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靜,公知記者,到底錯在哪裏?

先說結論。

柴靜,是中國北方精英的代表。 她的錯就是:脫離老百姓的現實。何不食肉糜?她對環境,或者碳排放的態度,體現了中國北方精英和普通老百姓的矛盾。基本的矛盾是,以柴靜為代表的精英們,早已過了溫飽階段,向往更好生活。精英們為了自己的健康,要關閉北京周邊的初級工業,打破普通億萬家庭的飯碗。

題外話,柴靜2012年出了書“看見”。 她當時還是太年輕,其實她啥也“看不見”。 看書麵的照片就知道,把自己當成了毛主席。 她的書麵,把農民當背影,來襯托自己是年輕貌美知識女性。以此來顯示自己的優越感。



事情很簡單,就是柴靜采訪丁仲禮院士

15年過去了,回頭看柴靜的采訪,感覺她很幼稚,水平低。她當時的格局太低,就是太能裝。以為“心懷天下,高舉環保道義大旗”,就能站在道德的至高點。實則是讓人貽笑大方。

理由:

--環境和發展,在中國這樣的國家是對立的,等於魚和熊掌不可得兼。白話說就是隻能取舍。

--在特定曆史時期,隻能取舍。到底要哪個?為了北京精英們的健康,還是大部分北方的普通人的生計?

--不讓燒煤,就等於讓華北的大部分縣城的“低端人口”冬天挨凍,或者支付高昂的采暖費用。

--不讓排放,就等於讓華北的大部分工廠關閉。這是億萬家庭的生計呀。

--誰都想環境優美,讓家人健康的生活。可是現實不允許呀。

--柴靜大學是會計專業出身,了解這些這些基本的經濟原理。一般高中學曆的人都能理解。

--柴靜把自己孩子的病,歸咎到北京的環境,由此對中國的環境心存怨恨,我能理解。誰都理解。

--那時候,中國一些城市的環境還可以,例如廣東和大部分南方沿海省份。

--可是柴靜要名利呀,離不開北京。

引用丁院士的那句話:

--碳排放是發展的權利。

--你柴靜是人,美國人,歐洲人,是人。那普通中國人,他們是不是人?

丁院士也許經曆過風雨,貴為院士,真正地了解普通人的疾苦,和對發展的渴望。柴靜和北京的精英們回答不了這個問題,從此名聲掃地,卷鋪蓋走人。

汗滴米高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老歌好聽' 的評論 :
多說一句。
“柴靜就是那樣的人”? 您也許認識她,和她是街坊,對她很熟悉。
如果您私底下也不認識她,咱們不能因為她漂亮,就被迷住了,認定了她“就是那樣的人”。 這是臆想。
汗滴米高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老歌好聽' 的評論 :
“你這種對人不對事的態度很有問題。柴靜就是那樣的人,她就是有權發聲,”

我也有權發聲,我有啥問題呀?

“柴靜就是那樣的人”,是,我知道。她就是附和西方發達國家,想強迫中國減排。 減排就是去工業化,關閉工廠,工人下崗。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坐在穀歌辦公室裏麵搞軟件的,絕大部分的生產型的公司都是有排放,有汙染的。按照柴靜的意思,減排就是工廠關閉,或者按照最先進的去汙設備,失去競爭力。結果就是百萬家庭失業。
我針對的就是柴靜這樣的人,也更是針對她要中國減排這件事。 她的目的很直接,就是中國要同意歐美的減排方案。她行為可恥,其心可誅。

您說的對,“柴靜就是那樣的人”。 咱們沒有冤枉她。
汗滴米高 發表評論於
回複 'localappleseed' 的評論 :
“大多數人均GDP在一萬美元以上的國家,包括現在或過去,可以做到更環保,為什麽中國不能”
您說的對,中國當然應該做到更環保。
提醒您:
--2009年,中國的人均GDP應該不到5000美元。當然,柴靜等北京精英的人均是中國平均的百倍以上。
--中國能做到,而且已經做的很好了。過去了15年(2009-2025),北方的霧霾少了。綠色能源也挺好的。
您看,您說的都對上了。
汗滴米高 發表評論於
回複 'smithmaella' 的評論 :
您說的是不同的事情。中國早在1973年就成立了環保部門。 也許是效果不好,環保和發展有矛盾。
我這裏主要說的是,2009年的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主要是柴靜談什麽是國際公平的減排方案。
采訪中,柴靜主觀意願明顯,就是中國應該放棄發展的機會。同意西方的減排計劃。
您說的中國對自己的環境保護和治理,這是千年大計,不能停,也不應該停。過去了15年,看來效果明顯,向好的方向發展。
老歌好聽 發表評論於
你這種對人不對事的態度很有問題。柴靜就是那樣的人,她就是有權發聲,她又不是在主宰中國。中國需要有許多種聲音
localappleseed 發表評論於
"她的錯就是:脫離老百姓的現實。何不食肉糜?"

不完全同意您的說法。大多數人均GDP在一萬美元以上的國家,包括現在或過去,可以做到更環保,為什麽中國不能?人均GDP已經一萬美元以上的國家,如果不好好解決貧富差距,隻盯著最窮的那部分人,那麽,就永遠有不解決環保的借口,不是嗎?
smithmaella 發表評論於
老百姓燒煤、春節放鞭炮產生的汙染比那些山西陝西內蒙古早期土法煉焦炭的汙染真可以忽略不計。煤老板們官商勾結賺發跑了,把治理三廢、汙染留在的當地。
smithmaella 發表評論於
如果鄉鎮企業、私人企業、煤老師能增加點點成本加裝治理三廢的設備和措施而不是破壞性開發、不是自己立刻馬上不擇手段掙快錢不惜汙染環境、不是低效高耗操作、不是送錢給官就可以隨便開采、瞎弄、不是跑冒滴漏,不至於造成那樣嚴重的汙染、霧霾。

柴靜不是十全十美,但是她講的還是起了一定的正麵作用的。
汗滴米高 發表評論於
回複 'puerlaoqiao' 的評論 :
孰對孰錯?這個要看大多數人有沒有得到利益。

華北的落後工業關門,百萬計工人下崗,北京的空氣會好一些。 柴靜等精英的利益得到了滿足。
華北數以億計的農民家庭不能燒煤,改天然氣?昂貴的燃料費用,普通農民家庭承受不了。

這是典型的精英階層和普通人的矛盾。也是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矛盾。美國加州現在就有這樣的矛盾:政府要求減少獨立屋的綠地,改Zoning Code,鼓勵在後院建房,讓低收入家庭可以有便宜地方住。 獨立屋的社區要求建築密度維持低位,維護環境優美,空氣新鮮。啥是文明的覺醒?啥是落後的現實?

您說的文明的覺醒?誰不想要好環境,好空氣,好風景呀。精英為自己的利益去犧牲絕大多數普通人的利益,就文明了?喪心病狂,無稽之談。

順便說一句,柴靜是記者,不是吹哨人。
puerlaoqiao 發表評論於
文明的覺醒與落後的現實,孰對孰錯?不及說是廟堂大人管理意識之高低的取舍與較量。羅刹國吹哨人的悲劇豈止柴靜一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