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有許多不可思議之處,更有許多未解之謎。這些未解之謎真的存在嗎?還是我們自己一廂情願地以為是這樣?
科學、文化、藝術,這三者之間,原本是沒有界限的,隻是到了近現代,這種區別才日益顯得明顯。當初,它們三個一定是發源於同一個山脈、同一條河流,源於同一種深刻的精神動力。
在人文領域,不存在像火箭科學中的那種直線式理解和推理。一切都活在一種似是而非、模棱兩可的狀態之中。一加一可以等於二,也可以等於三或者零。一切全憑一張嘴,外加刀槍棍棒來決定。
從科學的視角看,這個世界上本無所謂高貴的或者低級的事情,一切不過都是中性的運動和發生,或者稱為事件而已。黑暗,這個讓人類懼怕和憎恨的東西,在文學家那裏,成為了無以計數故事的源泉。可是,在科學家那裏,它什麽都不是,不過是一種尋常的物理現象,一種天文學上再平常不過的日常現象而已。這一切,在科學的眼裏,不過是運行在一個個既定軌道上的物體,或者忙碌在一個個反複驗證過的定律框架內的物質,或事件的規定動作而已,除此之外,它們什麽都不是,既不是文人們添油加醋過分渲染的浪漫事件,也不是悲觀主義者們所宣揚的那樣,它們就是它們,從一生下來的那一天起就未曾改變過,而且將永遠不會改變,改變的將永遠是我們這些,連自己在幹什麽還沒有搞清楚的人類。
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看,所有肉眼可以看得見的東西,無疑都是由無數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更微小的顆粒組成。如果再進行細分的話,可以用分子和原子,甚至是電子、中子等更小的元素來進行描述。雖然看不見,但卻不得不信。有這麽幹的嗎?這可是人類曆史上的頭一次啊,能不是一次劃時代的革命嗎?
讓人想不到的是,生產這個看似簡單的產品的整個工藝流程是如此的精細複雜,似乎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讓整個的生產流水線停止下來。有一點讓人不明白的是,在流水線的設計過程中,為什麽把一個個環節扣得如此這般的緊張,一點回轉的餘地也不給留下呢?難道說,這麽做的背後,有什麽難言之隱嗎?有,為了優化效率。說得再赤裸裸些,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我們在他的身上,見證到了他祖先強大基因的再現。這不免讓人更糊塗了。基因,這東西 - 如果它確實是一種東西的話 - 一個讓人看不見摸不著的“小東西”,居然能強悍地承載和遺傳如此巨大的信息量?!
我想知道,在任何一個機體裏,不論是有機體還是無機物,它們身上有精神的存在嗎?有又怎樣,沒有又怎樣?奔跑的機械有生命,有靈魂嗎?它們有時會顯得陰鬱,有時又會顯得亢奮,難道這一切是它們自己的行為,而不是我們自作多情,強加在它們身上的無中生有?
2024-11-06: 摘自《雜感·隨筆總匯》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