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之路(三十一)成交

firefly2000 (2025-05-27 08:03:42) 評論 (4)


投資之路(三十一)成交

在持續不斷的尋找與實地探訪中,終於,那棟九家庭的房產出現在我眼前。

談價格的時候,我就是按自己能接受的範圍,給了個覺得合理的報價。結果出人意料,賣方的經紀人反而覺得我出的價有點高,居然主動提出降低傭金,好促成交易。於是就這麽順利地簽了約、做了房檢,接著進入律師審閱(attorney review)和貸款流程。

我把所有資料都交給了律師推薦的貸款員處理。這是一家本地的小銀行。因為是商業貸款,跟我們的個人收入關係不大。當時我又開心又緊張。隻要能貸到款又能保證現金流,我就不用把手裏的資金全砸進這棟樓裏了。幹脆也不多問,貸款員讓我準備什麽,我就老老實實一項項照辦,按要求提交。

但接下來的流程,遠沒有我想象得那麽順利。律師介入後才發現,這棟樓的州檢查證書(我們俗稱“綠卡”)已經過期了。賣方趕緊聯係州檢查員重新來檢查,結果發現問題不少,需要整改的地方一大堆。為了盡快處理,賣家還幾次親自跑到州府去催辦加急。

最大的教訓,其實還是我當時對商業貸款和多家庭房產交易流程太不了解。律師審閱階段,其實應該等所有資料都齊全、情況確認無誤之後,再去啟動貸款流程。

那時候我就是心太急了,結果白白繞了不少彎路,來回折騰了好一陣。整個過程中,我們前後做了三次銀行估價更新資源,才終於完成過戶。第二次估價時,賣方經紀人還主動提出分擔一半費用;到了第三次,我實在不好意思,堅決拒絕再讓他掏錢了。像這種可能導致延期的情況,完全可以在合約裏提前寫清楚:如果是因為賣方的原因導致拖延,產生的額外費用應該由責任方承擔。

這期間,律師也幫我注冊了公司、申請了稅號,還寫了公司的管理協議。最後,這筆交易總算是落地了。

幸運的是,通過這次交易,我也認識了那位貸款員。從那以後,我所有的買房操作都用公司名義,每次買房前我都會先把房產信息發給他,請他幫我看看能貸多少,給我一些建議。時間久了,我也就越來越依賴他——說實話,直到現在我還是不太清楚商業貸款額度到底是怎麽算出來的。

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協助下,我學會了一個關鍵動作:每次房子裝修完之後,就重新估價、再貸款。

第五年時,當我感覺手頭資金緊張、幾乎彈盡糧絕時,竟然靠這棟房子再貸出了我當初全部的投資本金,還多拿出了一筆因為房產升值帶來的現金。這一下,不光資金回來了,還讓我對繼續擴大投資、發展資產版圖多了一份信心。

也是通過這些操作,我才真正把資產往上提了幾層。對我這個一開始不喜歡欠債、買東西就想全款的人來說,這算是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說到這,我突然覺得,我這個愛花錢的人,好像越投越花得起勁了,結果,手裏的資產和現金反而越來越多,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