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60年代初,一首旋律優美、略帶憂傷的歌曲《美麗的哈瓦那》在中國悄然傳唱。這首歌曲仿佛一縷異域的清風,跨越了國度與時空,將遙遠的加勒比島國古巴拉近到無數中國人的心中。那時,我與太座各自生活在北京與成都,並未相識,卻在同一時間學會了這首動人的旋律。幾十年後,當我們準備踏上古巴的旅程時,竟然異口同聲哼起了這首熟悉的歌,仿佛這是一次命運的呼喚。
我們預訂了巴拉德羅的度假村後,原計劃隻安排一天前往哈瓦那的一日遊。然而,仔細閱讀了旅遊書籍後,意識到140公裏的路途難以在短暫的一天內真正領略這座城市的魅力。於是決定在哈瓦那留宿兩晚,即便放棄兩天的度假村吃喝住宿,這樣的選擇也更加值得。
然而,在預訂住宿時卻遇到不少麻煩。主流網站如Booking.com竟完全沒有哈瓦那酒店的相關信息,而民宿類平台如Airbnb和Expedia也僅僅顯示了許多小型住宿。最終,我們從中選擇了一家每晚130美元的旅館,盡管對舒適度心存疑慮,但旅館老板通過WhatsApp的熱情溝通讓我們對旅程充滿期待。住宿之外,她幫我們預定了從度假村去哈瓦那旅店的出租車服務,去程是一輛專車,費用為120美元,回程則是拚車,每人25美元。當時她的熱情讓我們倍感溫暖,可到了度假村後才發現,酒店大堂經理也可以為我們安排單程出租車,隻需90美元, 讓我們體驗了一把女老板的古巴式熱情。
古巴的曆史源遠流長。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到19世紀末,它經曆了西班牙殖民、美國控製的“後花園”時期,直至1959年卡斯特羅領導的革命。革命後,古巴的經濟被美國封鎖,物資短缺使許多建築停留在過去的風貌中。
哈瓦那老城區是一座凝固在時間裏的博物館。它的街道狹窄卻充滿韻味,每一塊石板都記錄著這個城市曾經的輝煌與滄桑。哈瓦那的老城區麵積不大,卻在198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因為它完好保存了殖民地時期的建築群和城市規劃。對我們來說,這裏既是一段曆史的縮影,也是一次沉浸式的時空旅行。
老城的建築破落間流露出淒美,它們都見證了古巴的曆史。奢華的廣場,狹窄的街道兩側遍布歐式騎樓建築,向遊客述說著這座城市昔日的輝煌,卻又滲透出滄桑,令人懷舊之餘又不禁心懷惋惜。
老城區的核心是 教堂廣場(Plaza de la Catedral),這裏以18世紀修建的哈瓦那大教堂為中心。這座巴洛克式建築擁有不對稱的塔樓設計,其悠久的曆史為廣場增添了神秘氣息。
廣場周圍還有阿爾克斯侯爵府(現為郵局)和殖民地藝術博物館,後者展示了古巴貴族的日常生活圖景。老城區的每一處建築都在述說著過去的故事,而我們則在這片曆史的迷宮中忘記了時間。
離開教堂廣場,隨意選擇了一條狹窄的街巷,開始了無目的的閑逛。老城區的街道雖然狹窄,卻布局整齊,呈現出典型的歐洲殖民城市風格。這裏的騎樓建築色彩絢麗,藍、黃、粉等明快的色調為古老的石板街道增添了一份活力。雖然許多建築表麵已經斑駁,甚至牆皮脫落,但歲月的痕跡卻賦予了它們獨特的滄桑美。
哈瓦那老城區既有繁華的一麵,也有破敗的一麵。唐人街很多建築已經年久失修,街頭巷尾也不乏垃圾與殘破的場景。然而,這些看似不完美的地方,反而構成了哈瓦那最真實的底色。
提起哈瓦那,不能不提到海明威。他在古巴生活了22年,並以哈瓦那為創作基地完成了《老人與海》。海明威的身影似乎融入了老城區的每個角落。他鍾愛的 佛羅裏達酒吧(Floridita)是邰吉利daiquiri雞尾酒的發源地,至今仍吸引著無數遊客駐足。在酒吧的吧台前,一尊海明威的等身銅像吸引著無數遊客與其合影。
卡斯特羅唯一的一次與海明威合影,顯得像個羞澀的小弟弟。
酒吧裏,調酒師嫻熟地調製著一杯杯“邰吉利”,冰涼的朗姆酒混合著檸檬與糖水的甜蜜,讓人不禁回味無窮。
樂隊成員個個都是高手,不僅琴藝嫻熟,嗓音更是高亢嘹亮,不斷把酒吧氣氛掀向高潮。
另一家海明威常去的著名酒館是 街中酒館(La Bodeguita del Medio),莫吉托mojito酒的誕生地。牆上海明威的一句名言:“My mojito in La Bodeguita, my daiquiri in El Floridita”,至今被遊客爭相模仿。牆壁上布滿的簽名和留言,見證了這家小酒館的不凡曆史。
正在品嚐著莫吉托酒時,無意間卻被一位街頭畫家黑大漢“強製”畫像,盡管作品不盡人意,但他的幽默與古巴人的樂觀感染了我。然而,當他為我們拍照後開口要價2000披索時,我的愉悅心情瞬間被拉回到現實。
黑大漢筆下的 鄙人之尊容
老城區之旅,讓我們深深沉浸在哈瓦那的獨特氛圍中。這裏的每一塊石板、每一座建築都在訴說著過往的故事。盡管它並不完美,卻以其真實與獨特吸引著無數遊客。
當夕陽的餘暉灑滿老城區,時間仿佛在這一刻凝固。哈瓦那就像一首未完成的交響曲,帶著些許殘缺,卻充滿生命的熱情與力量。它不僅是曆史的縮影,更是一處讓人感悟人生的地方。
(照片均為原創)
我們預訂了巴拉德羅的度假村後,原計劃隻安排一天前往哈瓦那的一日遊。然而,仔細閱讀了旅遊書籍後,意識到140公裏的路途難以在短暫的一天內真正領略這座城市的魅力。於是決定在哈瓦那留宿兩晚,即便放棄兩天的度假村吃喝住宿,這樣的選擇也更加值得。
然而,在預訂住宿時卻遇到不少麻煩。主流網站如Booking.com竟完全沒有哈瓦那酒店的相關信息,而民宿類平台如Airbnb和Expedia也僅僅顯示了許多小型住宿。最終,我們從中選擇了一家每晚130美元的旅館,盡管對舒適度心存疑慮,但旅館老板通過WhatsApp的熱情溝通讓我們對旅程充滿期待。住宿之外,她幫我們預定了從度假村去哈瓦那旅店的出租車服務,去程是一輛專車,費用為120美元,回程則是拚車,每人25美元。當時她的熱情讓我們倍感溫暖,可到了度假村後才發現,酒店大堂經理也可以為我們安排單程出租車,隻需90美元, 讓我們體驗了一把女老板的古巴式熱情。
古巴的曆史源遠流長。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到19世紀末,它經曆了西班牙殖民、美國控製的“後花園”時期,直至1959年卡斯特羅領導的革命。革命後,古巴的經濟被美國封鎖,物資短缺使許多建築停留在過去的風貌中。
哈瓦那老城區是一座凝固在時間裏的博物館。它的街道狹窄卻充滿韻味,每一塊石板都記錄著這個城市曾經的輝煌與滄桑。哈瓦那的老城區麵積不大,卻在198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因為它完好保存了殖民地時期的建築群和城市規劃。對我們來說,這裏既是一段曆史的縮影,也是一次沉浸式的時空旅行。
老城的建築破落間流露出淒美,它們都見證了古巴的曆史。奢華的廣場,狹窄的街道兩側遍布歐式騎樓建築,向遊客述說著這座城市昔日的輝煌,卻又滲透出滄桑,令人懷舊之餘又不禁心懷惋惜。
老城區的核心是 教堂廣場(Plaza de la Catedral),這裏以18世紀修建的哈瓦那大教堂為中心。這座巴洛克式建築擁有不對稱的塔樓設計,其悠久的曆史為廣場增添了神秘氣息。
廣場周圍還有阿爾克斯侯爵府(現為郵局)和殖民地藝術博物館,後者展示了古巴貴族的日常生活圖景。老城區的每一處建築都在述說著過去的故事,而我們則在這片曆史的迷宮中忘記了時間。
離開教堂廣場,隨意選擇了一條狹窄的街巷,開始了無目的的閑逛。老城區的街道雖然狹窄,卻布局整齊,呈現出典型的歐洲殖民城市風格。這裏的騎樓建築色彩絢麗,藍、黃、粉等明快的色調為古老的石板街道增添了一份活力。雖然許多建築表麵已經斑駁,甚至牆皮脫落,但歲月的痕跡卻賦予了它們獨特的滄桑美。
哈瓦那老城區既有繁華的一麵,也有破敗的一麵。唐人街很多建築已經年久失修,街頭巷尾也不乏垃圾與殘破的場景。然而,這些看似不完美的地方,反而構成了哈瓦那最真實的底色。
哈瓦納的民眾十分淳樸,被偷被搶沒有聽說過。不過他們有一些特殊表現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很少看到。遊客進飯館吃飯,剛到街口,一群人爭先恐後地“熱情”帶路,進了門就齊刷刷伸手:“帶路費,走一個!”。十來歲的小孩蹦蹦跳跳地跑過來,笑著和你擊掌,一擊完就秒變嚴肅:“哥,給個‘掌聲’的意思意思?”。大街上的少女爭著和你合影,照完了眼眶一紅,捂著心口說:“我們家實在困難,能不能幫襯一下?”街上的“活雷鋒”到處都是,服務滿滿,但最後總會補上一句:“雷鋒也得吃飯,不免費哦!”
提起哈瓦那,不能不提到海明威。他在古巴生活了22年,並以哈瓦那為創作基地完成了《老人與海》。海明威的身影似乎融入了老城區的每個角落。他鍾愛的 佛羅裏達酒吧(Floridita)是邰吉利daiquiri雞尾酒的發源地,至今仍吸引著無數遊客駐足。在酒吧的吧台前,一尊海明威的等身銅像吸引著無數遊客與其合影。
卡斯特羅唯一的一次與海明威合影,顯得像個羞澀的小弟弟。
酒吧裏,調酒師嫻熟地調製著一杯杯“邰吉利”,冰涼的朗姆酒混合著檸檬與糖水的甜蜜,讓人不禁回味無窮。
樂隊成員個個都是高手,不僅琴藝嫻熟,嗓音更是高亢嘹亮,不斷把酒吧氣氛掀向高潮。
另一家海明威常去的著名酒館是 街中酒館(La Bodeguita del Medio),莫吉托mojito酒的誕生地。牆上海明威的一句名言:“My mojito in La Bodeguita, my daiquiri in El Floridita”,至今被遊客爭相模仿。牆壁上布滿的簽名和留言,見證了這家小酒館的不凡曆史。
正在品嚐著莫吉托酒時,無意間卻被一位街頭畫家黑大漢“強製”畫像,盡管作品不盡人意,但他的幽默與古巴人的樂觀感染了我。然而,當他為我們拍照後開口要價2000披索時,我的愉悅心情瞬間被拉回到現實。
黑大漢筆下的 鄙人之尊容
老城區之旅,讓我們深深沉浸在哈瓦那的獨特氛圍中。這裏的每一塊石板、每一座建築都在訴說著過往的故事。盡管它並不完美,卻以其真實與獨特吸引著無數遊客。
當夕陽的餘暉灑滿老城區,時間仿佛在這一刻凝固。哈瓦那就像一首未完成的交響曲,帶著些許殘缺,卻充滿生命的熱情與力量。它不僅是曆史的縮影,更是一處讓人感悟人生的地方。
(照片均為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