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我想起去年秋天,我曾漫步在北京圓明園的廢墟之上,迎麵吹來的秋風帶著絲絲暖意。站在那些殘垣斷壁前,我想象著這座皇家園林昔日的輝煌,但腦海中浮現的卻是它在1860年被焚毀時的熊熊烈火,以及被掠奪的珍寶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曆史,成為了中華民族心中的永遠的痛。這一幕,仿佛映射著今日的烏克蘭 - 這片富饒的土地,卻因大國博弈成為了犧牲品。
但是,圓明園的毀滅是西方列強侵略的直接結果,而烏克蘭的現狀則涉及更為複雜的地緣政治,內部決策及國際幹預。如果簡單地將烏克蘭等同於“被焚毀的圓明園”,可能會忽略其自身的曆史進程和外交抉擇。但二者的相似之處在於,它們都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挨打。
西方國家高舉“正義”與“自由”的旗幟,承諾保護烏克蘭的獨立,提供援助,甚至宣稱要重塑它的未來。但烏克蘭真正能掌控自己的命運了嗎?俄烏戰爭帶來了數十萬人的傷亡,援助資金不斷湧入,卻讓烏克蘭的經濟逐步被資本綁架。每一座城市都成了資本博弈的棋子,每一寸土地都是利益交換的籌碼。歐美列強運籌帷幄,卻從未親自涉足正麵戰場,任由烏克蘭在血與火中苦苦掙紮。
以美國為例,對烏克蘭的援助並非完全出於道義,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從國家利益考量。自2022年以來,美國持續加大對烏克蘭的援助,總額已超過750億美元(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數據),但這些資金,真的在幫助烏克蘭嗎?每一筆援助背後,往往附帶著嚴格的條件:軍購協議,長期債務安排,戰略合作要求。烏克蘭正經曆一場無聲的戰爭,這就是資本的牢籠。
幾十年前,伊拉克的故事如出一轍:戰爭結束,援助湧入,留下的卻是高額債務和被外資掌控的經濟。美國的軍事援助最終轉化為經濟控製,通過重建合同和投資項目,牢牢攥緊國家命脈。烏克蘭,是否會步其後塵,成為資本角逐的新戰場?
等到戰火熄滅,烏克蘭麵臨的真正難題才剛剛開始。戰後重建,歐美資本是否會借機湧入,主導烏克蘭的經濟?援助是幫助烏克蘭重生,還是新的經濟枷鎖?那些曾信誓旦旦支持烏克蘭的國家,在利益麵前,是否仍會履行承諾?
圓明園的熊熊烈火,吞噬了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也帶給了中華民族的屈辱的烙印。昔日的西方列強以”衝突“ 為幌子,肆意踐踏國際法,對圓明園進行無情地劫掠。看看烏克蘭的遭遇,何嚐不是一種現代版的強權遊戲。盡管社會看似文明進步,但強國對弱國的剝削與掌控,依舊在以更隱秘,更精致的方式進行。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曾說:“不是在餐桌上,就是在菜單上。” 這句話道出了國際政治的殘酷邏輯。烏克蘭的選擇並不多,要麽被動接受外部勢力的擺布,要麽努力尋找自主發展的道路。可是現實的困境是,弱國即便想要自主,也缺乏足夠的經濟實力,軍事力量和外交話語權。中國近代史的教訓早已證明,落後就要挨打,而強盛才能換取真正的獨立。
中國對烏克蘭當前的處境深感同情,因為深知被侵略,被割地賠款,被燒殺搶掠,被迫簽訂喪權辱國條約,被剝奪話語權的痛苦。從兩次鴉片戰爭的國恥,甲午戰爭的挫敗,八國聯軍的入侵,到全民奮起抵抗的抗日戰爭,中華民族的曆史一次次證明:國家羸弱貧困,便會任人宰割。這些沉痛的曆史教訓揭示了:唯有強大,方能自保;正如一句名言所說:“槍杆子裏麵出政權。”
曆史不會簡單地重複,但它總會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同樣的殘酷現實。中國曾經曆屈辱與抗爭,最終走上複興之路。烏克蘭能否掌握自己的命運,取決於它如何在夾縫中尋求生存之道。未來的烏克蘭,會像鳳凰浴火重生,還是陷入新的桎梏?這場大國角力的棋局,烏克蘭是否還有機會成為自己的棋手?
全文完
北京地鐵圓明園站
我是三十多年前參觀過圓明園,那時還沒有地鐵圓明園站,也沒有圓明園博物館。這次是故地重遊,感慨萬千。
走出地鐵站百米遠就是圓明園博物館入口處
在進入展廳前,我花費了15元,通過微信“雇傭”了一位專業的“線上講解員”。這位講解員是AI,它全程陪伴,每到一處景點都會為我提供詳細的解說。
澳門賭王何鴻燊捐獻了圓明園中的豬首和馬首兩個獸首銅像。2003年,他捐贈了價值600多萬元的圓明園豬首銅像給保利藝術博物館。2007年,他又斥巨資購得圓明園馬首銅像,並在2019年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和澳門回歸20周年,正式捐贈給國家文物局,由北京市圓明園管理處收藏,使其回歸原屬地。何鴻燊的捐獻行為體現了深厚的愛國情懷。(資料來自網絡)
出了博物館
殘橋
坐船去參觀圓明園的西陽樓
圓明園的西洋樓
圓明園的西洋樓位於圓明園遺址公園長春園景區內,地處長春園北界,是我國首次仿建的一座歐式園林。西洋樓全部景觀占地約7公頃(80畝),大約占圓明園總麵積的1.5%,由西向東依次包括了諧奇趣、黃花陣、養雀籠、五竹亭、方外觀、海晏堂、蓄水樓、遠瀛觀、大水法、觀水法、線法山、方河、線法畫等十餘座西式建築和庭院,建築材料多用漢白玉石,石麵精雕細刻,屋頂覆琉璃瓦。其中,“諧奇趣”位於圓明園西洋樓景區最西部,是西洋樓景區最早建成的西洋建築,也是西洋樓三處大型噴泉群之一,由主樓、主樓前後噴泉及北邊的供水樓組成。
西洋樓景區不僅是圓明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如今,它已成為一個備受遊客歡迎的曆史遺跡,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參觀和了解這段曆史。(資料來自圓明園)
諧奇趣
位於諧奇趣的噴水池
黃花陣
方外觀
海晏塘
大水法
蓄水樓
遠瀛觀
現法山,一座人工堆成的山
最後,讓我用雨果的話作為結束語吧:雨果在得知圓明園被燒後,發表了強烈的譴責。他通過一封信表達了對英法聯軍焚毀圓明園的憤怒和痛心,以下是雨果信件中的核心觀點和表述:
雨果在信中提到,世界上曾存在過一個奇跡,這個奇跡就是圓明園。它匯集了幾乎超人類的想象力所能產生的一切藝術成就,是一個巨大的東方藝術幻想模型。然而,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進行搶劫,另一個放火焚燒。這兩個強盜一個叫英吉利,一個叫法蘭西。雨果痛斥這種行徑是強盜行徑,對英法聯軍的暴行表示了強烈的憤慨和譴責。他認為,圓明園不僅是中國的瑰寶,也是全人類的文明成果,它的毀滅是人類文明的巨大損失。
雨果在信中進一步指出,勝利可能是竊賊的幫凶,而這兩個勝利者把圓明園所有的珍寶都囊括而去,然後兩人就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歐洲。雨果對這種將文明成果據為己有,肆意踐踏的行徑表示了極大的憤慨和不滿。(資料來自網絡)
照片全部手機拍攝,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