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加利福尼亞火災,大片的土地在燃燒,無數棟房屋被毀,從高空望去隻見一片焦黑,人員傷亡,慘不忍睹。麵對天災人禍,人類無能為力,足見其藐小。但災情見真心,各方伸出援助之手,將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真情感人。
澳洲的叢林大火(Bushfires)是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頻繁發生在炎熱幹燥季節。有大麵積的土地每年都會被破壞,並且造成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野外火災通常是由閃電引起,或有人為疏忽和故意縱火引起。一個可樂玻璃瓶底就像一個凹凸鏡,很多次的叢林火災起源於小小的玻璃瓶,所以民眾都很自覺,絕對不能亂扔垃圾。
而熱浪、幹旱和周期氣候轉變如厄爾尼諾現象都會嚴重增加火災危機。全球的氣候變化加劇了氣候現象,令夏季變得更炎熱。近年來最為慘烈的是2009年遍及全澳洲的熱浪和“黑色星期六”叢林大火同時發生,結果造成173人喪生,過千人痛失家園。


墨爾本所處的州叫維多利亞州(簡稱維州),是一個叢林火災高風險地區,尤其在夏季,由於炎熱、幹燥和強風等條件,火災風險極高。2025年新年剛過,維州的氣溫有一天高達40度以上,全州有4處比較嚴重的叢林火災,就是我們都市地區也能感受到空氣中的焦味,天空呈暗黃色,能見度極低。但據統計結果顯示,2024年發生過一次最嚴重叢林火災受災麵積約11,000公頃的土地被燒毀,2000多人緊急撤離,但居然沒有一例人員傷亡。

為了預防和應對頻發的叢林火災,維州政府和相關機構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
預防措施
1.可控燃燒(Prescribed Burning)
- 在風險較低的季節(如秋冬季)進行可控燃燒,以清除地表的易燃物(如枯葉、樹枝)。
- 這種方法可以減少火災強度,降低火災蔓延的可能性。
- 普通居家都養成習慣,每年秋冬季節都會清理自己房頂的排水溝Gutter和落葉。
2.清理植被與防火隔離帶(Fuel Reduction & Firebreaks)
- 在高風險地區定期修剪樹木和清除枯葉等可燃物。
- 設立防火隔離帶(Firebreaks),阻止火勢蔓延。
3.嚴格的用火管理(Fire Restrictions & Total Fire Ban)
- 進入夏季高火險期時,維州政府會發布全麵禁火令(Total Fire Ban Days),禁止戶外生火,包括露營篝火、焚燒垃圾等。
- 嚴格監管農業用火和工業用火,如焊接、燒荒等活動需獲得許可。
4.建築法規(Building Regulations in Fire-Prone Areas)
- 高火災風險區的建築需要符合澳洲建築規範(BAL – Bushfire Attack Level),如使用耐火材料、安裝防火門窗等。
5.社區教育和防災準備(Community Awareness & Fire Plans)
- 留守或撤離(Stay and Defend or Leave Early)策略,政府建議居民在高火險天氣提前撤離,而非在火災發生時倉促應對。
- 通過維州鄉村消防局(CFA)和政府網站提供火災預警、避險指南等信息。
- 設立社區防火計劃(Community Fire Plans),鼓勵居民製定個人和家庭的應急計劃。
救護與應急響應
1.早期火災監測(Early Detection & Warning Systems)
- 維州緊急警報係統(VicEmergency) 通過手機短信、廣播、電視和社交媒體發布火災警報。
- 通過無人機、衛星和地麵巡邏監測火情,確保早期發現並迅速應對。
2.專業滅火隊伍(Firefighting Forces)
- 維州鄉村消防局(CFA):負責農村和郊區的火災應對,由專業消防員和誌願者組成。
- 維州消防救援局(FRV):負責城市和郊區火災救援。
- 州森林消防隊(Forest Fire Management Victoria, FFMV):專門負責國家公園和森林地區的火災防控。
3.空中滅火(Aerial Firefighting)
- 維州使用直升機、水轟炸機和無人機進行空中滅火,特別是在山地和難以進入的區域。
- 主要使用水或阻燃劑(如Phos-Chek)來降低火勢。
4.居民撤離與避難(Evacuation & Shelter)
- 在極端火災風險日,政府會提前下達撤離命令,並提供避難中心(Relief Centres)。
- 設立臨時避難所,並提供食品、醫療和心理支持。
5.跨州與國際協作(Interstate & International Support)
- 維州會與其他州(如新南威爾士州、南澳州)合作調配消防資源。
- 在極端火災情況下,會請求國際支援(如加拿大、美國、新西蘭等國的消防員和設備)。
從上麵這些條例來看,無論政府、社區,企業,還是個人都高度重視。值得一提的他們的叢林山火消防力量的實戰能力非常強,但令我們非常意外的是除了城市地區,鄉村地區和山區的消防隊員,都是義務的,也就是這些救援人員平時都有自己的工作,一聲令下,他們會聚集在一起戰鬥。他們沒有額外的工資,不拿特殊補貼。但法律規定,工作單位的員工隻要參與救災,可以立刻停止手頭的工作,老板仍然需要支付參與救援員工的工資,救援結束還要給與相關休假,違者是要上法庭的。
澳洲曾經有一位總理托尼艾伯特,是位運動健將,體能超人,但他還是救援中心的義工,一旦出現險情,他會離開工作,甚至國會開會都不例外,立刻投入到救火現場。這不是政治做秀,在他還是中學生時就在做消防誌願者,現在從政壇退休,隻要有險情,他都會毫不遲疑地參加救火。

我們有次去旦丁農山脈的山地旅遊,居然看到空無一人消防車站。鄉村警察局隔壁是消防站,山地居民對森林火災非常重視,各小鎮都配備山地消防車。請大家注意看消防站中間窗戶上寫著“100% Volunteer”,這讓我很感動。什麽意思?所有消防員都是誌願者,不拿一分錢,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向這些義務誌願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山區消防站平時沒人


實地操作
這就構成了澳洲對極端自然災害救援“多管齊下”的有效措施,讓災害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我們普通民眾盡管無法親自參與救援,但我們可以盡自己的力量做好防範措施,自覺遵守相關的規定,在災害到來時保護好自己的同時,不添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