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不孝子

“孝”這個字和其概念在中國是何時出現的? 古文學者認定是3千多年前的商朝,帶有宗教和神皇色彩。 一直到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家學說,才有了道德倫理層麵的“孝”和“孝道”。 在孔子時期, 中國以父係親族為組織基礎的社會,趨於定型穩定。 孝和孝道成為了宗法倫理的核心。

網上有人掰扯唐詩宋詞,還有人做詩詞。可是與孝對應的英文估計明晰的少。 dutiful、filial、piety 形容詞和名詞, 看上下文使用吧? 文城有位牟山雁教授,應該有高見,可惜沒見他多時了。

其實我更喜歡豔麗有情趣的詞牌名 - 虞美人、鵲橋仙、醉花陰、長相思。 還有蘇幕遮、釵頭鳳,念奴嬌,浣溪沙。。。太多了。 。 中國人的音律詩詞最盛的是唐宋,比英國的十四行詩至少早了6、7百年, 如果追溯到《詩經》, 那就又要再加上一千五百年了。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子女追慕雙親撫養之恩德的情思源源不絕, 想要報答的父母之愛像天一樣浩瀚無邊。 但是人類繁衍的天性一般來說,總是對下輩的關愛更多些。 而中國重男輕女的思想, 又給對老人盡孝的問題增添了煩惱。

社區的微信群,經常有對於照顧老人的議論。 在7月暑假開始的時候, 小草媽發言又引起大熱,留言過千條。 她父母有兩兒一女,小草媽的父親需要醫藥費6萬元, 她就問是否該出, 她想 “意思一下就行了”。 她的哥哥如今在老家和父母過。 老家父母的房產和財產將來是要留給哥哥的。

她和弟弟都上了大學,在深圳成家立業。 但是弟弟的兩個娃都是父母帶大的。 當初她也同時求助父母,父母還是選擇了幫弟弟。 她就覺得既然如此,兄弟就應該多承擔一些父母養老, 她說自己可以出五千, 或者回老家“探望父母出力,給點水果費”。

我想6萬元又不是什麽大錢, 何苦這樣斤斤計較。 特別是小草媽就在這之前還問過我, 她家小草到美國西岸南加參加夏令營的事。 這已經是第二次了。 她又帶小草來了兩個星期(下麵她分享的照片)。 夏令營上午上課, 下午遊玩。 機票食宿師資,雖然住在美國家庭裏,也要花不少錢吧。 何以到父親的醫藥費, 就如此計算呢。







群裏討論的很熱烈。 一些人說, 女兒不繼承父母的財產, 也沒得到父母的幫助,不應該出錢。 說這話的大多是女鄰居。另一些人說,都是爹生父母養。 大家應該都分擔一部分。 說這種話的大部分是男鄰居。 坦白說這類問題在群裏討論, 七七八八根本沒個準。 然後有人說, “是不是女婿不想出錢”?, 這一下就開始吵架了。

就算她不繼承財產,父母沒有幫她帶娃, 那一萬塊也應該出吧。 兄弟倆各自兩萬伍, 也合理一些。 後來她說, 是考慮到以後父親可能不時需要錢, 所以現在不想給多。 聽起來讓人感覺有點冷血, 也為她的父母心酸。 這個女兒, 也是當初父母辛苦供養上大學呀。

她如今工作不錯, 嫁得也不錯。 家裏條件挺好, 可以帶孩子暑假來美國夏令營,怎麽給父親出點醫藥費就這麽費勁啊。 當然,外人不知道她家庭內部的情況。也許她一直覺得父母重男輕女。 


居然還有人說, “為什麽我要供養父母? 他們有供養我一天麽”?, 真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難道是喝風長大的? 如果子女有能力, 對父母有所供養, 這也是積善修福的事情啊。 

“世人都曉神仙好, 隻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 孝順兒孫誰見了?”。  多回國去探望一下父母兄弟姐妹。 你會看到中國巨大的變化。 如果家鄉還落後貧窮, 拿出點錢來幫助村裏, 至少資助一些孩子上學吧。 中國義務教育9年。 給孩子家一個月20塊錢,就能讓父母打消讓孩子停學的想法,特別是女孩子。我就是這麽做的。

整天算計怎麽跟政府借錢投資,買輛車也貸款,把錢去投資。 就算有了遺產十億美金,又有什麽意思? 中國的西北農村還貧窮。 你跟政府有仇, 跟中國的窮人也有仇? 很讚賞文城一些網友的做法,有了時間就開始回中國去陪伴父母家人, 給家人親戚、周圍的人力所能及的幫助, 給政府提改進的意見。 我現在也做不到回去長時間陪伴父母, 慚愧啊。 

牟山雁 發表評論於
謝京妞對拙文美言。我覺得還是漢儒篡改之前的觀念比較自然醇厚:父慈子孝,而不是單向強調孝;孝應該是自然的,而不是強加的。我想這也是你文中想說的,對吧?
野彪 發表評論於
中國文化是非常重視孝的。如果連父母都不愛,那還能夠愛誰呢?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客家人首先就一定要生孩子, 之後還一定是男孩子。 真的有點嚇人。 深圳有不少。 @京京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太愛北京了' 的評論 : 難怪了。 客家人好像特別的重男輕女。 唉。 偏偏生出這麽好的女兒。
太愛北京了 發表評論於
她父母住東直門外交公寓那邊,媽媽是客家人重男輕女,從小就區別對待兒子和女兒,兒子習慣了覺得就應該什麽都是他的,好在閨蜜的先生是難得的德才兼備對她又特別好。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說一下, 這篇文的照片來自鄰居。 我加了注釋。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但是你閨蜜人很好。 人和人真是不一樣啊。 她父母把房子早早地給了兒子, 現在住哪兒? 以後怎麽辦? 他們用錢的時候咳在後頭呢。 @京京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太愛北京了' 的評論 : 問好京京。 你閨蜜的父母太夠嗆了。 是不是重男輕女啊。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不知是不是我有點“迂腐”。。。。 @牟兄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我看這篇文章, 寫得很好。 說明了孝對人們思想的束縛, 是統治階級的一種手段和工具, 不過現代理念已經有改變。去除了封建皇權之類的糟粕。 但是中國人還是應該保持珍惜家人的觀念。 記住父母的恩情;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牟兄
太愛北京了 發表評論於
我閨蜜父母三套東城區的房子給了哥哥她什麽都沒給,她一提起這事兒心裏就不舒服可是爹媽一有病有事還是要靠她,因為她哥有仨孩子顧不上。閨蜜說了不管怎麽樣也得給父母養老不然良心上過不去。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後來就睡啦。 早上才開始繼續寫文。 方才去拜讀了大作。 @牟山雁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回複 '牟山雁' 的評論 : 謝謝臨帖留評。 早上見到你的大作就想, 好巧啊。 我是昨晚寫這篇開的頭。 想到你的。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回複 '牟山雁' 的評論 : 給牟兄上茶。
牟山雁 發表評論於
古代提倡以忠孝治天下,孝在中國文化中的確很重要。不孝可是不小的惡名。
承蒙京妞提起,我的確曾有拙文一篇談孝,有興趣者可參考: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39/202401/27564.html
西方人研究孝的著作見 https://uhpress.hawaii.edu/title/selfless-offspring-filial-children-and-social-order-in-medieval-china/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