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母親節快樂!—寫給沒有母親的母親節

一年之際在於春,人生最愛秋色濃。隨心耕種,無意收獲。
打印 被閱讀次數

母親去世近兩年以來,一直沒能提筆回憶母親。不是不想,而是不敢。期間雖多次萌生寫意,可每次都是在手指觸摸鍵盤的那一刻便會心雲翻滾,淚如泉湧而無法敲出第一個字。兩年裏,每當思念母親而無法排解的時候,不是塞滿自己的工作日程就是安排一些家院翻修工程而盡量疲勞自己的身體和大腦,設法減緩思緒的延申,直到現在。



母親是二零二三年秋去世的。那是中國大陸在經曆了三年殘酷無情的的疫情封鎖之後,突然無準備的解封,導致無數毫無免疫力的人民在短短的一年裏感染新冠而無治大量死去。時至九十多歲的母親自然也難逃這一浩劫。本可以按照規程及時治愈的後新冠感染,卻在中共政府刻意淡化疫情而掩耳盜鈴式的當一般肺部疾病處理,以至於高齡年邁的母親在疫情最猖狂的時期先後戰勝了三次新冠感染以後,終究沒能在最後的一次感染中幸存下來。

不想再去過多贅述那段毫無邏輯和人性的傷心歲月。因為直至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科學和人文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仍然無法確切知道那些無知政客和獨裁政府究竟隱瞞了多少本可以避免的災難和死亡,在人類曆史上又添加了多少無辜和冤死的陰魂。

和許多那個時代出生的中國女性一樣,母親是個最普通不過的家庭婦女。從小經曆著不斷的戰爭和世道動亂,整天東躲西藏,少吃短喝,更沒能上過一天學。和父親結婚以後剛過了幾年的好日子,就又趕上獨裁中共沒完沒了的的搞政治運動。兩年的三反五反,三年的“自然災害”,十年的文化大革命。讓我們這個六口之家不時的缺衣少食,心驚肉跳。堅強的母親時常不得不即要照顧家庭又得想辦法出去做一些活幫著養家糊口。最殘酷的是還得忍受著因父母雙方家庭的一些“曆史問題“而被鄙視和欺負的痛苦。好不容易的熬到了改革開放的好時代,卻因常年的身心勞頓和缺醫少藥,身體上是積累了許多毛病。好在我們家的兄弟姐妹都十分的爭氣,工作和生活都比較順利。讓父母在花甲之年頗感慰籍。我是家裏最小的孩子,十幾歲就出外上學,遠離家鄉。工作後不久又出國求學,繼而永久定居。想想自己這一生中,竟然沒有多少時間陪父母老人。我和父母在國內的聯絡最初主要是書信和電話。加上每年一度的回鄉探望。早期出國的時候開始也不太方便,無法承受高額電話費,也隻能用書信或通過和兄長用電子郵件代為傳書。直到後來通訊技術的提高,可以使用QQ視頻,直到現在最為方便的微信視頻。後來父親去世,加上母親年長,我們之間的聯絡也越來越多了。除此之外,我們也每隔一年回國探望她老人家一次。曾經幾次勸說母親來美看看或者和我們一起生活,都沒有成功。對母親來說,一是受傳統思想和落葉歸根的影響,擔心在外的三長兩短。二來是因為身體時常出現問題,尤其是睡眠不佳,深度依賴藥物。母親也是個性格外向的人,在家呆不住,不愛好看電視,卻喜歡和村裏熟悉的街裏鄰居聊天。尤其是鍾愛她那個在農村親手建起的土磚瓦房和院落。每年春天來臨就開始種花養草,到了夏天滿院子的果樹和蔬菜把前院後院裝點得像個世外桃源。雖然兩個兄長也都想接她到城裏去住,可除非是生病或每年的冬三月沒有辦法的時候,她是說什麽都不願意離開老家的,更何況讓她千山萬水,來我們這個異國他鄉了。

然而,時光如梭。許多事情一轉眼就變了,變得麵目全非了。母親的去世在我的心理一直是個久久不能抹去的遺憾和傷痛。心裏一直惦記著能夠早點退休,然後回去好好陪陪她老人家。沒想到這個願望卻成了終身的遺憾。以前每年我都會打印一本家庭掛曆,標記上母親她老人家的生日,附上她的照片。每當重要節日來臨,更會及時打電話和視頻問候。母親耳背的很。我們通話經常是答非所問,到後來完全就是她說我聽了。聽她每次幾乎都一樣的長篇故事,一樣的關心問候,一樣的爽朗笑聲。直到疫情發生。無法再回去探望。每次的視頻都怕是最後一次似的,眼淚在心裏直流。 當解封後終於可以回國的時候,我一踏進家門,看到眼前那個讓三次新冠感染折磨的明顯瘦弱和憔悴的母親,一把就緊緊的把她摟在了懷裏,頭搭在她那瘦小的肩膀上,禁不住的淚如雨下。在我的記憶裏,那是我第一次把母親摟在懷裏。就像是她對我兒時的千萬次擁抱。此時此刻我多想讓那個時光永遠的停住,讓我這個轉眼都已快花甲之年的兒子好好的給她老人家多一些體貼和安慰。顯然,我的突然出現對母親來說是個驚喜。出於對母親身體的考慮,兄長沒有提前告訴她,擔心影響她睡眠。我相信精神力量是巨大的,我和母親在那次疫情後的相聚對母親身體的恢複確實是個鼓勵。她老人家的身體在我回來的幾天裏很快就又硬朗了起來,她甚至可以不用拐杖自己走路了。親朋好友過來看望她的時候,她便開玩笑的說,老天爺還沒有準備好接收她。看到母親恢複如初的我尤為高興,在家的那些日子,白天在家裏陪母親吃飯,聊天和散步。晚上就睡在母親的旁邊,睡前給母親按摩腿腳。任母親的話匣子打開給我講之前講過幾百遍的故事,可我已經百聽不厭了。

那次病情恢複之後,想著母親應該沒事了,畢竟感染過三次了,應該有一些免疫力了。再說我們老家畢竟人員流動少,再次感染的幾率一個不高。可沒想到過了八月,她就第四次感染了新冠,而這次她老人家最終卻沒能戰勝疾病,即使是我又一次回到了她的身邊。在她最後的幾天裏,她住院轉院,身上插滿了管子,頭戴呼吸機,任憑我如何呼喊她都無法回應...

在母親經曆了幾次的新冠感染後,我心裏雖然有所準備,可母親的最後離世還是給我的心靈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以至於我久久不能麵對這個事實。每次想到她老人家的時候都會情不自禁的流淚。我的腦海裏常常回想著母親勤勞的一生,樸素的思想,堅韌的性格以及對家人的愛護和對他人的關心,分明是給我們後人做了一個榜樣。我們家孩子都還小的時候,父親在外教書,每逢周末才能回家一次。所以家裏家外的事都得母親操持。北方的老家,冬天特別的冷。記得小時候早晨起來,額頭都是呼氣凝成的冰冷白霜。屋裏的臉盆水缸都會結冰。母親總是第一個起床,到院裏抱回一大推玉米稈給大家燒炕,生火,做飯。她也總是最後一個睡下的人。做完針線活多是深夜了,但是母親還得仔細檢查院門,家門和窗戶是否關好。燒煤的爐子炭火是否埋好。小時候家裏經常糧食短缺,母親總是吃在最後,剩下多少吃多少。她那個瘦弱的身影如此深的烙在我的記憶裏,以至於我長大後無論走到哪裏都會在夢裏清晰可見。她那身體是瘦弱的,可她的形象卻是高大的。

此時此刻,我依然淚水縱橫,可我終於提筆寫完了這篇對母親的追憶文章。在這個沒有了母親的母親節來臨之日,我還是要對母親說一聲:娘,母親節快樂!



LinMu 發表評論於
讚溫馨好文
百萬莊大俠 發表評論於
季羨林說:世界上無論什麽名譽,什麽地位,什麽幸福,什麽尊榮,都比不上待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字也不識,祝願在天堂所有的母親(母親節)快樂!
joan2006us 發表評論於
為什麽不把你媽接到美國養老?把養老責任推給中國還嫌養的不好?
北美zhyj_100 發表評論於
文章感人至深!加上聽劉歡老師唱的那首“人生第一次”讓人淚流不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