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刷手機的時候,總會跳入眼簾一兩條心理不適的新聞:晨練歸來的老人在公交車上命令年輕人讓座;每天都會發生的老人們在超市裏偷盜的現象;中老年人在傍晚的廣場舞中肆意騷擾附近的居民等等,這些不堪入目的消息總是在提醒著人們,這是一群像瘋子般的老人,他們不知在報複社會?還是在擁擠著有限的社會資源,為自己已經舒服的生活再非份的添磚加瓦?他們在騷亂著社會公序良俗和道德底線。但他們的年齡卻又與以上的惡行不相匹配。究竟是壞人變老?還是老人變壞?
許多觀點會認為,上一代人的成長充滿了物質匱乏、社會運動、一夜暴富的元素,無法心平氣和地對待身邊的人和事。一個人不能很好地對待他人,說明他也很少被他人好好對待過。一時間,代際論、教養論鋪天蓋地的占領了輿論製高點:這群老人習慣了“粗魯”,為老不尊的老人不值得尊敬。當然這一代老人也吃盡了苦頭,但他們現在並不貧寒,每年逐步上調的退休金,使他們悠哉悠哉地可以逍遙地享受人生的最後階段。麵對生活他們應該充滿了更多的善良和感恩。甚至做一些回饋社會的公益行動。
這使我想到了歐洲的老人們,特別生活在德奧瑞這樣的西方國家裏。拿著退休金的老人們總是最能施舍的人群。如果她單獨在飯館裏喝杯咖啡或者享受一頓美餐,最後在給小費的時候,他們總是最為慷慨大方的那群人,有時候給的小費已經超出了她消費的金額。也許他們的小費裏包含了你陪她聊天的報酬,也許他們的小費裏還包含了這份美食的價值的獎勵。曾經與一位在餐廳工作過的人閑聊,他說他的小費大多數是從老人手裏獲得的,雖然他們平時過得也很節儉,但隻要是你陪他們聊會兒天,或者說上幾句可心的話,老人們最後總是不會讓你失望的,要知道我們這裏給小費不是必須的,不像美國那樣是強製消費的。
聖誕節是西方最重要的節日,這個時節也是人們最慷慨付出的時候,數不勝數的慈善機構會把捐款箱寄到家來,像環保,戰爭離散孤兒,為自然災害伸出援手等等,這時候的捐款是默默的,老人們也是捐款的生力軍。我認識一位老婦人,無兒無女的她每年都要拿出兩萬瑞郎資助那些在南亞地區失去父母的孤兒們。雖然也可以在政府的稅收中獲得一些減稅的機會,但減去的稅絕與她所付出的金額是絕不相匹配,甚至是微不足道的。有時候她還會定期去探望這些受益人。看看這些孩子還有什麽其他的需求,應該說她過的生活並不奢侈,她願意把嘴邊和其他方麵節約下來的錢用在公益慈善上,這樣也許對於她的心靈來說會是另一種享受和慰籍。
有時會覺得很無解,同樣是一群老人,同樣是一群或多或少從艱難歲月中走過的那些人。對待社會的回饋卻是天壤之別。是素質的問題?還是道德線上的問題?還是我們從一開始就缺失了什麽東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