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讀書筆記(一)

有小說,有翻譯,有隨筆,想起什麽寫點兒什麽。
打印 被閱讀次數

放假期間反倒看書看得慢了,出去玩兒了一圈,又在家刷網,到現在才發今年第一篇筆記嗬嗬,其實好多書3個月前就開始看了。



大地中國 – 韓茂莉

北大教授的地理曆史通識課,有些很有意思的曆史地理知識,就是語言組織有的地方像課堂講義,稍嫌枯燥。



The Women

Kristin Hannah最新的小說,關於越戰期間女性的曆史小說,以南加長大的一個白人女孩為主人公,通過她的痛苦和成長來反映越戰期間美國女性在軍隊裏的角色,以及後來退伍後在社會上的待遇。裏麵很多羅曼史,大概一半言情一半曆史。其實作品完全算不上女權,但在現在這個社會看來也並不過時。



2023中國年度中篇小說(下)

感覺下冊沒有上冊好看,但也算是對2023年中國中篇小說的一個總結。討厭的是我這本從淘寶買的書不知道是不是盜版,最後幾十頁有十頁左右是空白的,好像沒印上(不是連著的,而是隔幾頁就有兩頁空白),氣死了。



北京1980 – 於曉丹

80年代北京大學生的青春、愛情、性…,看完百感交集:既有回憶中的甜蜜和酸楚,又有對主人公的不解和黯然。作者寫得很細膩,雖然有些地方相對於時代有點兒不可信,但因為主人公是學外語的大學生,就非常熟悉而有共鳴。隻是我的大學和書中人物的大學生活比起來簡直太單純了。不否認我們90年代的大學生,尤其是學外語的大學生中也有類似主人公這樣的人物,但我沒什麽接觸,或者和她們的接觸隻流於表麵,或者還像中學生一樣不願意探究,直到畢業都還隻無害的小白兔。

這本書改編了電影,但好像沒有在國內公映,油管和愛一帆上都找不到,網上評論褒貶不一。不過我看了電影介紹,非常喜歡那首歌,就是不知道歌名,也查不到。誰讓電影名字叫《戀曲1980》呢?一搜,出來的都是羅大佑那首經典歌曲。

作者也挺厲害的,學英語的做了編輯,出國到紐約學的時裝設計,現在在上海設計內衣。佩服!



I Will Find You – Harlan Coben

感覺上一本看的Harlan Coben的書還挺有意思的,於是借這本來看,但這本比較一般,沒什麽推理,節奏也不夠快,結局都能猜到。有點兒失望。



飛狐外傳

《飛狐》算是金庸比較早期的作品,不如後來的那些本好看,也可能是因為篇幅比較短。不過因為太久沒看,已經生疏了,複習一下。



越女劍 & 鴛鴦刀

金庸的幾個短篇,好像以前沒看過?感覺都不像金庸的風格了。開車路上聽一聽解悶兒。



Outgrowing God

作者Richard Dawkins是英國牛津大學教授,就是他發明了meme一詞。他本是生物學教授,後來被授予“Professor for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教授,一直致力於科普教育。多謝同學推薦這本書,還挺有意思的。

書的第一部分集中講了為什麽不是神創造的世界,第二部分講的是進化論是怎麽回事。第一部分可能有宗教信仰的人看了會覺得不舒服。這段讓我想起來剛來美國的時候,那會兒教會的師兄師姐們經常上門給我們送吃的,還邀請我們去周末查經班。我們經常在查經班吃吃喝喝之後,還毫不感恩地跟他們辯論為什麽沒有上帝。但我同意他關於在教室掛十誡的看法,美國現在倒車開得太快了。

第二部分關於進化論,他說的“top down” 和”bottom up“的設計我以前完全沒想到過,對我有很大啟發。關於迷信的說法也很有意思,可能因為我自己有時候就會迷信吧。看來以後要時時提醒自己一下。

我覺得他這本書講得挺客觀的,但可能太客觀了,忽略了人們對宗教心理和社會層麵的需求。人都有脆弱的時候,都希望有個肩膀可以依靠。而且人是社會的人,總希望抱團,不喜歡孤獨,也是心理不夠強大。其實我也羨慕能信上帝的人,心裏更平靜一些,也不容易那麽害怕。



Tales from the Ant World

Edward Wilson寫的,有科普,有自傳。本來很討厭螞蟻的,但他的書寫得有趣,很容易讀下去,也學到了不少知識。打算借紙質書來看看裏麵螞蟻的樣子。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