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夜幕下的牛津

明月清涼地,佳茗在握時。   淡淡微風起,停杯欲語遲。
打印 被閱讀次數

 今晚的目的地是牛津。

    這次的行程,我安排了在牛津和劍橋各住一晚。

    此生沒機會在這兩座名校讀書了,就住一晚,感受一下古聖先賢的味道吧。

    學習金庸七十多到牛津讀個名譽博士?

    呃。。。好像又沒那麽重的情結。

    而且,他們也不會給我免費。。。



    一天行程下來,到牛津的時候,天色已晚。

    今晚住在倫道夫。

    其實本來是想住一個古屋,好像是哪位名人住過。

    我是比較喜歡住類似這樣的地方的,以後回憶或者吹牛或者寫文章的時候,就可以說我住過某某某住過的地方。

    李敖就很喜歡這麽玩兒,我覺得效果很好。

    比如他介紹畢加索,就說畢加索的生日跟我是一天,我們一起過生日之類——你可以對李敖的其他東西質疑,但是論玩花樣兒人家是絕對高手。

    可惜的是,那個古屋沒房間了。

    隻好退而求其次,住這裏了。

    一樣的古色古香。



    其實這樣的大門不是挺好麽?

    國內的賓館都喜歡用很大的門和大廳,既浪費也未見多美觀。

    這樣小小的其實也不錯,並不會影響賓館的水準,未必不是佳構。

    當然,人家這是受限於老房子的具體情況,並非刻意追求。

    我的意思,隻是不需要那麽千篇一律,不同的前提,都可以通過高明的設計,改善先天的不足。

    一概講排場炫富,隻能暴露審美的不足。



    放好了行李,直接到了自家的餐廳。

    在網上選擇餐廳的時候,看到評價很好,那就不折騰了。

    一進門,我就喜歡上了這個大吊燈,好看。



    呃。。。這粉紅色的沙發,未免令人有所遐思。。。



    這個單間的吊燈一個比一個漂亮。

    可惜我們人少,不然就坐這裏了。



    餐廳裏放書櫃,算不算牛津的特色?

    或者低調奢華與傲嬌?

    我們牛津是有學問的。

    連餐廳裏都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菜品還不錯,火候也沒問題。

    但是依然沒有特別驚豔。

    當然我也沒有挑出毛病。



    雨後的街頭,清涼靜謐。

    華燈初上。

    燈光倒映在濕潤的青石板上,斑駁有古意。



    賓館對門兒就是一個學院。

    典型的羅馬柱和三角頂。

    不得不承認,這樣的形製就是給人莊嚴宏大感,撐得起殿堂二字。

    現代建築,固然有很多進步,但是若論嚴肅莊嚴,還是要看古典。

    很多東西都是如此。



    轉角處會遇到什麽?

    你會不會忽然的出現?在街角的咖啡店。。。



    平平無奇的牆麵,加幾個元素就有了感覺。



    在歐洲,經常看到街邊牆上的花。

    有的地方是陽台,有的地方是專門放花的小台子,這裏是吊鏈。

    近看遠看都是美景。

    哪有人不愛鮮花呢?!

    當然,花粉症者除外。

    國內呢?

    以前是晾衣服,後來習慣於把陽台封起來晾衣服。

    不知道現在有沒有繼續進化。



    漫步雨巷裏,悠然見鮮花。

?

   客心洗清雨,餘香入夢中。



    散步完畢,回房間喝茶。

    清茶,鮮花,煙雨,已有江南意。

淡淡微風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寒芯' 的評論 : 幸福啊,有人替你完成夢想!
寒芯 發表評論於
讚美圖美文!我沒機會,好在我家娃替我補上了,隻可惜沒能去參加畢業典禮!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