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任期開始,第45屆總統川普就敲響了大國競爭回歸的警鍾(下圖 amazon/VANITYFAIR/Newsweek)。他的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強調,美國的對手正試圖削弱其在國際秩序中的地位。如今,美國外交政策界的大多數人都認同川普的這一觀點。此後幾年,競爭愈演愈烈。中國、俄羅斯、伊朗和朝鮮這些美國的對手和敵人,正在日益加強合作,以更激進的行動在歐洲和中東製造政策困境,給華盛頓帶來風險。川普明年1月20日重返白宮時,他麵對的是一個比四年前更危險的地緣政治舞台 – 中國大陸正在快速武裝起來,俄羅斯在打一場有限熱戰,伊朗也卷入地區戰爭,北朝鮮士兵參加俄烏戰爭。地緣政治舞台上演的不再隻是一場競爭,東歐、中東地區的星星之火,有可能成燎原之勢,燒遍全球,引發一場更廣泛戰爭。
國防能力
大國競爭既包括軍事競賽,也涵蓋了經濟、科技、文化和體育等領域。這些競爭正如火如荼般在跨越地域展開,如中國大陸越來越多地參與拉丁美洲事務以推進其在美國本土附近的利益;伊朗利用其對哈馬斯、真主黨和胡塞武裝等組織的支持,煽動中東暴力事件,威脅重要的商業海上通道等的代理人戰爭;俄羅斯和朝鮮合作開發、部署和使用先進衛星進行太空戰等等。
軍事地位是強勢戰略的關鍵,因為軍事力量是支撐和確保國家經濟和政治優勢的基礎(下圖 MilitaryTimes/The Nation/THE new yorker)。如今,美國的軍事力量相對於其他大國已經下降;最近一份兩黨報告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在成為“與美國實力相當,甚至更勝一籌的軍事競爭對手”。為了扭轉這一趨勢,華盛頓需要發展足夠的能力來阻止威脅其利益的侵略行為。這意味著美國必須具備可信的能力,必要時在多個戰區發動持續的軍事行動。這種能力是重建威懾的必要條件。華盛頓必須改變建立在打一場重大衝突的基礎上的現存計劃。川普政府需要向美國人民解釋,為什麽要增加國防開支來重建美國的軍事威懾力量。川普政府將與國會合作,獲得兩黨一致支持的新國防計劃,一項規模與裏根政府在冷戰最後十年的建設規模相似的國防計劃。
經濟能力
更好的武器、戰術和作戰概念隻是問題的一部分。軍事領域的強勢還要求美國能以足夠高的速度補充人力、物資和彈藥,以在持續的衝突中獲勝。為此,美國必須建立經濟優勢,爭取更大的經濟自主權,包括減少對不友好和不可靠國家進口關鍵材料的依賴。
美國應該采取最大舉措激勵對國內工業的投資,特別是在那些將加強製造業基礎並幫助華盛頓對支持軍事生產的供應鏈建立更大控製權的行業。解決方案的一部分是征收關稅以保護關鍵行業,例如先進電池。關稅可以幫助抵消北京的補貼和傾銷行為,並鼓勵私營企業將投資從中國大陸轉移回美國或美國的夥伴國家。要使製造業具有全球競爭力,美國還需要降低在美國本土開展業務的成本。這意味著簡化環境和其他審查程序,引入出口稅收激勵措施等,使在美國生產更具吸引力。
削弱對中國大陸的依賴。中國公司向美國市場大量供應廉價或補貼產品,如鋼鐵和鋁、半導體、電動汽車、電池、關鍵礦物、太陽能電池、船岸起重機和醫療產品(下圖 Rose Thermos/facebook)。這擠占了美國的國內生產並導致失業。更讓美軍指揮官從夢中驚醒的是,美國軍方過於依賴中國製造的商品 - 中國大陸生產了全球 90% 以上的稀土永磁體,而稀土永磁體是美國許多軍事係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建造一艘美國海軍的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需要近 5,200 磅稀土材料,包括艦船推進係統、製導係統和武器中使用的磁鐵。必須要削弱乃至消除美軍對中國大陸商品的依賴;隻要北京有效控製製造美國武器和軍事係統的投入,美國就可能無法在潛在衝突中勝過中國。
美國和歐洲尋求用替代能源取代石油時,它們將目光轉向中國,因為中國是全球領先的太陽能、風能和電池產品供應商(下圖 BloombergNEF/POLICY CENTER FOR THE NEW SOUTH)。但正因為(包括美國在內的)這些國家購買中國產品,中國才能夠推動技術進步、發展供應鏈和製造業並形成規模,從而鞏固中國對該行業的控製。由此,美國的能源安全越來越依賴中國。川普政府將主導新能源政策,承認化石燃料的核心作用,擺脫依賴中國的惡性循環。通過依靠化石燃料作為美國的主要能源,同時讓可再生能源產業有時間在西方國家建立,華盛頓可以增加其回旋餘地。它可以減少其受脅迫的脆弱性,加強與盟友和朋友的結盟,重新奪回美國對能源地緣政治的影響力。
需要朋友
川普政府需要認識到,強勢戰略的一部分是擁有比對手更多、更好的朋友,就是前中共領袖毛澤東那句著名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美國在這方麵已經占據優勢:它比中國大陸、俄羅斯、伊朗或朝鮮有更多潛在盟友。利用這一優勢可以帶來經濟利益和投資機會,幫助美國擺脫與中國的糾纏。但要取得碾壓對手的優勢,美國的盟友必須致力於積極恢複威懾力,發展硬軍事能力,並優先考慮必要的整合,以確保美國和盟軍能夠並肩作戰。美國應該將歐洲生產的約172 種不同的武器平台,整合到美國主導的軍備生產體係中,落實北約迫切需要的“作戰轉型”。美國還應明確表示,衝突發生時,合作夥伴必須首先做出反應,美國的作用是提供增援和專業能力。
美國應明白無誤地向的盟友,尤其是歐洲盟友指出,不能為了經濟利益而見風駛舵,無原則地遊走於美國與中國和俄羅斯之間。歐洲盟友必須要選邊站隊,旗幟鮮明地與華盛頓共同建立一個反對中國重商主義的統一戰線(下圖 THE SPECTATOR WORLD/NIKKEI Asia)。拜登政府已經朝這個方向邁出了步伐,川普總統的政府應鼓勵夥伴國家使這種合作更加係統和全麵。
* 本文大部內容源於 How America can regain its edge in great-power competition 一文。原文看懂在《外交事務》11月6日版。作者為納迪亞·沙德洛 (Nadia Schadlow) ,現為哈德遜研究所 (Hudson Institute) 高級研究員。她曾在川普政府(2018年)擔任美國國家安全副戰略顧問。
參考資料
Schadlow, N. (2024). How America can regain its edge in great-power competition. FOREIGN AFFAIRS. 鏈接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united-states/how-america-can-regain-its-edge-great-power-competition-trump?s=ESPZZ004NX&utm_medium=promo_email&utm_source=edit&utm_campaign=special_send_election24_prospects&utm_content=20241106&utm_term=ESPZZ004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