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30多年曆史、曾是香港最大民主派政黨的香港民主黨,傳出在北京壓力下將被迫解散的消息。而以民主黨為代表的、大中華主義立場的香港傳統泛民主派,曾長期關懷大陸民生疾苦與人權狀況,為近現代的中國國家發展與人民福祉做出過巨大而獨特的貢獻。
近現代的香港,雖早在1841年就成為英國殖民地,但始終與大陸有著各種密切的連接。從清末到民國,香港不僅是中國與西方經濟往來的重要中轉站,也是各派政治勢力林立、策動大陸革命或暴動的平台,還是多種思想文化碰撞交流的窗口。如推翻滿清的辛亥革命、反抗英國殖民和爭取勞工權利的“省港大罷工”,及“西學東漸”中譯介西方文化成果與學術知識,香港都扮演了極重要角色。抗日戰爭期間,香港也成為中國人民反日抗暴的重要基地、國際反法西斯戰爭的戰場之一,並與中國大陸同時迎來光複。
從金庸與陳毅爭論“要核子還是要褲子”、香港左派策應大陸文革和反殖運動、港人積極接濟逃港大陸難民,到改開後香港富人在大陸大規模捐資助學,港人創作大量弘揚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書歌影視作品,大陸發生災害(如1993年華東水災、2008年汶川地震)時許多港人近乎狂熱的捐款、明星義演,香港民權人士以超過大陸人熱情的態度紀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為二戰中國勞工和“慰安婦”維權、參與保釣運動,以及政治上期望大陸民主化的參與和對中國人權的強烈關注……都來源於港人的“中國人”身份認同,以及對大陸作為祖國的熱愛、對大陸人作為血脈相連同胞的關懷。
在提高中國國際影響力和聲望、促進中國融入全球化、以現代國際規則與話術與西方及世界打交道過程中,香港及港人都以其難以替代的獨特價值,為中國做出卓越的貢獻。其中香港泛民主派最為真誠和積極,他們可以放下政治歧見,與北京及建製派合作,為中國民族利益而奮爭。
愛國民主立場的泛民主派,直到2010年代中期都仍然是香港民主力量的主流。香港民主黨更是多次獲得香港各政黨普選票第一,隻是因選舉製度、中共和港府對建製派的扶植,才無法成為立法會第一大黨。但即便如此,民主黨仍足以與民建聯等親北京建製派政黨分庭抗禮,並與社民連、工黨等其他泛民政黨合作,推動各項理念的實踐,為香港和全中國人民發聲和奔波。
而隨著大陸經濟發展、部分大陸人富裕起來,以前香港人以優越者幫扶大陸的心態、港人與大陸優勢互補(港人資金、技術,與大陸資源、勞動力互補)的合作,也變成更多的相互競爭和衝突。如部分大陸人在香港的不文明行為,搶購奶粉、“雙非產子”等,都引發港人不滿、與大陸人的衝突。之後諸如北大教授孔慶東辱罵“香港人是狗”等言論,和香港媒體刊登針對大陸人的“蝗蟲論”廣告等,導致衝突升級、陸港關係惡性循環。政治製度的差異,陸港民眾對政治體製及相關問題的不同看法,也讓許多港人感到與大陸人“不是一路人”。而中共也樂見陸港人民發生矛盾,且有意挑唆和激化,以分化陸港人民、從中漁利。
這樣的前情和背景下,強調香港人與大陸人屬不同族群、主張“香港人優先”的香港本土主義日益崛起,“香港獨立”思想也在年輕人中萌發。而2019-2020年的反修例運動,看似是反對修改引渡法例以及追求自由民主,但最大驅動力恰恰是港人對大陸政府及民眾一體性的憎恨,是香港本土主義浪潮的大爆發。這從反修例運動中顯著的各種本土和港獨口號、對大陸人無差別施暴等行為就可看出。整場運動核心訴求也是與大陸切割、追求香港的自主、維護香港人的利益,而並不關心大陸人民疾苦。而且,整場運動鮮見突出性抨擊“中共”的內容,卻隨處可見反對“中國”的話語。如反修例運動在當時參與者那裏普遍稱為“反送中”,就表現他們對“中國”及與“中國”的一切都反感、拚命想和“中國”切割的情感和態度。
香港本土派、勇武派要“攬抄(同歸於盡)”,中共則不惜“一刀切”禁製民主派,“和理非”的傳統泛民生存狀態越發惡化。而《港區國安法》的頒布,更是降下了達摩克利斯劍。中共中國政府不惜毀掉對國家民族做出巨大貢獻、勞苦功高的泛民主派,“自毀長城”的摧毀對中國發展有獨特作用的香港的自由與開放,也要維持所謂“國家安全”。
與香港民主黨一同萎縮、走向終結的,是曾經天經地義的香港人大陸人都是中國人的心連心、陸港一體,是陸港不同意識形態勢力可以為國家民族和同胞福祉求同存異,是港人對大陸人苦難的同情和關懷、天災人禍中的傾力幫助、對大陸民主法治的期盼與推動。當這些消逝,不僅香港這個“東方之珠”日益暗淡,中國國家民族及中國大陸人民,也將在本就與國際主流社會頗為隔膜、與世界脫節的環境中更加孤獨、更缺助力、更無嗬護、更難反擊,而不得不麵對更多明槍暗箭的攻擊、遭受種種有形無形的損害。
香港民主黨麵臨解散和港人對大陸關懷的消逝
革命軍中馬前卒 (2025-04-20 08:21:48) 評論 (0) 近日,有30多年曆史、曾是香港最大民主派政黨的香港民主黨,傳出在北京壓力下將被迫解散的消息。而以民主黨為代表的、大中華主義立場的香港傳統泛民主派,曾長期關懷大陸民生疾苦與人權狀況,為近現代的中國國家發展與人民福祉做出過巨大而獨特的貢獻。
近現代的香港,雖早在1841年就成為英國殖民地,但始終與大陸有著各種密切的連接。從清末到民國,香港不僅是中國與西方經濟往來的重要中轉站,也是各派政治勢力林立、策動大陸革命或暴動的平台,還是多種思想文化碰撞交流的窗口。如推翻滿清的辛亥革命、反抗英國殖民和爭取勞工權利的“省港大罷工”,及“西學東漸”中譯介西方文化成果與學術知識,香港都扮演了極重要角色。抗日戰爭期間,香港也成為中國人民反日抗暴的重要基地、國際反法西斯戰爭的戰場之一,並與中國大陸同時迎來光複。
從金庸與陳毅爭論“要核子還是要褲子”、香港左派策應大陸文革和反殖運動、港人積極接濟逃港大陸難民,到改開後香港富人在大陸大規模捐資助學,港人創作大量弘揚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書歌影視作品,大陸發生災害(如1993年華東水災、2008年汶川地震)時許多港人近乎狂熱的捐款、明星義演,香港民權人士以超過大陸人熱情的態度紀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為二戰中國勞工和“慰安婦”維權、參與保釣運動,以及政治上期望大陸民主化的參與和對中國人權的強烈關注……都來源於港人的“中國人”身份認同,以及對大陸作為祖國的熱愛、對大陸人作為血脈相連同胞的關懷。
在提高中國國際影響力和聲望、促進中國融入全球化、以現代國際規則與話術與西方及世界打交道過程中,香港及港人都以其難以替代的獨特價值,為中國做出卓越的貢獻。其中香港泛民主派最為真誠和積極,他們可以放下政治歧見,與北京及建製派合作,為中國民族利益而奮爭。
愛國民主立場的泛民主派,直到2010年代中期都仍然是香港民主力量的主流。香港民主黨更是多次獲得香港各政黨普選票第一,隻是因選舉製度、中共和港府對建製派的扶植,才無法成為立法會第一大黨。但即便如此,民主黨仍足以與民建聯等親北京建製派政黨分庭抗禮,並與社民連、工黨等其他泛民政黨合作,推動各項理念的實踐,為香港和全中國人民發聲和奔波。
而隨著大陸經濟發展、部分大陸人富裕起來,以前香港人以優越者幫扶大陸的心態、港人與大陸優勢互補(港人資金、技術,與大陸資源、勞動力互補)的合作,也變成更多的相互競爭和衝突。如部分大陸人在香港的不文明行為,搶購奶粉、“雙非產子”等,都引發港人不滿、與大陸人的衝突。之後諸如北大教授孔慶東辱罵“香港人是狗”等言論,和香港媒體刊登針對大陸人的“蝗蟲論”廣告等,導致衝突升級、陸港關係惡性循環。政治製度的差異,陸港民眾對政治體製及相關問題的不同看法,也讓許多港人感到與大陸人“不是一路人”。而中共也樂見陸港人民發生矛盾,且有意挑唆和激化,以分化陸港人民、從中漁利。
這樣的前情和背景下,強調香港人與大陸人屬不同族群、主張“香港人優先”的香港本土主義日益崛起,“香港獨立”思想也在年輕人中萌發。而2019-2020年的反修例運動,看似是反對修改引渡法例以及追求自由民主,但最大驅動力恰恰是港人對大陸政府及民眾一體性的憎恨,是香港本土主義浪潮的大爆發。這從反修例運動中顯著的各種本土和港獨口號、對大陸人無差別施暴等行為就可看出。整場運動核心訴求也是與大陸切割、追求香港的自主、維護香港人的利益,而並不關心大陸人民疾苦。而且,整場運動鮮見突出性抨擊“中共”的內容,卻隨處可見反對“中國”的話語。如反修例運動在當時參與者那裏普遍稱為“反送中”,就表現他們對“中國”及與“中國”的一切都反感、拚命想和“中國”切割的情感和態度。
香港本土派、勇武派要“攬抄(同歸於盡)”,中共則不惜“一刀切”禁製民主派,“和理非”的傳統泛民生存狀態越發惡化。而《港區國安法》的頒布,更是降下了達摩克利斯劍。中共中國政府不惜毀掉對國家民族做出巨大貢獻、勞苦功高的泛民主派,“自毀長城”的摧毀對中國發展有獨特作用的香港的自由與開放,也要維持所謂“國家安全”。
與香港民主黨一同萎縮、走向終結的,是曾經天經地義的香港人大陸人都是中國人的心連心、陸港一體,是陸港不同意識形態勢力可以為國家民族和同胞福祉求同存異,是港人對大陸人苦難的同情和關懷、天災人禍中的傾力幫助、對大陸民主法治的期盼與推動。當這些消逝,不僅香港這個“東方之珠”日益暗淡,中國國家民族及中國大陸人民,也將在本就與國際主流社會頗為隔膜、與世界脫節的環境中更加孤獨、更缺助力、更無嗬護、更難反擊,而不得不麵對更多明槍暗箭的攻擊、遭受種種有形無形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