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以來,我們華人社會是最講究吃的。
西方人過聖誕節主要是玩。中國農曆新年主要是吃。
小時候,我就是一個饞鬼。好喜歡吃肉,尤其是紅燒肉和梅菜扣肉。我很早就知道中國有淮揚菜;粵菜;魯菜;川菜等四大菜係。差別都在於口味。
我也很喜歡吃。來到香港,總是去街市買些食材,親自下廚,搞一些小時候還沒有吃夠的東西。愛吃的確是件很過癮的事。
如今退休了。有大把時間走走看看,就逛了不少書店,網上也沒少看養生的書。來興趣時,就買來食材,照著Youtuber上的指導學著做。我發現:飲食裡麵有乾坤,吃還真的有大學問。
說說我對飲食健康的看法,我已決定退休後,把寶壓在了飲食上麵,其他就交給上帝,說幾個我眼中的飲食原則:
——多樣化原則。
我看世界衛生組織(WHA)說日本料理,是日本人之所以長壽,一直雄居亞洲榜首的重要因素。他們有一個權威的調查:尤其稱頌日本飲食中的多樣化原則。
都說日本人吃的很少;很精,很泛。
“很少”的理念,跟中國人的“七分飽,八分飽”差不多,看來是大家的共識。
所以,日本胖子不多。跟他們吃得少有很大關係。
“很精”的理念,可能指得食材是有機的,新鮮的,環保的。
明擺著是價錢的問題,畢竟“一分價錢一分貨”。
精的東西肯定貴的。比如刺身的東西,對食材的出品以及製作要求,如食材的新鮮度以及消毒功夫,應該都有非常高的要求。“精”的食材,大大減少了食物中毒的概率。
“很泛”的理念,一定是指食物多樣化。
一餐飯要吃很多食物可能是硬道理。日本人自己說,一餐飯品種不能少於25種。老實說,要吃到這麼多東西,還是很要本事的。
但我相信,食物盡可能多樣化的吃,對健康應該非常有利。淡水化合物,稀有礦物質,蛋白質,維他命,粗纖維,以及其他的人體生長因素,都滿足到了,身體豈有不好之理。
——食材搭配原則。
華人社會都知道,中藥材的配伍,就有君臣的關係,所謂藥材疊加的雙重功效。其實,飲食裡麵,食材也有疊加效應,以提升營養價值的吃法。
比如海帶排骨湯。一個海帶,加入排骨後,不但湯色潤澤,味道鮮美,而且,營養價值更加豐富,海藻裡麵的碘和鉀,在動物蛋白的作用下,人體可以快速吸收和消化。
當然,海帶(日本人叫昆布)、紫菜不能有重金屬,品質要好,夠厚實;排骨(日本人叫豚肉)不能有農藥殘留物以及激素,這都是衡量品質的前提。還有華人愛喝的雞蛋番茄紫菜湯,也有一樣的營養疊加功效。
——烹飪簡單原則。
中國寧夏有一個知名的灘羊美味,叫手抓羊排。據說隻要將羊排清水下鍋,放入一點大蔥和適當的鹽巴,大火沸煮一個小時後,就是一個極其美味可口的佳餚。不需要放入任何調味品。聽說內蒙古錫林格勒也有這樣的簡單烹飪的羊排美食。
據說此道美食享譽全球。可謂經典的簡單烹飪的樣板。
我吃過中國四大菜係的美食,坦白說,我還是最喜歡粵菜的一些食物,比如粵菜體係的潮州菜中的清蒸蘇眉;以及客家人的鹽水扇雞。都是極致的簡單烹飪的好好吃的美食。
當然,重口味的美食也很吃,但重口味需要不少調味品,比如有機的辣椒以及其他的各類醬料和香料,很多食物都需要過油,烹飪過程比較複雜。
老實說,現在工業化時代,要吃到好的手工作坊的調味品估計很難。
據說從營養學上考究,簡單烹飪是最營養的。好過重口味的吃法。
比如日本料理中的綢魚的兩種吃法:一個刺身;一個綢魚頭,用豆腐清煮的火鍋吃法,味道就很好,也是很營養的。我在想,廣東人喜歡的珍珠米煮成的金蠔瘦肉粥,都是簡單烹飪的營養美味。
——好吃就行原則。
好吃其實非常之重要。現代的人喜歡生酮飲食,地中海飲食,以及其他的健康的飲食方式,還有這個蔬菜汁,水果汁,但是否好吃,好喝,很多時候都要打很大的折扣。
現在醫學早已證明:
吃的過程,是人體分泌多巴胺的過程,是一件十分愉悅的事情。進食美食是最快樂的。
基於這個結論,任何食物都要令自己覺得好吃,好喝,有多巴胺的分泌活動,才對健康有巨大的幫助;不好吃,不好喝的東西,無疑一副毒藥。
我這樣說,並非危言聳聽。有一個鮮活的例子,可以得到印證:
我在香港公園鍛煉時,認識兩位已經94歲的阿婆和阿公,雖然他們杵著拐杖走路,但耳聰目明,說話非常利索,思路清晰。感覺心眼兒比我們還活。
每次見麵,他們都找我們要一份免費的香港《頭條日報》看,令我們幾個60-70多歲的人,對現在的老人如此長壽,投來羨慕的目光。
我對兩位老人最重要的印象,是他們跟我說的長壽的秘訣:就是“他們隻吃好吃的東西”。儘管好吃的東西,可能不是很科學。
比如阿公就特別愛吃苦瓜炒牛肉;阿婆特別愛吃甜食——菠蘿包,都說永遠吃不厭。還經常想著這些好吃的東西。也許這是他們長壽的一個原因。
當然,我也相信,他們的長壽除了在於心態不服老,意誌力特別頑強之外,良好的家境,兒女都很有錢,老人吃了不少好東西也是分不開:比如哪些有機的新鮮的無毒的健康食物。
他們跟我說,年紀大了,免疫力自然差了,好多潛在和已經到來的疾病是防不勝防,意思是防也沒有用。唯一能抓住的,恐怕隻有吃好點,吃健康一點,讓體質好一點,免疫力好一點或更靠譜。
這個現身說法,或道出了當今老齡化社會,對抗所有疾病的理性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