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訪裏根圖書館 回顧逝去的再次偉大

曆史和現實;東方與西方;獨立,自由的觀察及思考。
三希堂博內文章多屬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
打印 被閱讀次數

時隔十五年後, 我再次探訪了洛杉磯西北部的裏根圖書館。上次是聖誕節, 而這次是春意盎然的日子, 加上以色列的考古文物和死海古卷也在此展出, 吸引了當地許多的民眾慕名前來。對比洛杉磯東部的尼克鬆圖書館, 裏根圖書館不僅麵積大, 景色優美, 展覽豐富,而且還有多架飛機供拍攝留影,明顯受到美國民眾的偏愛。我曾得出膚淺的結論, 裏根總統在大眾心裏是個偉大的總統。必須承認,當年我對“偉大”的理解, 與裏根年輕時候的見識和現實中大多數華裔遊客的感受大致相同。

2023年4月5日,蔡英文總統與美國眾議院議長凱文·麥卡錫在裏根圖書館會麵。隨後,中國外交部於4月7日表示,裏根圖書館涉入推動“台灣獨立”,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權,因此宣布對裏根圖書館等實施製裁,並禁止任何中國大陸的組織或個人與裏根圖書館進行任何交流或合作。是否是這個原因, 尼克鬆圖書館會有更多的華裔遊客? 我不甚清楚,請瀏覽本人訪問尼克鬆圖書館的舊文,作為參考。

現今的美國政治重新提起了“再次偉大”, 許多人也反複提到了裏根。所以想看看,我真的了解裏根,共和黨,美國政治,社會主義和裏根經濟學等的真實理念嗎? 還是仍然停留在戈爾巴喬夫80年代見到裏根前, 即黨文化熏陶之下的可憐蟲思維模式。當然大多的華人骨子裏還植入了一套三德子文化, 不大容易理解西方的基督文明社會下的政黨或主義之爭。能找的理由多的是,為何中方不去製裁尼克鬆圖書館呢? 其實兩個圖書館目前均屬於聯邦政府的管轄。幸運的是, 我碰到了一位熟知美國當代政治和經濟的導遊, 為我的重訪,增添了色彩和難忘的經曆。

裏根(Ronald Wilson Reagan,1911年2月6日—2004年6月5日)出生於伊利諾伊州,但大部分人生在加州度過,他的陵墓坐落在裏根圖書館的後院, 居高臨下俯視西米穀地。有傳聞“美國共產黨前黨員、著名小說家霍華德·法斯特透露:20多歲的裏根受好萊塢的共產黨朋友影響,對共產思想感興趣,於是便在1938年申請入黨。對裏根進行調查後,美共認為他是“不可靠的人……連20分鍾的政治觀點都堅持不了”。裏根後來否認了這一說法。作為共和黨籍的政治人物,“他曾擔任第33任加利福尼亞州州長(1967年-1975年)、第40任美國總統(1981年-1989年)。踏入政壇前,曾擔任過運動廣播員、救生員、報社專欄作家和好萊塢電影演員。”













裏根當選前的很長時間,執政時期及後期,均充滿和經曆了爭議,謾罵,甚至多次的暗殺。他的偉大雖然已被絕大多數的後人所接受, 但民眾處於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 大有人在。許多華人站在叢林法則的立場, 想當然的認為搞垮蘇聯, 就是他的全部偉大。其實, 裏根和戈爾巴喬夫是真正的好朋友。裏根雖為基督徒, 但他明顯沒有太多的意識形態包袱。請注意戈爾巴喬夫時代的蘇聯, 早已不是東正教的國家, 在大部分西方國家的眼中, 是個真正的社會主義邪惡帝國。在那個年代,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必將戰勝腐朽,沒落的資本主義等口號,不但是戈式的社會主義陣營, 也是許多美國左派,廣大的亞非拉國家,不可動搖的信念。總統甚至也認為, 美國的黃金時代一去不複返了。

導遊告訴我, 若想看懂這個圖書館, 必須了解全球的近代曆史演變, 我深以為然。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或更遠一點左派思潮的興起,即推崇平等原則和平等主義的政治意識形態, 可追溯到法國大革命時期。但真正讓社會主義理想實現的國度是前蘇聯的建立。這個靠宣傳,欺騙,鬥爭,及殘酷壓榨和扭曲真相的專製獨裁極權統治, 其實沒有絲毫平等自由的影子, 但代替它們的口號卻吹的震天動地。西方世界的開明人士,早在1949年George Orwell出版的一書中, 已經看到了最終的答案。

在大多數的貧窮和欠發達國家, 因為教育和資訊的缺乏,口炮或暴力煽動頗能蠱惑人心。 即便反複發生大饑荒這樣殘酷的暴政事件,也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既得利益者跳出來,竭力為獨裁美言或詭辯。社會主義者騙取或搶奪了人類資源分配的絕對控製權,並利用人性的弱點,建立了上下分明的寶塔結構:隻要我好過周圍,這就是安慰或自豪的理由, 可以用共產主義的人間天堂繼續迷惑那些想上爬的人。不得不說, 在蘇共和中共建政的早期, 弱勢人群包括婦女, 有了“翻身求解放”的機會。 似乎大鍋飯或鐵飯碗,成為了普通民眾追逐向上爬的終生目標, 而通行證則是黨票和熱心追求黨的文化。泯滅人性,利用殘酷鬥爭的手段,沒有底線的達到個人的目的成為社會的常態,但掌權者嘴巴裏永遠是為人民服務的漂亮口號。

圖書館展出了上個世紀大部分惡魔的形象, 包括我們熟知的許多“偉大領袖”。蘇聯,二戰後的大批東歐國家,中國,北朝,北越,古巴,及後來的柬埔寨等大批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讓美國和西方感到了恐慌。因此,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的風潮, 在上世紀50至80年代,達到了高潮。可以這麽說, 沒有毛澤東, 也會有周澤東或朱澤東的出現,腐敗的國民政府退出曆史的舞台,並不是哪個人的失敗或者成功。不管你喜歡與否,社會主義是那個年代世界的潮流。美國因二戰勝利建立起來的強大形象,因為社會主義陣營的興起,而搖搖欲墜, 因為沒有人知道惡魔國家擴張的邊界在哪裏。

二戰後,美國經濟迅速崛起, 國力昌盛。但到了裏根執政的前期,失業率大增,有了兩位數的通貨膨脹,民眾生活痛苦不堪:越戰的失敗,石油危機的出現,德黑蘭的美國駐伊朗大使館人員被扣為人質, 等許多事件讓美國民眾憂心忡忡。而蘇聯的衛星率先上天,及其在全球的擴張,包括入侵東歐和阿富汗等,讓人們看到了東風壓倒西風的趨勢。美國被嘲笑為“紙老虎”,在那個時期,沒有多少人認為是個笑話。中國那個時期的文革風潮, 實際是極左派在全世界的大呼應,許多人已經衝昏了頭腦。因此毛稱老大哥為“蘇修”,對中蘇共產國際的分裂, 並不當成一回事兒。

在西方國家中, 美國左派社會主義的思潮相對遭到更多的抵製,因此大鍋飯的福利總是姍姍來遲, 因此也保持了相對旺盛的經濟活力。美國民眾厭煩了左派的政策和理念,回歸美國保守的價值觀成為大多數民眾的訴求。裏根原本是民主黨的支持者,到了1950年代初期,他逐漸改變為在社會上和經濟上的堅定保守派。“由於相信共和黨更有能力對抗共產主義,並相信他這樣做能獲得更多政黨的支持,裏根支持共和黨的艾森豪威爾和尼克鬆競選總統,到1962年正式退出民主黨,轉為加入共和黨。”裏根於1968年首次參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選舉而沒有成功。經過多次失敗,他於1980年在總統選舉中獲得大勝。圖書館詳細展出了裏根的成長和成熟過程。

裏根勝利了,但接手的卻是個爛攤子,不過他卻並不孤獨。英國是美國最親密的盟友,兩國的政治生態常互為影響。工黨在1945-1951年期間執政,把英國變成了福利國家,建立國民保健署,把健保、郵政,煤礦等重點產業國有化。福利國家的模式後來被保守黨接受及吸納,英國成為福利國家的模範。工黨其後多次執政,期間把墮胎和同性戀除罪化。在1980年代,保守黨在撒切爾夫人領導下向右轉,推行經濟自由化和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政策,把不少國家重要產業私有化。受到工黨和支持者的強烈反對,罷工浪潮等常常席卷英國。工黨繼續堅持社會主義的政治綱領,導致在四次大選中大敗給保守黨, 英國民眾是聰明和理智的。

裏根之前的國有化步伐, 並沒有英國那麽激進,但美國的左派反擊絲毫不亞於英國,尤其是在選票的壓力下,高福利政策總能誘惑一些選民。裏根和撒切爾夫人的攜手並進,挽救了美國和西方。經過短期的休克後,保守主義的小政府及市場自由化政策扭轉了經濟的下滑趨勢。為了控製通貨膨脹而施行的貨幣緊縮供應,讓美國經濟在1981年7月開始急劇的衰退,並在1982年11月降到穀底,幾乎打破了大蕭條的紀錄。然而美國的經濟在經曆不到兩年的衰退後,於1983年開始了戲劇性的快速複蘇,這波經濟成長維持了好幾年,直到裏根任期結束前都未停止,成為美國曆史上可數的經濟擴張期。

而蘇聯的經濟一路下滑,在莫斯科奧運會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曾經在一段長達四十年的時間,蘇聯由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社會演變成一個世界三大生產國之一,其中包括大量的重工業產品和各類武器。在勃列日涅夫執政前期,蘇聯經濟達到了顛峰,其增長可與美國、日本和前俄羅斯帝國看齊。但是蘇聯的計劃經濟一直錯估輕工業產品和消費品的需求,使蘇聯一直缺乏這些貨品的出口。複雜的經濟管理和缺乏彈性的行政令這些中央決策者陷於泥沼。貪汙腐敗和誇大數據是官僚用來使報告達標的慣常動作,導致危機不斷加劇。口號和激情在蘇聯的後期, 已經不再靈光,大鍋飯養出的懶人越來越多, 經濟活力一落千丈, 榮景不在。

1983年,蘇聯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3710美元,是美國同期的三分之一。當蘇聯入侵阿富汗後,導致美國對蘇實施糧食禁運,尤其是在蘇聯耗費大量財力應對裏根的“星球大戰計劃”後,蘇聯石油出口也受國際原油價格下滑而外匯收入縮水,蘇聯民眾的日用品消費和副食(如奶酪、黃油和香腸)等受到明顯影響,生活品質下降。1985年蘇聯人每人每天要耗費2個小時的時間排長隊購買食物。美蘇兩國的經濟發展開始大幅度拉開距離, 裏根經濟學走上了世界的舞台,而美蘇的冷戰對立卻達到了激烈的頂峰。







裏根圖書館詳細描繪了那個激動人心時代的美蘇對抗,和解,以及柏林牆的倒塌。許多人將東歐集團的崩潰歸咎於外界的原因, 實際上內部的瓦解和社會主義製度沒有可持續性發展的特征,才是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不是蘇聯沒男兒,而是幾乎所有男兒都明白了貧窮,壓榨,謊言,欺騙和漂亮的口號等, 已經走到了盡頭。裏根的偉大,在於首先關注美國, 讓自己先強大起來。兩廂對比, 高低立見。

戈爾巴喬夫一上台,就明白了改革的迫切性,因此他與裏根開啟了美蘇首腦接觸。導遊告訴我們, 直到日內瓦會談前夕, 戈氏仍然相信社會主義一定會戰勝資本主義。他對裏根能否把握局勢感到懷疑。因為戈氏從小被洗腦的教育是: 美帝亡我之心不死,美國是由猶太資本或什麽共濟會控製的…等等。

一個晚上的隨意個人會談, 讓聰明的戈爾巴喬夫醒悟了,請見文內附著的照片。他們個人開始通信, 成為了好朋友。與邪惡帝國頭子的眉來眼去,自然會遭到辱罵和圍攻:要搞獨裁了, 價值觀混亂了, 戲子無能了…等等, 數不勝數。向蘇聯“下跪”,會停止“星球大戰計劃”嗎?

後來揭示的文件顯示, 戈氏確實提出了這個要求, 但遭到了拒絕。我們現在也知道, “雖然該計劃的物質成果有限,但在1980年代時確實產生了外交效果,蘇聯高層為美國計劃的龐大與先進性而恐慌,因為他們“雖不知道美國人辦不辦得到,卻很清楚自己一定做不到”;由於認識到自身國力難以加碼新一輪的太空軍備競賽,蘇聯開始嚐試與美國進行限武談判以求緩和局勢。”又過去了四十年, 美國的導彈防禦係統已經完全成熟(薩德係統,標準三型導彈和愛國者導彈), 但蘇聯已經解體了。

裏根的再次偉大, 包括了各個層麵的突破,創新和可持續性發展的路徑。導遊鄭經衛先生強調, 經濟發展的模式是最關鍵的環節。百年折騰後,人們終於看到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的失敗,是必然的結果。這可引伸到那些非共產意識操控但施行社會主義左派製度,或其它獨裁專製的體係,如現代的伊朗,委內瑞拉,阿根廷等國家。

裏根上台前的中國, 是當時最左的社會主義國家。按照一九七八年二月二十六日中共中央的政府工作報告,至文革末期,毛的文革使“整個國民經濟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中國從極左迅速轉為“改革開放”,引入市場經濟模式,實在是向資本主義投降的無奈之舉, 談不上什麽偉大或創新之舉。1984年4月26日至5月1日,裏根總統與夫人南希出訪中國,先後在北京、西安、上海等地參觀。裏根圖書館內數年來, 反複播放著他與趙紫陽會麵的珍貴畫麵。

80年代的名言是這樣流傳的, 據說來自台灣: 如果在30-50年代的年輕人, 不追求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 那一定缺乏激情和國家的抱負; 但如果到了80年代, 還在談這兩個主義, 此人不是傻子就是騙子, 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我深以為然, 但那已經是四十年前的往事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