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猶太人三千年簡史》

《猶太人三千年簡史》是我自己搜選的一本書,我的目的就是以一個普通讀者的水準去了解大致的猶太人曆史,了解猶太人一再被迫害打壓的曆史成因,為什麽?!

這本書可以說在深度和廣度上恰好契合了我的要求,所以我推薦這本書給與我有相似要求的非專業讀者。總結我的閱讀,對於猶太人被迫害,大致有以下三點原因:

第一就是猶太教的天選之子的驕傲,封閉自大,在開始時不願與其他族群人群融合,其中也有教義和割禮等要求不容易被接受的限製。不肯融合和奉獻於當地社群,卻又要求享有所在國家的公民權利,所以會引起一些反感和排斥。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基督教對猶太教的妖魔化,血祭誹謗的傳播流行,使猶太教背負汙名。其實二者算是同門之爭,正朔之爭,基督教後來居上步步緊逼。

第三,就是因為猶太人一直流浪,沒有土地,所以經常做放債典當和貿易,而放債典當在普通百姓眼裏都是趁人之危的勾當,形勢不好的時候,百姓就會尋找最直接的怨恨對象,相信當局也都順其自然,禍水東引讓怨氣有處發泄。還不起的時候,多少利息都是高利,逼死了楊白勞,黃世仁就隻能是罪魁禍首,而沒有人追究製度或體製。

所以,政治的,宗教的,民間的各種情緒,使得他們一再被打壓,當權者在權衡利弊的時候,會選擇犧牲猶太人這種容易得罪兒又沒有什麽欺壓成本的族群。

另外,讀此書也對猶太民族或者說宗教有更多的認識:其一是猶太人這種流散模式,使得猶太人不容易被徹底滅族,雖然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遭受迫害,但總有一些地方能夠容身,延續。就算二戰德國迫害那麽嚴酷,總還是有幾個西方國家和美國可以容身,無法真正危及全體猶太人。

也許這算是社會達爾文主義?猶太人因為一直在艱難處境中生存,所以必須擁有更強的適應生存的能力,所以猶太人有很多突出的本領,精通商業,投資,有文化有人脈長於外交等等。奧斯曼帝國就曾經看中並利用猶太人這些才能,這也是適應苦難的生活被迫發展出來,或者被社會選擇出來的才能。

在法國拿破侖時期,猶太教就已經從一個民族而變化成更多是一個宗教,當地猶太人效忠所在國與所在國民友好相處,大多數的猶太人已經融入當地社會和文化。就像當今的許多美國猶太人一樣,隻是在血統上還算那個民族罷了。

對於以色列複國,我表示同情和理解,三千多年的苦難,希望一個自己的安定家園,不是罪惡。當然希望當年英國留下的禍亂根源及早得到解決,還迦南地各族以和平與安寧。

小二哥李白 發表評論於
簫簫是頭發長見識也長的代表。。
紫竹簫 發表評論於
回複 'mpc8240' 的評論 : 相信是有他們自身原因的。
mpc8240 發表評論於
和猶太人打過交道就知道,這個民族招人恨不是無緣無故的。太精明太算計。
紫竹簫 發表評論於
回複 '7grizzly' 的評論 : 美國目前有猶太人的最大社群,東半球據說隻有南非和澳大利亞有比較大的猶太人社群。
7grizzly 發表評論於
Nice summary. Wonder if they had any sizable community in an East-Asian society.
紫竹簫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荒木' 的評論 : 這是對自已民族的信仰和文化有多大的自信才敢於如此反思和自嘲吧?
紫竹簫 發表評論於
回複 'a7a8' 的評論 : 如你所言,東西方的這兩種人確有極為相似的命運和際遇。謝謝留言!
荒木 發表評論於
Isaac Bashevis Singer, the Jewish-American novelist and Nobel Laureate, once said: "The Jews are a people who can't sleep themselves and won't let anybody else sleep either."
a7a8 發表評論於
周滅商以後,不給商朝遺民土地。商族被迫轉向貿易交換謀生。後世把做生意的人統稱為商人。和猶太人異曲同工。商人在農耕文化的算五蠹,社會蛀蟲。社會地位很低。直到現代社會工業革命商品極大豐富,時代促使商人變成寵兒,掌握經濟命脈,進而也成為權力的操控者。可謂時來運轉。猶太人亦如是。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