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雜記 (1)

“班夫是個什麽去處?”

“是加拿大的Dallas, cowboy放牛的地方”

“那玩什麽呢?”

“Hiking,有很多hiking trails.”

這是多年前, 因為要去加拿大班夫(Banff)國家公園旅遊,我詢問一位去過班夫的朋友。我至今還很感激這位朋友的答複。

當時想,這就是我們要去的班夫嗎?但既然妻子已經安排好了,我就跟著去吧 - 走路,爬山,風吹草低見牛羊。

從加爾各答機場出來,驅車前往班夫。不一會兒,路邊漸漸荒僻起來。 路過幾家農場,圍欄裏幾頭奶牛在懶散地吃草,有點Dallas的意思了。

突然,前方的天際線處,出現了一排大山,一個個山峰像鋸齒一般排列著,山頂都積著雪。人一下激動起來,這就是我們要去的班夫嗎?

轉個彎,雪山就沒有了。到班夫鎮時,天已經黑了下來。住進一家叫“針葉林”小旅館。第二天早上起來,窗外是一架大山,正好被窗框圍著,像一幅風景畫,但山上沒有積雪。吃早飯的時候,和服務員閑聊,告訴他我們離開班夫鎮後,去路易斯湖,然後去山裏的Jasper鎮。服務員說,路易斯湖很漂亮,我們也常去。到Jasper的路上,你們會經過哥倫比亞冰原(Columbia Icefield)。如果站在冰原的頂上,可以看到腳下的水向三個方向流去。路易斯湖是世界三大名湖之一,我們刻意安排要去的。哥倫比亞冰原? 沒有聽說過。

一大早去看路易斯湖。湖三麵環山,靜靜的躺在山穀裏。五月底了,晚上有過一場暴風雪,湖邊的冰還沒有化完,上麵積著雪。風呼呼地刮著,雲很厚,湖心的水黑森森的,湖邊沒有多少遊人。湖前方的大山,山頂籠罩在雲霧裏,大塊黑白相間的雲朵被風刮著,從山前移開去,後麵仍是厚厚的雲層,看不見山頭。當時的感覺很強烈,但很難描述,蒼涼而不涼,悲愴卻不悲,淒美但不淒。幾天後我們回程時,又到了路易斯湖。這天陽光明媚,湖裏的冰全化掉了,綠水清清,映著山影,湖邊遊人如雲,一幅完美的春遊圖。但遊湖的感觸,遠不及雪後的那天早上。

從路易斯湖出來,驅車前往Jasper。雲漸漸散去,天放晴了。 一小時後,我們上了冰原高速(icefields parkway}。上高速不久,雪山的影子又出現在天際邊。這一次雪山沒有消失,而是越來越近,越來越多,最後撲麵而來。汽車在雪山腳下穿行,繞過一座座高大的雪山,後麵是更高更大的雪山,連綿不斷,直到天際,聳入雲霄。當時被這意想不到的遭遇震撼了。一生中第一次有了要作詩的興頭,又第一次對自己不是一個詩人而感到遺憾, 最後想起了偉人的一句詩,大喊了一聲“橫空出世,莽昆侖”,讓積聚的一腔激情,都他媽的從一個“莽”字裏迸放出來。

路上車很少,路旁沒有人家,沒有建築,沒有農田,沒有牧場。左邊有些景點,可以在路邊停車道上觀看,都是雪山腳下的湖泊,有的湖開了,有的還凍著,以最原始最純潔的姿態呈現在眼前。在雪山腳下穿行兩三個小時後,車轉過一座高高的雪山,高速右邊突然出現了一個龐大的休息站,路牌上赫然寫著:哥倫比亞冰原。

休息站的中間,是一個兩層的樓房,一樓有休息站的一應設施,還有旅遊社的推銷點。樓旁兩側均有很大的停車場,樓前有觀景台。大多數遊人從車裏出來,走不到觀景台,就被眼前的冰川景色迷住了,在停車場裏開始拍照。高速的對麵,左右兩座大山,山頂上蓋有積雪。正麵是更大的一座雪山,不僅山頂有雪,從山頂到山腳,整個山坡以及和左右兩座山形成的山穀都被冰雪覆蓋著。好像有一天山頂爆發了山洪,鋪天蓋地的洪水從山頂上瀉下來,充滿了整個山穀,到了山腳,洪水突然全部被凍住了。看到這一景色,才發現glacier被譯為冰川,在這裏真是再貼切不過了。冰川大多數還被前一天晚上下的雪覆蓋著,中間裸露的地方,泛著玉石一樣的綠光。這時詩興已經耗光了,但心裏充滿了驚豔和欣喜。

在休息站感歎了一番冰川奇景、照了許多照片後,我們在車上設置好地址,趕路前往旅館。但試了幾次,車子也開不出停車場,GPS指示:前方路程為零。人又一次被震撼了,因為終於意識到旅館就是休息站的二樓。我們欣喜若狂地搬下行李,進了客房。走到客房的窗前,整個冰川靜靜地躺在眼前。這時已是黃昏,冰川籠罩在夕陽的金輝裏。窗景照片發給沒能同來的兒子,兒子回複:“我要哭了!”

晚上上網查了一下,才知道遊班夫而不知哥倫比亞冰原,實在是夠糊塗。眼前的這條大冰川(Athabaska Glacier) 隻是哥倫比亞冰原的一個腳指頭。冰原方圓三百多平方公裏,最深處冰層厚達三百多米。冰原處在美洲洲際分水嶺上。這個大分水嶺從北極到南極,貫穿整個美洲大陸,包括有名的落基山脈和安第斯山脈。山西邊的水,最終流到太平洋,山東邊的水,最終流到大西洋。哥倫比亞冰原十分獨特,冰川化的水,除了太平洋和大西洋外,還流到北冰洋。你可以像“針葉林“旅館的服務員那樣,想象站在冰原的頂上,看著腳下的水,向三個大洋流去。

妻子安排這次旅遊時也不知道有哥倫比亞冰原這麽回事。訂下冰川對麵的旅館,是因為Jasper附近,這一家有優惠。旅館服務員解釋,因為怕暴風雪,景區每年都是六一後才正式開放。正式開放了,房間就很難訂到了。

因為無知,方得驚喜。從路易斯湖到Jasper的行程,驚喜接二連三,成了我們到班夫旅遊最為震撼和最值得留戀的經曆。如果有人問我到班夫玩什麽,我會告訴他一定要去冰原高速和哥倫比亞冰原。哦,不,不對,我應該什麽都不告訴他。

如果說遊班夫是充滿了驚喜,到瑞士看阿爾卑斯山時的一段經曆,得用驚嚇來形容。

到瑞士看阿爾卑斯山,一般都到少女峰 (Jungfraujoch)。我們住在少女峰對麵半山腰的一個叫Wengen的小鎮上,從旅館的房間裏可以看到積雪覆蓋的少女峰的山峰。小鎮的出入靠小火車,小火車還把我們帶到少女峰峰頂。鎮上有一條街,街上有一個電纜車站,把人送上山頂。從山頂上,可以看到對麵完整的少女峰和與她並肩而立的諸多山峰. 少女峰有歐洲之巔之稱,緊靠著的是和尚峰 (Monch)。從纜車出來,背著少女峰的方向,有一條很熱的旅遊線,沿著平緩的山脊往下走,山腰處有一個不大不小的湖。旅遊手冊上,都會有一張這個湖的照片:從湖邊可以看到由少女峰率領的群峰,同時平靜如鏡的湖麵上,有這些山峰的倒影。

這天妻子和我坐纜車上山後,和眾多遊人一起,走了一個多小時後,到了湖邊。天有微風,湖麵泛起小小的漣漪,但還可以隱約看到山峰的倒影。我們在湖邊吃午飯時,發現遊覽圖上,有一條和來路同等距離的路線,往山下走。路線通到一個小火車的終點站,小火車可以把我們帶到山腳下的小鎮,遊少女峰的遊人,大多數都住在那裏。我們可以在鎮上吃晚飯, 然後坐小火車回到我們山腰的小鎮。

計劃一定,我們兩人離開了原路回電纜車站的人群,沿著湖邊與旅遊線垂直的山脊,興致勃勃地走上了一條布滿石塊的小路。暮春的天氣,太陽很暖和,走在阿爾卑斯山上,覺得離藍天很近。前麵突然傳來牛鈴(cowbell)聲,轉過彎,路被一群奶牛擋著。放牛人微笑地看著我們驚恐的臉,撥開了一條路讓我們走過去。不久,開始往山下走。山坡很平緩,山腰有一個大草甸子,讓人想起《音樂之聲》。人懶懶地躺在綠草上,看天上雲圈雲舒。走出草甸子時,又遇到一群奶牛,還有一個高個子青年,完全一個城市青年的模樣,但拿著一條放牛的木棍。他說他家有個奶牛場,就在山下,生產奶酪,現在快到趕奶牛回家的時候了。年輕人的話提醒了我們,已經走了快兩個小時了,我們還在山上,該不會走迷路了吧?不敢再滯留,趕緊趕路。

小路一會兒有,一會兒無。約三個小時後,終於插到了一條石渣路。路對麵不遠處可以看到一個奶牛場,一定是那個年輕人的家了。路往左,通向那條旅遊線的山脊,山脊上的遊人,像螞蟻一樣在移動。路往右,顯然是往下走,但冷冷清清,看不到一點我們要找的小火車站的跡像,路上也沒有其他行人。按時間算,一個多小時前我們就應該到小火車站了。一想到我們可能在什麽地方迷了路,人就恐慌起來,兩人爭論下一步該怎麽走。太陽已經西斜,一個小時天就要黑了。顯然沒有時間往回走,回到湖邊。從左邊的石渣路上山,回到熟悉的旅遊線最穩妥,但那陡峭的山坡,讓人望而止步。最後我們隻好咬一咬牙,沿著右邊的石渣路,向山下走去。

走了十來分鍾,路漸漸寬了起來。轉了一個彎,前麵見到幾間房子,靠路邊的一間,像個咖啡館,旁邊停著一輛巴士。看來這是一個旅遊點,巴士帶著遊客前來觀光。我們趕緊跑到巴士上,墾求司機,我們迷路了,可不可以帶我們下山。司機二話沒說就答應了。我們趕緊買了車票,找了兩個位子,牢牢地坐了下來。一會兒,咖啡館裏的人回到了車上,車就啟動了。半個小時的車程,巴士把我們帶到了山下的小鎮。我們真幸運!上蒼在這麽荒僻的地方給我們安排了這輛巴士,還給了我們這個好司機。不然天黑了,我們還不知道在大山裏哪條山路上掙紮。

晚上回到旅館後,方才悟出這是一場虛驚 - 我們沒有迷路!旅遊圖是按投影繪製的,圖上同樣長度的兩條路,在山坡上的可以比在平地上的長出許多。加上山路崎嶇,我們沉迷於景色,一路遊玩,這條路走了三個多小時是正常的。見到的小咖啡館,就是我們要尋找的小火車站。路邊的巴士,就是我們要乘坐的小火車。在山腰坐小火車習慣了,把遊覽圖上山下的汽車路誤讀成了小火車路。

阿爾卑斯山是個讓人迷醉、讓人留戀的地方,無奇但有大氣,也很有人氣。高大的雪山,空曠的藍天,山頂和山腰的草甸子,無處不在的奶牛和牛鈴的叮鐺聲。但每次想起這次旅行,印象最深的還是這一次受了點驚嚇的“迷路”。

現在旅遊講攻略了,旅遊指南成了孫子兵法。跟團旅遊的緊湊安排自不必說,自由遊,大家也是用網上的資料事先作周密安排。這樣去旅遊,諸事早已決勝於千裏之外。計劃得太周密了,是不是會減少驚喜,驚豔和驚嚇?不過完全沒有計劃,也不一定會有驚遇。遇到了,是幸運,留下一段值得回憶的經曆,好好珍惜吧。

(2023年4月)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