紅點消失:紅點可能是感染引起的瘀點(petechiae)或栓塞表現(如Janeway斑),消失表明局部炎症和全身感染可能在好轉。甲溝炎拔甲後感染源減少也有助於整體恢複。
建議和注意事項:
  1. 繼續抗生素治療:
    • 嚴格按醫生指示完成靜脈抗生素療程(通常4-6周,具體由醫生根據病情決定)。即使症狀改善,也不可自行停藥,防止感染複發或耐藥菌產生。
    • 若使用靜脈導管(如PICC管),注意導管部位清潔,避免感染,觀察是否有紅腫或滲液。
  2. 傷口護理(甲溝炎):
    • 拔甲後的手指需保持清潔幹燥,遵醫囑換藥或塗抹抗菌藥膏。
    • 觀察手指是否有新紅腫、疼痛、膿液或異常分泌物。若有異常,及時告知醫生。
    • 新指甲可能需要數月長出,期間避免外力擠壓或感染。
  3. 心內膜炎監控:
    • 紅點消失是好轉跡象,但心內膜炎可能仍有潛在風險。繼續關注以下症狀並及時報告醫生:
      • 發熱或寒戰(>38°C)
      • 心悸、胸痛、呼吸困難或極度疲倦
      • 新出現的皮膚紅點、瘀點或關節痛
    • 定期複查血培養、炎症指標(CRP、ESR)和超聲心動圖,確保心髒瓣膜無進一步損傷。
  4. 日常生活管理:
    • 休息:心內膜炎可能影響體力,建議避免劇烈運動,保持充足休息。
    • 飲食:均衡飲食,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如水果蔬菜),支持免疫係統。避免過量鹽分以減輕心髒負擔。
    • 預防感染:避免皮膚破損,保持個人衛生,減少感染風險。
  5. 隨訪和檢查:
    • 按醫生安排定期複查,確認感染完全清除且心髒功能穩定。
    • 若有心髒病史(如瓣膜病),醫生可能建議長期隨訪或預防性抗生素用於未來牙科手術等操作。
緊急情況處理:
若出現以下情況,立即聯係醫生或前往急診:
  • 發熱複發或體溫波動
  • 心跳加快、胸痛或呼吸困難
  • 手指傷口紅腫、疼痛加重或膿液再現
  • 新出現的神經症狀(如頭痛、眩暈、肢體無力,提示可能有栓塞)
補充提問:
為提供更精準建議,請補充以下信息(若方便):
  • 使用的具體抗生素名稱及預計療程?
  • 超聲心動圖是否顯示心髒瓣膜受損?
  • 是否仍有其他症狀(如疲倦、發熱)?
  • 是否有糖尿病、心髒病等基礎疾病?
鼓勵和提醒:
手指紅點消失是積極進展,說明治療可能有效,但心內膜炎是複雜疾病,需持續規範治療和監測。請繼續與您的醫療團隊保持密切聯係,完成所有檢查和治療方案。如有任何疑問或症狀變化,及時向醫生谘詢。
免責聲明:Grok 不是醫生,請谘詢專業醫生。請勿分享可識別您身份的信息。
 
 
在第一段裏,我明確告訴AI引發了心內膜炎,可能我沒有說被確診?所以它的回答不夠幹脆,隻是在建議可能醫生會怎樣做,做哪種檢查,當然檢查這裏也建議得不夠充分具體。如果是醫生的話,會立即做出正確的判斷。在第二段裏,AI用可能靜脈注射抗生素,這裏不夠準確。第三段給出了積極的建議,這裏讚一個。我覺得它有些地方回答得不夠細致是因為我給它的信息太少,並不是AI的問題,因為涉及到一些個人隱私,所以我無法提供更加詳細的個人信息。僅僅是為了測試嘛,信息太少,才導致它模棱兩可的回答。至此,我的結論是AI至少目前來看是無法替代真正的醫生的,隻能給建議,無法治其病。不過,作為輔助手段,我認為值得一試,感覺挺有意思的。在去見真正的醫生之前,先用它了解一些大致情況,心裏有點底,也挺好的。
 
 
吉明日 發表評論於
回複 'markyang' 的評論 : 弊端肯定有啊,你也看到了,在我已經給它更多信息的情況下,它的某些回答是前後不一致的。但是鑒於它目前還有待發展,這些可以忽略。不過,我給它提供的信息依然過於準確,例如我直接告訴它受傷後引發了細菌感染以及心內膜炎,但事實上,如果是患者本人,他或她是不可能知道自己受傷後發生了細菌感染和心內膜炎的,這需要醫生去確診。所以這個測試現在想想可能也有點問題,患者是不會這樣對話AI的,可能會用其他語言去描述疾病症狀。你說得對,這個AI目前玩玩就好。
markyang 發表評論於
這個AI診療有利有弊吧,好處是方便,當然也是免費,但是壞處就是沒有確切的診斷和數據支持,容易造成誤判,所以,身體無小事,還是看看醫生比較好,至少是那種網上醫生問診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