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在我心中

世界在我心中 名博

南有廣交會 北有哈洽會一向北開放(2)

世界在我心中 (2025-05-27 06:02:01) 評論 (3)
      我在黑龍江省省會哈爾濱期間,正值第34屆哈洽會舉辦之際。二十年前中國流行了一句話,即"南有廣交會,北有哈洽會",可想而知,哈洽會在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當我走進哈爾濱會展中心的院子裏,就被那個場麵震住了。院子裏的空地上搭建了很多巨大的帳篷,看來會展中心的建築物裏己經容納不下了。後來我才知道會展中心隻是哈洽會的主會場,還有六個分會場,展覽總麵積達到68.3萬平方米。今年共有38個國家的1500餘家企業參展,其中包括國內的23個省市的企業。

     本屆哈洽會的主題是"共建向北開放新高地,共享振興發展新機遇"。與曆屆哈洽會相比,本屆“哈洽會”分會場數量最多、展覽總麵積最大。在五天的哈洽會期間,共有16.8萬人次入館哈洽會,真可謂盛況空前。

    哈洽會最熱鬧的展館就是綠色食品展區,哈洽會與廣交會最大的不同在於食品和日用品都零售。哈爾濱的市民們每年都會利用這個機會,在哈洽會上購買中外各國的優質食品,還能免費試吃各國的美食,50元人民幣一張的門票也擋不住市民們的踴躍參與。綠色食品展區如同中國的農貿大巿場,中東的大巴紮。從法國的白蘭地,到俄羅斯的麵包紅腸,從這次哈洽會主賓國泰國的香米,到台灣的小吃,可以說應有盡有。茅台酒廠在主展館的進門處布置了一個巨大的展廳,現場賣蛇年生肖茅台,2023年飛天茅台,2025年兩斤裝飛天茅台等。

     哈洽會是哈爾濱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的簡稱。哈洽會始於1990年,除疫情期間停辦兩年外,每年舉辦一次。

     最初這個會展並不叫哈洽會,我們可以通過這個展會的名稱的演變,來了解哈洽會的發展與變化。 

     1990年和1991年展會的名稱為"中國對蘇聯、東歐國家經濟貿易洽談會",基本上是以貨換貨的易貨貿易,僅對蘇聯和東歐國家,也就是原歐洲的社會主義國家。

    從1992年到1995年,洽談會的名稱為"中國哈爾濱邊境、地方經濟貿易洽談會"。主要麵向俄羅斯等獨聯體及東歐國家,采用易貨貿易和現匯貿易相結合的方式。從1994年開始邀請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國家參展。

    1996年洽談會的名稱改為"中國哈爾濱經濟貿易洽談會",簡稱哈洽會。在這以後,哈洽會逐漸成為以俄羅斯為主,麵向東南亞,輻射全世界,服務全中國的大型展會。

   2005年展會名稱改為"中國哈爾濱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哈洽會華麗轉身,由地方邊貿性質轉變成國家級國際性的經貿盛會。 

   2014年展會名稱多了一個名字,即"中國一俄羅斯博覽會"。博覽會偶數年在中國哈爾濱舉辦,奇數年俄羅斯舉辦。如"2024年第八屆中國俄羅斯博覽會和第三十三屆哈爾濱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在中國兩個不同的會名實際上同一個會。

   從2005年哈爾濱的媒體在報道中開始使用"南有廣交會、北有哈洽會"的表述。我認為從地域上看,這兩個國家級的展會一南一北,遙相呼應,比較恰當。但是,從展會的規模上看,哈洽會無法與廣交會相比,根本就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廣交會可是中國的第一大展會,這樣的表述有點誇大其詞吧。

    不過,我期待哈洽會越辦越好,有一天哈洽會能成為又一個廣交會。會標

會標哈爾濱的姑娘真漂亮茅台的展廳綠色食品展區大棚內的攤位法國酒的展位澳大利亞的奶粉小吃牛肉粒日本富川市印尼的攤位賣服裝的尼泊爾的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