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於是轉天,偷空就去電影院看了部歌劇影院版(Selome)。 此劇是1903年由王爾德根據聖經舊故事啟發,編寫的故事。 瓦格納的歌劇。從降生即遭受各種非議或是禁止上演的禁令。 Why?因它表現的古約旦國公主selome的故事。 Selome出生王侯之家,她繼父是國王,對她寵愛有加。 而她身為少女,在極權環境中長大,又有母親的縱容, 個性很囂張乖戾。某時,她看見關在地牢裏的預言家, 就有些愛上他。而預言家不理她,因她是敵對國君的女兒。後來, Selome趁國王生日跳舞給國王,得到許諾,可要任何東西。 結果她要那預言師的砍下的頭顱。國王無奈應下了她。 結果她在得到她喜愛的預言家的頭顱後,由極喜變得極悲。全劇終。
這劇是獨幕歌劇,篇幅少於兩小時。
看的過程中,劇情的反轉令人驚訝。 特別是由一個四十幾歲中年女藝員演繹女主。因她時而活潑天真, 時而暴怒,時而像天使,時而像魔鬼。都是權力造成的。 她繼父貴為國王,也驚訝於她的美色。 而她本是出於頑皮要見到被關押的預言師, 見到後很喜歡很任性很無厘頭。
屬於被高牆城堡守衛團住的任性公主。 她有與年齡相關的青春少女思春( 見喜歡的異性心裏小鹿亂撞的情形), 又有被寵壞了的王族對別人情感及生命的無視。。。

要我說,她的被寵愛使得她的欲望無限擴散,基本她就是想說“ 她要愛啥,別人必須愛她,或是屈從她。否則,格殺勿論。” 她使性子自己不承擔任何成本。必然會走向毀滅或絕望的路。 隻是她還年輕。。。
她在劇中的詠歎調很瘋狂,被稱為病態詠歎調。 表現了很極端的感情和性格。
轉天,在跳廣場舞時,有支歌(某日格勒河),( 以男聲演唱版本為更美),是蒙古長調來著,特別深沉悠遠, 也是很大的胸懷和境界。讓我覺得很是有共鳴。

難道是這幾首歌的演繹中歌者都運用了胸腔腹腔的共振共鳴與鼻腔的共振 共鳴,因而產生很沉靜悠遠的藝術效果?沉思中。
腦海中不知怎的,回旋著幾個詞:長吟複長嘯,及虎嘯猿鳴。
轉而查了一下,挺震動。“彈琴複長嘯”出自唐王維(竹裏館) 一詩;“虎嘯猿啼”出自宋範仲淹(嶽陽樓記)—“ 餘關乎巴陵勝狀“,及“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狂歌”以及宋陸遊詩(狂歌)。
讀完,一是清明闊大之氣從字麵升騰至我胸間, 二是羞臊之氣迎麵撲來。Why?

從寫作上說,(嶽陽樓記)寫得太好!大開大合,文尾立意高遠, 胸襟博大。而那時範仲淹仕途之上無盡坎坷,時年57歲。寫( 狂歌)的陸遊時年82歲。寫(竹裏館)的王維約59歲。 跟此時我的年齡狀態相近。可他們無論從經曆上, 或作詩文的境界上都遠遠超過我許多…


師古人啊!師古人!永遠不會錯!
這就是我在近日由帕瓦羅蒂/女歌劇演員/蒙古長調歌者的“長嘯“ “長吟”之中,感悟到的!你說這三者與中國古詩文的聯係? 那就是大悲大喜,大吟大唱, 是古今中外人類共同的表達情感的方式。故而有相通。 因不甚熟悉的西洋詠歎調及蒙古長調,聯想到中國古人“ 彈琴複長嘯”的情境,算是通感吧!哈哈!
僅以此記!
發自我的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