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條件 (下)

打印 被閱讀次數
婚姻的條件 (下)



由學曆能不能作為婚姻的條件,,聯想到門當戶對,是不是也有點異曲同工?門當戶對包含的就不隻是學曆,而是兩個家庭的社經地位是否對等了。


門當戶對在階級嚴格區分的社會是首要條件,既得利益階級嚴守死防,怎麽能輕易模糊階級界線。那麽在”沒有”階級製度的社會呢?首先我們必須認清現實,任何社會都有階層的,譬如美國也有 lower、middle、upper class,隻不過在美國不以出身論英雄,各人憑能力往上爬,但是機會也並不均等。

門當戶對在美國這樣的社會是不是就構不成婚姻的條件了?且慢,先說個聽來的實例。以下借女主媽媽的第一人稱,方便敘說。

讀醫學院的女兒嫁給墨西哥人,女婿是單親家庭,有好幾個弟弟妹妹,都有不同的父親。女兒結婚後和女婿及其家人住在一個租來的房子裏。女婿正在念PA(醫師助理)。我們的家境比女婿的好太多。

如果這是我的女兒,我也一定天天憂心如焚寢食難安,因為當媽的總是想得遠。兄弟姐妹有不同的爸爸,都是媽媽撫養長大,倒楣的媽媽從沒有碰到一個負責的男人,這樣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有什麽影響?

將來女兒女婿必能自給自足過上不錯的日子。但是,女婿的媽媽以後靠誰養老?女婿的弟弟妹妹如果沒有好的生活技能,將來是不是也必須靠哥哥接濟?


如果這是我的兒子,我也會有齊大非耦的憂心。辛辛苦苦地把孩子們拉拔大,兒子也挺上進,家裏從來沒有多餘的錢可以讓孩子有好的學習環境,或者有機會參與各種燒錢的課外活動。他全憑自己的努力上大學現在又繼續讀PA,這些額外的付出,可不是有錢人家的嬌小姐能想像的。雖然替兒子高興,娶了心上人。但是,兩家的經濟懸殊,難保兒子(或自己)不被輕視,或覺得咱們另有所圖。

學曆,門當戶對,是看得見的條件,婚姻的維持當然不隻外在因素,那麽,維持婚姻的條件究竟有哪些?

The secret of a happy marriage,remains a secret. — Henry Youngman

所以,誰知道呢?

Marriage is all about fun, love, and agreeing on whose turn it is to do the dishes.


Marriage is not just spiritual communion, it is also remembering to take out the trash.

Marriage is like a deck of cards. In the beginning all you need is two hearts and a diamond,but by the end all you want is a club and a spade.

愛情是純粹的,但生活是繁瑣的。婚姻始於心心相印的兩個人,結婚超過10年的人,誰沒有過想把對方掐死的時候呢?

特別是異族通婚,婚姻裏的衝擊不隻是兩個人或兩個家庭,也是兩種文化的折衝調和。

我的婚姻能維持到今天,多虧了我媽。每次哭哭啼啼的跟我媽控訴木頭的種種不可饒恕,她不隻耐心的聽我埋怨,也會等我發泄夠了,不經意的提起她那傻女婿曾經做過的好人好事。如果這些都不能讓我原諒木頭的罪大惡極,她的殺手鐧是:你上輩子欠他的,這輩子高高興興地還債,還能打八折。


婚姻的條件裏,應該有一個睿智的媽媽。

不幸的是,睿智的媽媽也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那就是你的底線。每個人的底線都不一樣,有人是擠牙膏的方式,有人是花錢的態度,有人是愛情不在了。

如果觸及底線,離婚也不是壞事。

否則,不是冤家不聚頭,對待你上輩子的債主,我可以把我媽的智慧借你用一下:

歡喜還,打八折。


(圖片來源 網路)

goingplace 發表評論於
讀醫的女兒嫁給墨西哥人,這一開始可能是相貌的吸引吧?年輕人不在意對方的家庭,其實很多矛盾就是由此產生的。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上,下篇一起拜讀了,看到碼農提到了簡奧斯汀的小說,放一段我原來寫的“傲慢與偏見”的書評裏的話:“那個時代英國社會的愛情觀與婚姻觀就是女人要嫁個有錢的丈夫,在很多上流社會的舞會上是找這種男人的最好的機會,書裏班內特太太就是需要整天為自己的女兒如何獲得一個稱心如意,有錢的丈夫而操心,而最後簡與富有的賓利,伊麗莎白與更加富有的達西,莉迪亞和獲得一筆巨款的威克漢姆結婚,無不是這種婚姻觀的代表。”。關於這篇裏討論的婚姻的條件,朋友的女兒條件很好,嫁給了當時還沒有身份的墨西哥難民,我問她媽媽,你怎麽走過來的,當時有掙紮嘛,她說當然啊。。。。後來女婿拿到了身份,還了讀書的貸款,找到了精英的工作。他很感激朋友夫妻的支持,聽說辦身份還是朋友資助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