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紀實

一、簡史

1. 2019年12月30日,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李文亮醫生在微信上與同行交流,說見到類似SARS病人。2020年1月10日該醫生出現病症,2月7日通報李醫生病逝(29天之後)。

2.  2020年1月間,武漢病毒、或類SARS肺炎、的傳說流向世界,尤其是在華人圈。本人有同學甚至打電話問美國能否訂購口罩。於是我想了一下,寫了篇短文《肺炎》於20年1月25日在文學城上發表(見我的文學城博客),建議輕病用甘草幹薑湯。

3.  1月23日,官宣武漢封城。武漢至4月8日解封,但類似的封控被推廣到全國各地達三年,直到2022年12月解封。其中全國怪象包括全民口罩、公共場所的“大白”(全身白色防護服的人員)、近乎強製的核酸檢測和疫苗、出行限製,等等。

4.  當時我家西邊鄰居住兩白男,父親2019年底剛過的90歲生日,居家;兒子60多歲,做優步司機,通常在奧蘭多的迪士尼附近接遊客。2020年2月初,兩人都病了,十多天沒看到人。2月底時才在院子相遇,自稱父子兩人重度流感,但沒有發燒,醫生讓多喝水,加強衛生,沒有開藥(好醫生)。兩人都經曆十多天後才康複,但數月後仍不時有胸痛,氣短;據說一直沒有發燒,僅有過輕微轟熱感覺,都有發生過胸痛,父親6月份還發生一次相當劇烈的胸痛。

5.  當時我即懷疑他們得的是武漢肺炎,聊天時保持著五、六尺以上距離,很快就回家。不到兩天,我就出現典型症狀:極度乏力、厭食、味覺喪失,沒有發熱。發病第一天完全吃不下任何東西,僅喝了點生薑紅棗水(家中沒有其它藥)。之後數天也隻喝大米粥、小米粥、玉米糊。隔天室友給紮針,取肺俞、和肺經與胃經上的穴位,針後感覺略好。八、九天才覺得基本康複,唯一後遺症是呼吸變短,沒有發生過胸痛。試著放慢呼吸、氣聚丹田,但在康複後短期內做不到。同屋兩人則一直沒染病,盡管沒做任何隔離措施。除了我們三人,街坊中沒聽說還有誰得病。

6.  覺得康複後第三天,整理院子,包括砍樹,隻幹了一個來小時,便覺得累。第二天又發病,相似的症狀,但較輕,但這回,身體略有點轟熱。又做針刺治療,刺同上相似的穴位,又喝生薑紅棗水。四天後康複。推測是在康複後,體內仍有病毒,容易複發,但這回,免疫係統似乎有所反應。

7.  之後,2022、2023、2024,幾乎每年又陽了一次,每次症狀減輕。22年服過一次湖北“肺炎一號方”,23年服過一次“連花清瘟膠囊”,感覺沒用,還是做了針刺治療,效果輕微。這兩次都有試劑檢測是新冠陽性。24年則症狀很輕,沒有科學證據,但症狀感覺是新冠,服用了個自擬方:生薑、紅棗、雞內金、淮山。隔日即愈。

二、討論

1.  冠狀病毒古已有之,引起感冒症狀較輕,因此,以往並不引起重視。直到2003年,一種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最初從死者分離出來是衣原體(一種微小的、細胞內寄生的細菌),後來找到一種新的冠狀病毒。非典的致命症狀被認為主要源於自體免疫的過度反應,或稱細胞因子風暴。其次有其它細菌病毒的並發感染,如衣原體等。細胞因子風暴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高燒,包括流感也是如此。SARS重症患者的主要後遺症包括肺纖維化,因為肺受傷害;和股骨壞死,緣由被使用大量激素。

類似SARS病毒後來被發現存在於蝙蝠,推測傳至果子狸或其它動物,然後傳人。這些病毒研究主要在數家美國和中國的實驗室,包括武漢。

2.  武漢肺炎很快被證明是另一種新型冠狀病毒,不同於SARS。早期專家給出觀察:有限的人傳人,易傳老人,而一般不傳小孩。主要症狀:乏力、厭食、失去味覺,嚴重的話,咳嗽、呼吸困難、白肺。由此推測,病毒主要影響消化道和呼吸道。而小孩一般不病,推測兩原因:一、小孩氣血暢通,包括血管璧光滑;二、小孩沒有恐懼心理。

早期的患者一般不發燒,基本沒什麽免疫反應;乏力厭食、味覺喪失,暗示著消化道細胞受到傷害,機體對應停止進食,以做修複。這些表征也暗示著病毒沒有很強的毒性,同時免疫功能似乎不知道如何應對。如果發燒的話,可能是並發感染,畢竟很多人體內一直存在病菌病毒。

3.  李醫生的死因不明。該醫生開始時病情不嚴重,直到二十多天後忽然惡化,死後不見解剖鑒定。如果純感冒病毒感染,七至十四天當自行康複。二十多天後的忽然惡化,暗示著有多種可能:並發感染;醫過;恐懼;或因過勞導致病毒複發,導致肺栓塞,心梗。此外,還可能會有其它稀罕的原因,如中毒,過敏,腦梗,或什麽罕見病,總之,未見任何科學鑒定的死因,隻是推測其死因可能是武漢病毒。

武漢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一旦發現數例病毒性傳染病,其病毒應已傳遍世界多數地方,假定武漢是病毒發源地。確實所有證據都指向武漢是發源地。

4.  新冠肺炎容易複發,說明康複後,仍有病毒存在於體內,甚至有可能存活達數月。另外,顯然不少人有無症狀感染,條件適當便會發病。這些表麵沒病的人,也有很小的可能會把病毒傳染他人。實際上很多感冒病毒有類似情況,不少人體內潛伏有病毒,以至於一著涼,便感冒。

德國漢堡大學法醫研究所解剖了約200死者,發現死亡的主因是肺栓塞,且多數死者體內都有血栓。意大利、荷蘭、法國病理學家也發現,許多重症患者有血凝塊,最常見的是血栓行至肺部,引起胸痛。表麵康複後,體內往往還存在病毒,仍可能有血栓形成。需要靜養,血栓可自行溶解。必要時西藥有栓溶劑,中藥有血府逐瘀丸(藥物需慎用,都有副作用)。

實驗室的研究證明,新冠病毒能侵染髒腑的上皮細胞,對血管上的內皮細胞侵染率則很低,但能引起內皮細胞發炎,由此引發血栓。因為病毒對內皮細胞的附著力很弱,有氣滯血瘀的人才會引發血栓。

另外,據報道,病毒抗原的檢測,肛拭子的陽性率高於鼻拭子,暗示著病毒的產生在消化道多於呼吸道。

我鄰居的後遺症主要是偶發的胸痛,推測是血栓行至肺部,甚至到心髒。我本人氣短也說明肺部受到傷害,但病症表現主要在消化道(味覺喪失、厭食、乏力)。消化道的表皮不斷產生新細胞,修複較快;而肺部受傷則難修複。當時我連續多日隻喝粥,直到康複,康複後數日也是清淡飲食,飲食、日常保養、和心情調整關係重大。我懷疑鄰居的西式飲食和生活方式導致其康複緩慢。華夏傳統應付感冒有:戒生冷、戒不易消化食物、戒過勞、盡可能多睡。與之相反,西人多繼續其日常冷食冷飲,西醫似乎沒有治療感冒的好方法。

5.  用藥:武漢肺炎初起時,我便發表可使用甘草幹薑湯(見我2020年1月博客“肺炎”)。推理:此方為太陰病的經典方,剛好對應手太陰肺和足太陰脾;同時病毒被認為寒濕為助,而幹薑性燥熱,可與之相抗。然而,隨著病毒傳播及氣候變化,很多病人不再顯為太陰病,該方後來可能不宜再普遍應用。

2月份我便親曆病毒,自己用了薑棗湯,主要因為自己是寒瘀體質,以暖胃健脾為主。後來中國各地有出現多種中藥配方,都依據“病邪入肺化熱”,普遍著重於清熱解毒止咳。而本人認為,應以脾胃為主。最後,自擬一方:雞內金,淮山,生薑,大棗;(雞內金與淮山打成粗粉)合煮5分鍾;用量大約各5-10克。雞內金健脾胃,也有疏通的作用;生薑亦健胃腸,去皮的話則熱,不去皮則算是溫性。

中藥用於脾胃的方子很多,可能有更適合的方子,上方主要是從藥食同源的角度出發,應該比較安全可靠。健脾的基礎方,白術、茯苓、炙甘草應該也是能加進去的。

新冠病毒本質上屬於感冒病毒,引發自限性感冒,因此,實際上無需任何用藥,休息幾天,注意飲食,自然會好。除了嚴重氣滯血虛,血流不暢,會引起血栓。用藥恰當的話,則能加快複原。

6.  新冠病毒流行在華人社區特別突出原因討論:首先,華人普遍脾胃較弱,偏寒濕。例如很多華人傾向喝熱水,不能吃生肉等。思慮多會導致脾胃氣滯,即“思則氣結”,後天的多思也會導致脾胃氣弱,氣滯則有助於病毒附著於細胞。這也是相互印證脾胃是新冠病的關鍵。

另外,飲食和衛生方麵也有問題,譬如在北美,在傳統西式超市裏,幹淨清新,感覺沒有戴口罩的必要,事實上,在佛州,當年我家附近Aldi超市裏的兩位白人雇員並沒有見過戴口罩;相比之下,附近的亞洲超市都讓人感覺要戴口罩。

餘以為,脾胃才是抗新冠病毒的關鍵。無論是預防、治療、和病後修養,重點都在脾胃,除非肺部或心血管方麵有重大問題,必須針對性處理。

7.  每天,人總要吸入一些塵埃、花粉、非致病菌、其它生物的病毒、等等,機體會將它們按部就班清除。如果進入了認識的病菌病毒,則會重點清除。因此,對普通感冒病毒,隻要注意休息和飲食,正常人0-3天便複原了。當年,新冠病毒作為陌生顆粒,人體防衛體係在初始階段沒有反應,以至於會拖延多日,可以說是造成超長時間的感冒。一旦該病毒流行一段時間,被多數人的免疫機製認識,便會成為一個普通感冒病毒。

人類存在多種病毒,隻有少數是人類原有的,多數來自其它動物。病毒都有很強的宿主特異性,感染其他動物或細胞是偶然的、和低效的。經過在人細胞傳代後,便有可能變異成為人病毒。此後人體免疫機製會發展出識別能力,能比較有效抗病毒。其中道理並不完全清楚。

例如,天花病毒起源於牛,擠奶女工對天花則有一定程度的抗性,歐亞大陸病天花者死亡率為1-30%;而當年美洲原住民對天花特別敏感,據報死亡率達40-90%,天花甚至使得北美部分原住民部落消失,部分原因可能之前美洲人並不養牛,其免疫係統對牛病毒不能識別,毫無防範。

人類史上最大的瘟疫,1918年流感,可能起源於雞流感病毒和豬感冒病毒的雜合體,感染率約50%,患者死亡率10-20%,北美的原住民特別敏感,尤其是北極圈的愛斯基摩人。如阿拉斯加某愛斯基摩人村落,80個人在一周內因流感死去72人,可能因為他們從沒接觸過雞和豬。相比之下,在中國沒有形成全國性瘟疫,死亡率亦不高,並未成為中國曆史上有名的瘟疫,主要原因恐怕是當年養雞養豬是華人的主要家務之一。

8.  疫情小結:一種全新的冠狀病毒於2019年底出現在武漢。有幾個條件促進了新病毒的發展:人口老齡化,老年人普遍存在氣滯血瘀;飲食油膩,低品質油脂和食品添加劑,促進淤滯;人類的體溫普遍降低,比幾十年前低了半度,低溫會促進病毒對細胞的吸附;當時武漢的寒濕環境;可能還有恐慌和缺乏理性的處理,及衛生條件和人口密度問題。(有消息說當時的武漢官員無人染病,推測是由於生活條件、尤其是飲食、和居住條件較優。)

因為武漢是個國際化的大都市,病毒不可避免的傳至世界各地,各種大規模疫情的報道充斥傳播媒體。不過,本人卻沒有任何認識的老人單純的死於新冠病毒。

9.  口罩:口罩的發明主要是利他性的,如皇帝要求送飯菜人戴口罩,包括一般食品加工人員最好戴口罩;外科手術中的醫護人員必須戴;病人出見他人應自覺戴口罩。在利己方麵,唯有在汙染的環境中有利。長時間的戴口罩不利氣的暢通,有可能有助於病毒吸附和侵染細胞;更過分的是密封的防護服。至今並沒有任何科學數據支持口罩令有益於此次抗疫。當然,在某些環境下,如衛生條件不太好的場所,戴個口罩應該是明智的。

10.  疫苗:疫苗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有多個重大成功的例子;然而,實際上不成功的例子也很多。對於疫情,疫苗的實驗是應該的,但未經可靠的實驗而大規模幾近強製性的應用,令人懷疑。對一般感冒,未聽說有疫苗研究,更沒有成功的例子。流感疫苗研究和應用多年,有關人員稱減少了流感的流行,但說服力不強。新冠疫苗已被證明不能防止傳染。如果疫苗消耗了部分人體抗病潛能,那麽,接種該疫苗恐怕會有降低抗其它疾病的風險。

11.  最後,病毒是否會帶來的正麵結果。病毒是完全依賴於寄主細胞進行複製,並會導致細胞死亡。因此,病毒一般偏愛癌細胞,因為癌細胞處於不斷複製中。有數例的報道,染過新冠病毒的人體內癌瘤消失。

後記:

本文力求:真實、理性、客觀、簡潔。

新冠疫情似乎已經過去,但本人卻沒有見過比較客觀的總結。本人退休多年,沒有任何利益團體瓜連,且50多年的學習工作經驗曾涉及多個領域,包括微生物學、遺傳學、細胞學、營養學、腫瘤、中醫等,因此,不會隻從一個專業和某些職業或團體利益立場出發。當然,本文主要涉及本人及對周圍的觀察,僅希望留下一個比較客觀的和科學的記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