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高殷自幼性情溫和,知書達理,尊崇文士,好學不倦,在朝廷內外享有很好的聲譽。然而文宣帝嫌棄太子有漢人稟性,不像自己,想要廢掉他的太子地位。文宣帝高洋登金鳳台,召來太子,要他親手格殺囚犯,太子心有不忍麵露難色,文宣帝再三逼迫,太子終究不能砍斷囚犯的頭。文宣帝不禁勃然大怒,親自用馬鞭抽打太子,太子因此嚇得口吃氣短,精神錯亂。文宣帝每當宴飲酒酣,屢屢說道:“太子性格懦弱,社稷事重,終當傳位給常山王(高演)。”太子太傅魏收對楊愔說:“太子乃是國家之根本,不可動搖。至尊酒過三杯,屢屢說要傳位給常山王,讓臣下不知所從。倘若所言為真,當早決行。此話不能夠兒戲,否則,恐怕會徒然使國家不安。”楊愔把魏收的話轉告給文宣帝高洋,高洋才不再說要廢掉太子。
文宣帝性情殘忍,他手下審訊犯人的司法官,也個個嚴苛酷虐。他們用燒熱的鐵具,命令囚犯站立在上麵;用燒紅的鐵絲貫穿囚徒的手臂。受刑者忍受不了酷刑,即便是清白的人也往往屈打成招。在掌握囚犯生死權力的司法官裏隻有個叫做蘇瓊的,曆任朝廷和地方官職,所到之處都能公正斷案,給很多屈打成招的冤假錯案平反昭雪。當時的尚書崔昂對他說:“若想立功名,就應該想想其他辦法,老是為已經判決的案子洗雪冤情,你有幾條性命呢!”蘇瓊聽了,正色回答說:“我所申雪的都是被冤枉的人,真正反逆的罪犯,我絕不會放縱!”崔昂聽了,自慚形穢。
文宣帝高洋討厭臨漳令稽曄和太子舍人李文思,就把他們二人送給臣下做奴仆。中書伺郎鄭頤誘使祠部尚書王昕非議此事,對他說:“自古沒有朝士給人當奴仆的。”王昕說:“箕子是紂王的奴隸。”鄭頤轉身去對文宣帝說:“王元景(王昕字)把陛下比作紂王。”文宣帝於是對王昕懷恨在心,過了不久,文宣帝高洋與朝臣飲宴,王昕稱病缺席,文宣帝就派騎兵去捉他來,看見他在家裏悠閑自得地搖膝吟詠,文宣帝得知後,立刻把他在殿前斬殺掉,然後把他的屍首投進到漳水裏去了。
文宣帝高洋北修長城,南助蕭莊,興師動眾勞民傷財,兵馬死去的有幾十萬之多,外加擴建三台,宮殿,又賞賜臣下無度,因此國庫空虛,難以維持開支。於是他用減發百官俸祿,短付士兵軍糧,合並州郡縣鎮戍職員的方法來節省國庫的支出。
558年,年底,齊主高洋任命可朱渾道元為太師,尉粲為太尉,冀州刺史段韶為司空,常山王高演為大司馬,長廣王高湛為司徒。(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