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聶作平的《天朝1793-1901:中西文明交鋒下的烏合之眾》寫晚清從馬爾戛尼使華到義和團時期的社會的眾生相。有很多獨到的認識。
教科書總是說列強的不平等條約是中國近代恥辱。實際上先有天朝對外的不平等,再有西方對華的不平等。不平等貿易導致不平等戰爭,戰爭導致不平等條約。鴉片戰爭之前,是天朝對外的不平等,戰爭之後是西方對華的不平等。先有自大,後有自卑。蔣廷黻說“在鴉片戰爭以前,我們不肯給外國平等待遇;在以後,他們不肯給我們平等。”
當馬戛爾尼使團把精心挑選的禮品萬裏迢迢運到中國,以為中國會對這些最新產業成果表現出好奇和喜愛。清朝君臣的反應卻出人意料地澹定。一個粗鄙而又自以為是的窮人,在他有錢的鄰居麵前,為了顯示自尊與富足,對鄰居家裏昂貴的稀罕物故意視而不見,或者就像阿Q那樣:我祖上可是比你們闊多了。當使團為乾隆展示透鏡時,乾隆輕蔑而粗暴地斷言:這東西隻配給兒童玩。當英國人演示每分鍾20至30發的速射炮時,大臣輕蔑地說,這玩意兒我們早有了。
連兩廣總督都在用自己的船運送鴉片,讓我們譴責英國人借鴉片宣戰違反道義時,多少有些心虛。
龔自珍把中國的曆史分別為治世、亂世和衰世。“衰世者,文類治世,名類治世,聲音笑貌類治世。”衰世的特點是貌似盛世或治世,繁榮平和,秩序嚴密,燈紅酒綠,歌舞升平。但舉世皆平庸之輩,渾渾噩噩,除去愚昧,就是犬儒,萬馬齊喑,生機消殺。整個社會缺才,不僅沒有才相和才將,連才偷和才盜都沒有。
林則徐是能吏幹才。但他並不熟悉西方社會和當時的國際局勢,不知道鴉片背後的深層原因,精於文牘,昧於世界。虎門銷煙以後,用政治和外交解決鴉片問題的大門就此閉上。既不知己,又不知彼;一味強悍,開啟戰端。反入城更是昏聵,基於天朝心態,夷夏之防的小把戲。
不平等條約中真正侵犯中國主權,對中國傷害大的是割地和賠款,而其他諸如五口通商和允許英人進入通商口岸,是很平等的。但是,清朝痛快地割了地賠了款,卻對英人進入通商口岸陽奉陰違。清朝上下,把阻止英人入城看做了一場偉大的勝利。廣州城裏,紳民搭起了六座宏偉的牌樓,敲鑼打鼓地為徐、葉二人慶功。道光下旨說,這是與洋人打交道十餘年來,最令他痛快的事。葉名琛賞了男爵,徐廣縉賞了伯爵。無論多麽瑣屑的事情,隻要一旦和祖製、國體相勾聯,就成了“悠悠萬事,惟此為大”的頭功。
國際條約被當作不得已時用來羈靡夷狄的緩兵之計。打一開始,清朝就不準備遵守和約,一旦有機會,還會千方百計破壞它。對已進入近代化的英國來講,最不能理解,或者說最不能容忍的,就是這一點。
劉錫鴻是清朝駐英法大使郭嵩燾的副使,他是反洋務論者。後來出任駐德公使,到德國後向德皇遞交國書,“禮節疏闊,有夷然不屑之意”,德國對劉的無禮非常不滿,差點引起外交糾紛。可稱第一代戰狼外交家。
運載劉光第靈柩的船隻回到家鄉,沿途百姓紛紛到江邊致祭。自動加入到拉纖者隊伍的鄉人多達數百名。劉光第靈柩抵達鎮上後,公祭劉光第的活動推向了高潮:船抵碼頭時,大炮九響,鞭炮齊鳴,家家披麻,人人戴孝,哭聲響成一片。在兩匹超長白布的圍繞下,家鄉父老牽引靈柩,繞行全鎮一周。初十晚,公祭儀式正式舉行,由秀才藍瑞圖主持。藍先用悲愴的聲調朗誦了文天祥的《正氣歌》,接著宣讀祭文:彼蒼者天,忠義何罪?殲我哲人,邦國其瘁。哀我民思,罔知所屈。漢唐遺穢,邦國其壞。溝壑能填,白刃已蹈。強固曰命,正氣浩浩。生而為英,死明眾誌。光被四表,功流百世。家鄉對欽犯戊戌六君子公然舉行公祭,說明清末社會還是比較寬鬆。
很有趣的畫麵:當英國軍艦炮擊廣州城時,中國老百姓駕著小船,圍著英國軍艦,兜售蔬菜和水果。
義和團圍攻英國使館,久攻不下,決定火攻。翰林院與使館比鄰,清軍點燃了灑上煤油的翰林院內的多顆大樹。翰林院藏有曆代留傳下來的各種珍貴圖書,包括明代的《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這部《永樂大典》是僅存的副本。當大火熊熊燃燒之時,使館衛隊一麵阻止大火向使館蔓延,一麵奮力從火堆中搶運藏書。除了被使館衛隊從火中搶出來一部分珍本外,其餘均化為灰燼。
山西巡撫毓賢強迫法國天主堂的百餘名修女們背教。修女們不從,毓賢下令斬殺為首的兩名修女,並將其鮮血盛於盆內,宣稱如果其餘修女把它喝下去,就放了她們。於是,十六名修女勇敢地站出來,喝完了盆內的血。但這種舉動卻激起了毓賢更大的憤怒,他下令吊死這十六位修女,並再次威脅幸存的修女背教。修女們仍然不從,統統為毓賢所殺。據統計,山西一省被殺死的傳教士共計一百九十一人,中國教民及其家屬則多達一萬餘人,被焚毀的教堂和醫院二百二十五所,民房兩萬餘間。
鑒於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無端被殺,德皇主張用武力摧毀北京。聯軍統帥、德國人瓦德西秉承德皇旨意,多次提議要把這座古老的城市化為白地,幸有美國人的堅決反對,瓦德西的意見才未能執行。
曆史不是沒給中國機會,可惜的是,每一次選擇,中國都選錯了。以至於道路越走越窄,終於不可避免地走進了死胡同。落後未必就一定會挨打。隻有既落後,又拒絕浩蕩的世界潮流,才真的有可能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