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2024年再次當選美國總統的事實,讓"美國憲政民主是否走到盡頭"成為一個真實且令人擔心的話題。有些人對可能的答案感到沮喪,有些人則以美國200多年的起伏曆史為依據,認為美國憲政民主的體製或許暫時受挫,但最終會劫後餘生。
從美國把自己比作"人類的第一個(沒有君主的)自我管理(self governance) 的社會實驗"這一說法出發,"美國鍾擺這次還會擺回來麽"這個帖子由三部分組成;
社會(變革)實踐與實驗室實驗
美國的例外主義
鍾擺還會擺回來麽
美國的鍾擺還能擺回來麽?
1. 共和 vs 民主
盡管人們將美國稱為民主體製,但美國立國的核心(政治體製)不是"民主",而是"共和"。1787年9月17日,費城立憲會議結束時,一位婦女問與會者之一的本傑明 . 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博士,我們得了個啥,共和國還是君主製?" 富蘭克林回答道,"一個共和國,如果你們能保持住的話/A Republic, if you can keep it"。
1)
"共和"和"民主"的區別在於,"共和"是大眾選出精英,"精英治國";而"民主(體製)"則是"大眾(直接)治國"。
從通俗的意義上說,"精英治國"有對與錯的底線,"大眾治國"是"隻數人頭/無論對錯";或"精英治國"具有整體傾向,"大眾治國"追求單獨團體訴求。
"精英治國"中選出的代表,在代表選民的利益的同時,還需高於選民,成為選民不合理訴求的過濾器;"大眾治國"中選出的代表,則與自己選民沒有區別,是自己選民的完美化身。
2)
熟知民主的致命弱點,讓美國的建國者極其不信任民主。在"民主"與"專製"之間做出無奈選擇後,他們設計出"三權分立/相互製約"的美國憲法,試圖通過"3個民主結果(總統/眾議員/參議員,是三個幾乎相互獨立的民主選舉的結果)的相互製約,達到盡可能遏製民主紕漏目的。美國"憲政民主"體製的核心目的,是通過遏製民主(缺點)來保證"精英治國"。
無論聽上去多麽"政治不正確", 無法否定的事實是,"精英治國"比"大眾治國"更需要一定認知水平的選民。"精英治國"或有諸多瑕疵,但自美國建國以來,它整體運轉得不錯。
2)
2008年美國大選,是民主黨的奧巴馬與共和黨的邁坎(John McCain)的競選。在一次競選集會上,一位意圖支持邁坎的白人老太向他證實奧巴馬是"穆斯林/阿拉伯人"的謠傳,被邁坎直言否定:"不,奧巴馬是一個非常好(decent)美國人,熱愛美國。我與他隻是治國理念不同(大意)"。
邁坎是"精英治國"的代表,他對白人老太疑問的回應,是將自己的競選維持在一定的"政治道德"水平上的努力,但可能造成白人老太以及一大批類似選民非常迷茫,並因將自己放逐於民主過程之外(不投票)。
現在想來,麥坎那次集會上的表現,是共和黨維護"精英治國"的最後一次成功的努力,卻可能因此輸了大選。
2. 精英治國向大眾治國的轉變
1)
在美國西部片"News of the World/世界新聞"中,內戰老兵上校 Jefferson Kidd(湯姆. 漢克斯扮演) 趕著馬車,帶著一包舊報紙,在德克薩斯州南部走鄉過鎮,靠為居民讀報為生。報紙過時很久,但上校Jefferson Kidd從舊聞中講出的活靈活現故事,讓似乎活在世界盡頭的人們從中找到自己與身邊的其他聽眾以及千裏之外的世界的聯係,並產生一種少有的歸屬感。
2)
電影中展示的地理和心理上的距離感,不僅存在於美國與世界之間,因為信息的缺乏,也同樣存在於分布在廣袤土地上的美國各個社區之間。在美國建國後很長一段時間裏,這些有形無形距離感,將大批潛在選民客觀地至於民主程序之外,從而上維持了"精英治國"的體製,確保美國社會(變革)的實踐大致維持在憲政民主的狀態之下。
通俗地說,美國地理位置在美國社會與世界之間造成的物理與心理上的距離感,為美國的社會實踐提供了其他通常社會實踐不具有"在封閉環境", 從而保證了美國"政治鍾擺來回運動"。
3)
信息傳播技術(電報, 電話,收音機,電視,網絡技術)的發展,讓信息傳遞變得越來越快/越來越廣/也越來也具體,世界與世界的距離感也因此變得越來越小,從而讓幾十年來Fox News Channel 給美國政治對話的和民主選舉結果帶來深遠的影響:
i. (電視中)政治新聞信息的及時性,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大大增強了聽眾對信息的認同感,以及躍躍欲試的參與衝動;
ii. 新聞(信息)的傾向性,給特定的觀眾一種特定歸屬感。
利用新的信息傳播技術,Fox News Channel 迅速摧毀傳統美國政治(變革)實踐所需的"封閉空間",隨之消失的,是那些製約政治操作約定俗成的行為規則。在"精英治國"無奈退場之時,"大眾治國"枕戈待旦。
3)
手機/Twitter 的出現,讓人們對所獲信息的認同感/歸屬感,在社交平台24/的環境下上變得更強烈/更真實。人們不僅徹底消除了與世界的距離感,而且可以通過自己的信息擁有世界, 之前的"參與衝動"迅速轉變成"參與實踐"。而當代信息傳遞技術,讓外國勢力對美國國內政治的幹預變得易如反掌。這些變化,使美國傳統政治操作變成一個全新的遊戲。
2008年奧巴馬成為美國總統後,川普用謊言質疑奧巴馬的出生地,在推特上獲得種族主義者們的強烈反響。之後8年,利用大眾對現實的不滿,將"精英政治"立成靶子,為自己贏得更多支持者,於2016年當選美國總統,並在另一個8年後的2024年,against all odds, 再次當選。
3. 結論(疑問)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川普成功摧毀了美國獨特的社會變革實驗所需要的"封閉空間", 推翻了美國憲政民主試圖維係的"精英治國"體製,並利用大眾對"精英治國"的厭惡和仇恨,將美國迅速改造成"大眾治國"。
失去了必需的"封閉空間",美國的政治變革實踐,就轉變成一個通常的社會政治變革實踐,也就不再具有"例外主義"特點。在"通常社會實踐具有單向性(隻能從A狀態轉變到B狀態,無法從B狀態逆向到A狀態)特點"的結論下,還是不死心的地問一句,美國的(政治)鍾擺還能擺回來麽?Or is it still a Republic people can keep /還是個人們守得住的共和國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