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體製化——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人有惰性。

當一個人長期被法則、習慣、意識、思維模式、行為規範等約束後,並將其內化成個人的反應模式,難以跳出自己所沉陷的環境,這就是意味著此人已被體製化。誠然,不同的人淪陷於不同的體製,而且體製化的程度各異。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對體製化有著精辟的描述。當一個犯人在監獄裏待上30年,40年,甚至50年或更久,他很有可能被監獄的生活環境體製化了。即便出獄,即便獲取了自由,他們也會不由自主地按照監獄的方式生活,會在自由的環境中不知所措。影片中被監獄體製化人,他們的靈魂與軀體都被肖申克監獄煉鑄。當他們最終被釋放,獲得人身自由後,卻難以適應外部世界的體製。

肖申克監獄圖書管理員Brooks,在監獄生活了50年,他已經不願離開那個被禁錮的場所。回到社區後,被體製化的他無法適應自由的生活,難以獨立生存,他想撒尿都必須先向長官報告。當他發現無處報告時,撒尿都不痛快。最終,他在中途站懸梁自盡。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時常遇到被體製化的現象。以前我回中國時,在安靜的小街,看見紅燈就等著不敢穿馬路,親友們笑我在國外待久了,人也傻了。我明白,我被加拿大體製化了。

國內的親友來加拿大開車,明明在主幹道上行駛,十字路口的小街上豎著“停”字標誌,但他會刹車。他說要預防有人沒停車穿出來,即使自己有理,車禍後自己可能也要賠什麽安慰費。我明白,他也被中國體製化了。

體製化的案例舉不勝舉。隻要一個人長期生活於一個環境,就有可能被這個環境體製化。


當然也有不被體製化的人,那就是社會適應良好的人,在不同的環境裏磨礪過的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