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65歲以上的老人占總人口的25%是典型的地地道道的高齡化社會。
且自1963年日本製定了《老人福祉法》,其時100歲以上的老人全國隻有153人,1981年已超過一千人,1999年100歲老人超過一萬人。2013年超過五萬人。2024年己達到了95119人比前年增加2980人。百歲老人中女性占88%,達到83958人。
日本老人的増加帯來了引起了嚴重的社會問題:“氣戾魯老人”(立刻炸裂魯莽老人)不斷激増。
英語來表示就是:
1.“Old man who lose his temper immediatly”。
2.flip out person。
3.blow a fuse old man。
4 people snapped at ~~
5.Go mad
《暴走老人》是2007年紀實小說家藤原智美觀察到日本社會的老人失控暴走行為越來越多而命名的。在現在的社會,年輕人要跟上時代,都得花上不少力氣吸收資訊和學習;而對老人而言,無法接受、跟上或適應時代的變化,會有一種被孤立的感覺,這是老年人在現今社會生活上的一種困難及挑戰。人們通常會認為老人是有經驗、有智慧、行事謹慎、生活安靜的群體,但在現今社會,我們越來越容易遇到行為失控的老人。小則易怒,大則犯下社會案件。
由此而衍生的社會事件也日漸頻繁,作者試圖以過往采訪過程中拾得的幾篇短文、新聞記事,以及他的親身經曆當作素材,來分析老人暴走的原因,以及現代老人所感受到的焦慮來源。老年人及對於這世界的“定見”都是以作者本身作為出發點,主題雖是“暴走的老人們”,但作者並非想要批評老人,而是想緊跟著失控的現狀,找出當前社會人際關係基礎上正在發生的變化。
“易發作”、“偏激的奇妙行為”的老年人稱之為“新老人”(“氣戾魯老人”)。
2019年4月87歲男性開汽車“暴走”在池袋母女遭車禍死亡:肇事人是原舊通産工業技術院院長被判5年監禁。
由“暴走老人”變成了“氣戾魯老人”。現在日本正在蔓延“Kireru老人”。
隨著年齡增加腦前額葉功能下降(茲頭葉機能低下)引發注意力不足,大腦皮層對皮下層組織的調節失控,不能理性思考問題,無法控製情緒。有的老人由於孤獨,前半輩子積攢的生活技能已不能派上用場了,跟不上“時代變遷”的步伐讓老年人易怒,易“拉暴”,由於生活環境下的壓抑變得急燥不安,日積月累產生出無數的“暴走老人”,“氣戾魯老人”。
自律神経亂(自主神經紊亂)引起容易拉爆→更加紊亂的惡性循環。自主神經功能失調—somatoform autonomic dysfunction,症狀表現似乎起源於某一主要由自主神經控製的係統或器官(指心血管、胃腸道、呼吸及泌尿生殖係統)的軀體障礙。主神經因其不受人的意誌支配,故亦稱植物性神經。自主神經直接或間接調節內髒器官的功能活動,維持機體內外環境的平衡。一旦功能紊亂,即可導致內髒功能活動的失調。
幾天前球場上目睹了以下的一幕ーー
甲老人球員正試揮杆,
乙老人球員在旁邊等待打球,
前組球員在果嶺上,距果嶺有230碼。
甲老人準備分段擊球(Layup)安全打法,準備打出180碼。
乙老人勸甲老人別打,因為有風怕打到前組會員正在推杆的果嶺上。
甲老人堅持擊球結果飛到界外去了。甲老人欲再次打暫定球。
乙高聲大喊“叫你別打怎麽不聽勸”(可能是怕打球大遠驚嚇前前)。
甲老人堅持自己知道自己的打球距可掌控自己的距離。
而乙老人大發雷霆地吼斥甲:“真是不聽勸阻,破壞氛圍,真不願意和這樣的“老害”一起打球!”
甲聽了十分不爽:“打球是自我責任,我打多遠距離我有把握,用得著你瞎操心嗎?”
兩人旁邊還有85歲的丙氏,聽了“老害”這一詞也很不高興。
日語“老害”是對周圍引起迷惑行為的老人的粗從俗語(slang)。且不知短氣易怒才是“老害”的最大的特征。
對乙來說,甲沒有聽從他的建議等前一組打完後再擊球而是控製擊球距離開打。
乙的不如已意不服氣就訓斥甲是很感情用事的。
不知是否本來乙就對甲有成見對生氣的對象怒鳴散(donsrichirasu),雙方都以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發生了口角。
乙對甲“你不想和大家玩你可以回去,你才是老害呢”。一擊球使一組球手的氣氛瞬變尷尬了。
乙更是開足馬力攻擊“你不管好自己,來教訓別人,態度比某些社長還大,作為會員不歡迎你來打球……”
一來一往前半場球就在僵持的局麵下打完了。
真的最後半場球一完,乙就心情不好地輟賽收場了。
看到這組老齡球員的一幕讓人覺得隨年齡的增加,老人們的忍受度變了,容易發怒和生氣了。一旦對不上自己的脾氣不合自己的節奏就會暴發。“暴走老人”在逐年增加,也有相同比率的老人逐漸去世。故從整體世界來看易怒老人不斷増加。“氣戾魯老人”將成高齡化社會不得不深入思考的普遍的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