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未來四年的12點預期及分析(上)
所謂“未來四年”,基本上也就是川普當政的4年。我主要是預期未來將近1500天裏麵可能發生(或不會發生)的事件,不一定是老川政策的結果,也不完全局限於美國 …… 這是個見,完全是主觀的,可能有偏僻,事實可能證明一些預期不正確。歡迎交流,但還請心平氣和。我本人在美國政治上屬中間派,言為心聲,對川普、馬斯克、比特幣等均無成見。
預期一: 俄烏戰爭不會結束。
普京預期1-2周的“特別軍事行動”已經持續了近3年。俄羅斯進行了極限的戰爭動員,陣亡十幾萬人,獲得了占領烏東近20%領土的戰果。而烏克蘭在北約的支持下,進行著有效的抵抗,而且反在庫爾斯克地區占領了一片俄國領土。在雙方持續的拉鋸戰中,烏軍更為靈活,戰損明顯小於俄軍。從雙方領袖來看,普京給全世界的是一個虛偽的、動輒搞核訛詐的惡劣形象,而澤連斯基給世界的大體是一個勇敢堅定、善於尋求外交支持的正麵形象。
以現在的戰線停火,簽訂和平條約是不可能的。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和領袖在目前這種情況下,都不可能在曆史上留下這樣一筆。何況烏克蘭充分可戰。就現在的烏方來說,俄軍退回到2022年2月24日的邊境線(克裏米亞問題可以另說),是正式簽訂停火條約的先決條件。
就俄羅斯來說,隻要普京在台上,主動交出已經占領的領土幾乎也是不可能的,然而要獲得戰場的壓倒優勢,迅速占領更多領土也不現實。而且,俄羅斯經濟近來持續惡化,盧布匯率跌至110盧布兌換1美元,通脹率達9%左右。盡管俄羅斯官方強調局勢“在掌控之中”,但俄羅斯經濟正陷入深層次困境,這是不爭的事實。普京窮兵黷武,遭受西方的全麵製裁,後果正在顯露。巨額的戰爭成本和顯著縮小的外交和貿易空間,使得負擔越來越多地轉移到普通民眾身上。普京害慘了俄羅斯,至少延續兩代人。
川普在競選中說他能“24小時”結束戰爭,那純粹是競選說辭。想當年他第一任時跟金三握了手,擼了串,金三改變了哪怕 1% 嗎?所以,希望畢竟是希望。在烏克蘭這件事上,北約中的歐洲國家盡管想法不盡相同,但畢竟是發生在家門口的事情,當然要管。美國未來也不會單方麵給烏克蘭斷供,而必須跟北約盟國有協商,跟澤連斯基也須有協調。對俄烏戰爭的考量和應對,是美國全球戰略的一部分,這不是美國總統一個人的事情。他絕不可能好似站在普京一方,共同去逼迫烏克蘭投降。
考慮到雙方的立場,據說老川的幕僚提出了一個“非軍事區”的設想,即把被俄軍占領的烏克蘭領土劃為“非軍事區”,俄軍退回國境線俄羅斯一方。在非軍事區內由北約出錢,中立方駐入“維持和平部隊”。烏克蘭保證在N年之內不加入北約。
這項計劃也許在旁人看來是最擇中、最可接受的,但對於俄烏雙方立場,可能都有很大的距離。普京如同一個尚有賭資的賭徒,恐怕是不能接受退讓和罷手的,否則他導演的戰爭,乃至政權的合法性都有可能被國民清算。而澤連斯基年輕,且烏克蘭再不濟,也是一個4千萬人口的國家,在多方麵均有一定的底子和實力,何況有北約支持。究竟誰耗不下去真是難說。沒準兒哪天普京有個三長兩短,侵烏俄軍就崩了。
鑒於以上因素,盡管不排除兩國在某個框架內進行談判的可能,且可能在一段時間裏戰火的烈度有所降低,但不太可能正式簽訂和平協議。因此俄烏戰爭短期內不會很快結束。
預期二: 川、馬將分道揚鑣。
世界上權力最大的人和世界上錢最多的人合作,不排除兩人相互欣賞和支持的因素,但人們更多地看到利益的交換。然而,這兩人都有極大的權力欲,都愛控製,都愛表現,都愛搶功,都說話沒遮攔。他們的聯姻能持續多久是個問號。
老川的政綱對馬斯克比較有吸引力,或者說馬斯克對民主黨的政策實在煩透了,共和黨是他相對喜歡的,這個傾向可能早就有。然而直到24年7月13日老川在賓夕法尼亞州集會上遇刺後,馬斯克才在X上宣布鐵杆支持他。這不排除他對老川當時表現的欽佩。但也應看到,他這麽做是也可能感到老川勝選的希望大增。不久,在馬斯克與川普的的一場對話中,他建議川普成立一個專注於“政府效率”的委員會。
馬斯克對川普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利益考量的,比如放鬆對企業的監管、推動減稅政策,這些政策對馬斯克的企業發展極為有利。而馬斯克的名氣和他在企業界的影響力以及他對千千萬萬普通投資者的影響力,都有助於川普獲得選票。雙方合作出於利益的考慮,這並沒有什麽不堪。
但是,須認識到互利和相互欣賞並不是兩人不分手的保證。川、馬兩人的性格都很自負而強勢。在此背景之下,如果一方動了另一方的蛋糕,或者政治上出現分歧,或者一方在某種情況下有意或無意地駁了另一方的麵子,那將是分道揚鑣的導火索。
比如,馬斯克是中國政府眼中的“紅色資本家”,在中國有重大的商業利益。如果川普的對華政策影響了這一利益,兩人的關係就可能變冷。另有一個剛剛發生的例子,已經反映出馬斯克作為“政治家”的可能的危險 — 他與他在“政府效率部”(DOGE)的搭檔拉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聯合呼籲,增加合法技術移民,放寬H1B簽證。這引起了MAGA陣營中大量右翼反移民人士的反彈。結果馬斯克在X上回道:“those contemptible fools must be removed from the Republican Party, root and stem.” 這一言論讓右翼更加怒不可遏。據說,這一次川普傾向於支持馬斯克。但不要忘了,現在川普2.0的第一天尚未開始呢。
又如,馬斯克盡管不是內閣成員和正式的政府官員,但已經不是一般的企業家。可是他繼續口無遮攔,在自己並不熟悉國際政治領域指手畫腳,已經開始造成麻煩。比如他近來在X平台為德國極右翼的選擇黨(AfD)站台,導致德國媒體的擔憂,指出他根本不了解這個黨及其黨魁。他涉嫌幹涉一個主權國家的選舉,完全不能接受。馬斯克這樣做是危險的。如果在這類事情上川普讓他閉嘴,或者告訴他莽撞的言論給自己造成了麻煩;或者在別的什麽事情上,馬斯克對別人或媒體說老川的某個意見是愚蠢的、有害的,結果會怎樣?
我預期,他們倆會在兩年內分道揚鑣。當然,這可能表現為漸行漸遠的,未必是公開反目或相互指責。We'll see.
預期三: 特斯拉股價將下挫。
特斯拉(TSLA)是一隻主力的技術股,在目前很多ETF中,它所占的比例不小,與蘋果、英偉達、亞馬遜、微軟、穀歌等技術巨擎比肩。但它又是一隻相當不穩定的股票。僅在2024年一年之內,上半年它股價一路下滑,到4月中旬跌至每股約$130的低點,後來在震蕩中有所回升。自從11月初川普勝選以來,股價便如乘上了火箭,急速上漲到如今的每股約$440。這樣的增長,以近兩次財務報表業績較好,是不能充分解釋的。
跟半年前相比,特斯拉的技術有什麽飛躍嗎?市場的認可度增加了很多嗎?投資者對公司的性質有什麽新的領悟嗎?主要競爭對手消失了嗎?都沒有。投資者願意出高價買它,接受高的P/E,是因為馬斯克,因為他與川普的關係。說白了,這好像是一隻川普股票。
川普能夠給他什麽呢,他可以給企業減稅,減少監管。可是他也會給通用、福特這些傳統車企同樣的好處。而且,一旦像他宣稱的那樣,去掉對EV的稅務補貼,再提高海外生產的特斯拉(若進入美國)的稅率,特斯拉的競爭力將可能會進一步下降。
美國不是一個“綠色”的國家,川普也不是綠色的總統("drill baby drill" ,嗬嗬),共和黨的基本盤更不是綠色的。雖然在美國新生產的汽車中,新能源車已經占份額的6.8%,但如今在路上跑的汽車中,電動車隻占0.86%。傳統燃油車至今還是受到大多數人的歡迎,如果再去掉稅務補貼,電動車的情況就更為嚴峻。開電車省出來的錢,就被高幾千至上萬美元的EV車價格衝銷了。大多數美國人不在乎什麽綠色不綠色,要的是便宜和方便。
說到方便,電動車要被更廣泛接受,關鍵有賴於電池技術和充電技術出現大的突破,即在成本不明顯增加的情況下,電池的能量密度明顯增加,以及/或者充電時間的大大縮短。如果電池能量密度很大,一次充滿電後能行駛幾千公裏,那麽也許充電站遍布的要求就不那麽緊迫了,同時快充的要求也不那麽緊急。如果電池的能量密度不能有大的提高,那麽現在努力追求的“快充”,即5分鍾以內充至80%,對EV消費者就特別有意義。然而,快充牽涉極高的電流,現有的充電設施或不能使用,而且它有可能涉及安全(如過熱失火等)問題。
高能量密度電池和快充技術,現在都還處於研究階段。能夠成熟應用可能還需要數年時間。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傳統汽車製造商正逐步轉型,新能源車市場競爭加劇。豐田、通用、福特、現代等汽車大廠都開始生產EV(且不說比亞迪等中國廠家),這些廠家從技術上看並非全麵明顯落後於特斯拉。另外,目前在美國銷路最好的插入式混動車(plug-in hybrid),是油電皆用的,它在短途隻用電,但又不用擔心充電站的問題。特斯拉沒有內燃機技術,所以完全不能生產這類廣受歡迎的產品。
總而言之,在未來幾年,在電池和充電技術沒有實際突破的情況下,特斯拉又麵臨著其他生產廠家更大的競爭,因此其120的P/E是不合理的。即便是正常期望值,也會導致股價回歸“正常”,且不說未來財務報表可能miss expectations,以及川、馬之間的關係可能生變,進而引發投資者的心理效應。
(未完待續)
==============
【論壇交流】
https://bbs.wenxuecity.com/currentevent/3552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