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女兒尋找老海歸父親

打印 (被閱讀 次)

1997年,一個英國中年婦女來到中國。她叫Zoe Reed,來中國的目的是尋找自己的父親。

她的父親叫孫光俊,河南開封人。1938年黃河花園決口,孫光俊一家人逃難,不幸失散,孫光俊被西安孤兒院收留。後來被送到蘭州附近的培黎學校讀書,有機會認識李約瑟博士。李約瑟(Joseph Needham )1942年在英國文化委員會等機構的資助下,被派往中國,援助中國的科學研究。他在研究敦煌文化時,孫光俊給他當助手。李約瑟很賞識孫光俊,推薦他到英國學習紡織技術。

Zoe Reed的母親叫Susan Reed,年輕時參加了一個以國際合作為主題的寫作比賽,結果獲獎,獎勵是去諾丁漢的斯坦福工業學校學習。學校有一百名男生,隻有三名女生。在這一百名男生裏有兩個中國學生,其中一個就是孫光俊。



在一百個男生中,Susan偏偏看上了孫光俊,因為他非常英俊出色,他們在一起過了兩年浪漫的生活。1950年秋,孫光俊決定回國,Susan不願意跟他去,也沒有告訴他,自己已經懷孕了,兩個人就這樣分手了。

Susan很沮喪,也很恐懼,幾個月後給李約瑟寫了一封信(李約瑟1946年回到英國)。信中寫道,你不認識我,但你認識孫光俊。我們本來要結婚,可是事情發生了變化。我現在懷上了他的孩子,快要出生了。這全是我的錯,我需要你的幫助。

李約瑟給Susan寫了回信,邀請她到家裏住,商討解決辦法。最後決定,孩子出生後,交給領養機構。

1951年3月,Zoe在“救世軍”(Salvation Army)專為未婚母親設置的診所裏出生了。然而,女兒一出生,Susan就舍不得把她給別人了。那個時候的英國很歧視未婚母親,更別說跟一個中國人生孩子。Susan的父母不認這個孩子,幾乎要跟她斷絕關係,Zoe直到11歲才第一次見到他們。Susan含辛茹苦,一個人把孩子帶大,經常換工作,把女兒寄養在朋友家裏。Zoe長大後,隻知道自己的父親已經死了。Zoe的養母對Susan說,早晚一天,你得把事情向女兒交代清楚。

終於,Zoe上大學以後,母親告訴了她真情。母親曾往中國寫過幾封信,打聽孫光俊的下落,都石沉大海。母親告訴她,唯一的希望就是再找李約瑟。


1973年,Zoe給李約瑟寫了一封信。李約瑟沒有孫光俊的信息,回信隻說,孫光俊當年很出色,要是他還活著-我們都希望如此-他現在一定是個紡織工程師。

就這樣,20多年又過去了,沒有父親的音信。Zoe並沒有灰心,相信有那麽一天,她會見到自己的父親。Zoe的母親也始終沒有忘記孫光俊,一直保存著他的一些物品和一張自畫像。



1995年李約瑟去世,Zoe參加了他的追悼會。在追悼會上她遇到了李約瑟的秘書,曾陪同李約瑟去敦煌考察,也記得孫光俊。這位秘書答應幫助Zoe找到父親,給孫光俊曾經讀過書的培黎學校寫了一封信,希望能有孫光俊的信息。結果令人驚喜,竟然找到了孫光俊。

孫光俊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在蘭州第一毛紡廠任工程師。和家裏人商量後,決定接受自己的海外親人。1996年2月,他給Susan寫了一封信:


親愛的,你好嗎?Zoe和家人好嗎?希望一切安好。

蘇珊,我不知道這封信的開頭應該怎麽寫。“蘇珊”這個名字已經近半個世紀沒有說出口了,可是今天想起來,還是那麽熟悉。生活就像一場夢。我們可以團聚,這一定是命裏注定的。換句話說,我們一直在惦記。或許有人在為我們祝福,感謝上帝,我們會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家。我們現在有五個孩子,三個男孩,兩個女孩。老大是Zoe。

My dear, how are you? How's Zoe and her family? Hope all are very well.

Susan, I don't know how to start to write this letter. 'Susan': this name hasn't been called for nearly half a century, but today when I recall it, it's still very familiar. Life is just like a dream. We can reunion. It must be fate. In other words, we always keep in mind. Or maybe someone blessing for us, thank God, we'll become the happiest family in the world. Now we have five children – three boys and two girls. The eldest one is Zoe."

以後,開始有信件來往,孫光俊也給Zoe寫了一封信,她們母女生活艱難,卻沒有忘記他,讓他非常感動。他表達了自己想要彌補46年沒有能盡父親責任的虧欠。他希望能在中國見麵。


1997年,Zoe帶著自己的丈夫和兩個孩子,來到天安門廣場。在人海中,她有一種奇怪的感覺,好像自己原本應該是這人海中的一份子。她在人海中尋找,看著父親寄來的照片,覺得每個上了年紀的男人都像自己的父親。按照約定的時間,在天安門廣場的紅旗下,孫光俊走進了她的人生。那天是3月21日,正是Zoe 46歲生日。



見到父親以前,Zoe對中國有很強的抵觸心理。雖然她一直張不開口叫孫光俊“爸爸”,但她感覺到了他心中的溫暖,更意識到了自己與中國的血脈關係。孫光俊說當年不應該回國,但Zoe十分了解父親的愛國之心。父親給她起了個中文名字,孫如意。她後來參加了李約瑟1965年建立的英中了解協會,以後又去了4次中國,組團走絲綢之路,在敦煌踏尋父親的足跡。她現在是該協會的主席,致力於英中兩國的友好關係。

Susan 2005年去世,孫光俊2008年去世,兩人自從分手再也沒見過麵。

金米 發表評論於
女兒長得很像爸爸。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