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博於我就是記錄。女兒回家的日子更是重中之重。
在女兒回家前的一兩個星期我就開始了迎接工作:),歸納起來不外乎兩件事-- 打掃房間和買菜。
像以往一樣,被子被套是要在太陽下曬過,這帶著陽光特有香味的被子已然是這個家的味道的一部分。這次收拾房間還順便把書架重新整理了一番。
所住的城市有農場直接來賣菜的,一星期一次,提前訂,還有好幾個賣新鮮瓜果蔬菜海鮮的微信群,這些都需要提前關注。六月下旬看到有人在群裏賣自己釣上來的鰣魚,$9.99一磅,說國內要賣上千塊人民幣一斤。於是就買了兩條放冰箱裏,據說這種魚隻有在這個季節產卵,從海裏遊到淡水裏,被人捕撈上來。另外還買了不少黃櫻桃(後來發現Costco的黃櫻桃一樣好,更新鮮,價格相當)。鰣魚的味道很鮮,我是刮了魚鱗蒸的,但感覺沒有國內飯店做的好吃。也許是因為產自不同海域的原因。
日子一天天臨近。一天某人走進房間視察,自稱是“接待辦的”,對臥房和bathroom指指點點,還提醒我買水(我們自己喝過濾後燒開的開水,年輕人不喝熱水的),並笑著說,“這些以後都要寫進接待的SOP。”
7/3晚的飛機又晚點一個多小時,6點多的飛機等到7:50還沒有起飛。因為這邊的local機場晚上11點以後不讓降落,故此我們又開始擔心飛機會不會像去年冬天一樣改道延誤至次日。好在飛機最後趕在10:44降落了,女兒到家已經是晚上11點多。
北方人的“迎親的餃子送親的麵”,在我這裏好像順序要倒一下。那晚給她準備的是油潑蒜香薑蔥手擀麵,一隻龍蝦,外加一大杯現榨的西瓜汁。
7/4 早上熬了粥,趁她還在睡,開車去越南城買螺螄、sandwich、豬肝、豬肚,青芒果、荔枝、玉竹等。越南店人多,買魚還要排隊,挑好了魚不願等,又棄之匆匆趕回。到家後,一碗皮蛋瘦肉粥,一盤炒雞蛋,一個sandwich成就了她心中一頓美味的brunch。
隨後,一家人出去逛街。女兒喜歡書店,就拐進那家新開了一兩年的Barnes & Noble。結果我破天荒給自己買了兩本新書,一本介紹Monet, 一本介紹Van Gogh。人生已經到了斷舍離階段,基本不給自己添任何新東西了,不過一隻龍蝦的錢可以買一本自己一見傾心的書,可以擁有它們到地老天荒,值的:)
接著去了一家靠海邊的大型墨西哥超市。女兒路上說自己正在看一本書,說全世界的美食不外乎三大派別:意大利菜、墨西哥菜和中國菜。
當我們走進琳琅滿目的超市,放眼望去,幾乎一半以上都是臃腫肥胖、皮膚黝黑的墨西哥人。我們邊走邊看-- 看著工人們站在機器旁,現做麵團,看著一個個冒著熱氣的tortilla餅從機器口滑下來(順手拿了一袋)。 我們走過一邊貼滿異域風情的照片或明信片和西班牙文字的過道,看著櫥窗裏掛著的肉製品,辨認著各種認識不認識的香料,耳邊還不時傳來不遠處舞台上幾位男歌手彈唱的歡快奔放熱情的墨西哥歌曲,一時間仿佛置身於墨西哥城。
我們買了點東西後打道回府。
下午四五點鍾叫醒午休的女兒,一家人在電腦前把11月回國的機票敲定。我這才如釋重負下樓做飯。
7/4是國慶。我們沒有出去看煙花看drone的表演,一家人在家中安靜地度過。
7/5 周六 女兒近一年多在學畫畫,興趣頗濃。早飯(一早起來做的麥(肉)餅、綠豆蓮子百合湯、雞蛋)後,一家三口去海邊的畫廊看畫展/藝術品展。三個展館聯票,$29/一個人。所謂的三個展館,除了第一個高層次些,其他兩個其實就是群眾藝術展,最後一個幹脆像集市。而第一個開放式畫廊去年七月來過一次。
看完畫展,又在附近的畫廊轉了轉,那是以藝術畫廊著稱的一條街。
晚飯後,女兒給外婆打了個電話。外婆問,去哪裏玩,去外麵吃飯了嗎?女兒答,“家裏的中餐是最好吃。” 聽此褒獎,我即刻轉身對著電話中的女兒豎起大拇指:)
掛了電話,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看《教父》,她一邊看一邊搭著帶回家的LEGO, 坐在另一側的我手中打著給她織的毛衣。
7/6 女兒與同學有約一起吃brunch,我趁機去跳舞鍛煉,十點不到便提前回了家。後趁她外出,一腳油門去了Costco, 給她買了兩盒新LEGO。然後跑了三家99大華才買到活珊瑚蝦,把那家缸裏所剩下的最後十隻左右的珊瑚蝦全部買了下來(一磅不到)。
那日的晚餐除了有珊瑚蝦,還有tuna。tuna 是鄰居幾天前送的,兩小塊,他朋友外出釣的。我按照女兒網上找的方子,醃好,最後讓她自己下廚做成steak。
晚飯後,一家去散步。清涼的晚風習習,我們沿著trail,走到盡頭,見盡頭處高架橋還在搭建延伸。我們相約,等橋建好,來年或許我們可以一起騎車去看海。。。
回家後上樓看電視,女兒搭LEGO。把剩下的《教父》看完後,某人提議看中文電視劇。打開Netflix, 接著我之前在看的The Rational Life《理智派生活》。看到電視劇裏的母女對話,女兒會心一笑,想起外婆,便開始了她的經典“脫口秀”,看我們捧腹大笑,自己也樂得合不攏嘴。隻是這樣的時光太短,孩子大了,心事多了,唯有在徹底放鬆時才會有這樣的“靈感創作”和開心一刻。
下圖:新買新搭的LEGO。小時候沒有玩夠,大了補。一個LEGO換來一段美好時光!The flower made of Lego stands still. So does the good memory.
7/7 全家在家上班。我忙裏偷閑包餃子,11點多,還沒到吃飯時間,女兒微信說這兩天吃撐了。“世界上有一種餓是媽媽覺得你餓”:)
中午吃完餃子後,女兒又反複跟我說,上飛機之前晚餐不吃了,所以隻好煮了一碗桂圓蓮子紅棗湯讓她喝了送她去機場。
飛機又是晚點40多分鍾,抵達西雅圖再到家又是11點。
回家的路總是漫長辛苦的,想起自己回家更是如此。但願外麵的世界足夠精彩,家足夠溫暖,值得這樣一次次不辭辛苦的出去、歸來。
四天的時間是忙碌的,感覺很長。機場離別,女兒對著爸爸說了聲謝謝,說這兩天過得很開心。某人急忙答到,no,no,no,we are family,生怕接受這個“謝”字讓女兒生分了一般。
又記:
上麵寫長了,太囉嗦了。不過還想記一次對話,那是從海邊看完畫展回家的路上,父女倆在說什麽gpu, 我趁機分享了自己最近寫英語讓Deepseek編輯評論的心得,conclusion就是,我花一個周末寫的essay, Deepseek幾秒鍾就完成改寫,改的之好,讓我不得不服,同時也感覺very discouraging.
某人在一旁補充了當年圍棋高手柯潔被機器人打敗時的挫敗感。
女兒說,you know why? 這就是GPU的功勞。你想啊,它們好比是上千人在猜一頭牛的重量,當然比你一個人猜更快更準確。
女兒總是能用淺顯的語言讓我快速明白。
接著,我說,“我覺得人類發明AI是自掘墳墓。”
某人反駁到,“是好事呢。聽說最近有幾例醫生無法判斷的疑難雜症,AI幫助找到病因。。。”
外麵的世界變化太快了,我無疑是個落伍者,而跟上時代的途徑之一就是與年輕人打交道,他們是我們看世界的一扇新窗口。
女兒這次帶了一本華爾街做股票的書給我,這是幾年前她去Portland看出差的爸爸時買的,也順走了我的書架上一本我在圖書館門口以25美分買的Motherless Brooklyn. 我讓她看完了帶回來。凡是她感興趣的,我也要試著去感興趣:)
女兒回家過節之流水賬
暖冬cool夏 (2025-07-11 13:54:38) 評論 (31)寫博於我就是記錄。女兒回家的日子更是重中之重。
在女兒回家前的一兩個星期我就開始了迎接工作:),歸納起來不外乎兩件事-- 打掃房間和買菜。
像以往一樣,被子被套是要在太陽下曬過,這帶著陽光特有香味的被子已然是這個家的味道的一部分。這次收拾房間還順便把書架重新整理了一番。
所住的城市有農場直接來賣菜的,一星期一次,提前訂,還有好幾個賣新鮮瓜果蔬菜海鮮的微信群,這些都需要提前關注。六月下旬看到有人在群裏賣自己釣上來的鰣魚,$9.99一磅,說國內要賣上千塊人民幣一斤。於是就買了兩條放冰箱裏,據說這種魚隻有在這個季節產卵,從海裏遊到淡水裏,被人捕撈上來。另外還買了不少黃櫻桃(後來發現Costco的黃櫻桃一樣好,更新鮮,價格相當)。鰣魚的味道很鮮,我是刮了魚鱗蒸的,但感覺沒有國內飯店做的好吃。也許是因為產自不同海域的原因。
日子一天天臨近。一天某人走進房間視察,自稱是“接待辦的”,對臥房和bathroom指指點點,還提醒我買水(我們自己喝過濾後燒開的開水,年輕人不喝熱水的),並笑著說,“這些以後都要寫進接待的SOP。”
7/3晚的飛機又晚點一個多小時,6點多的飛機等到7:50還沒有起飛。因為這邊的local機場晚上11點以後不讓降落,故此我們又開始擔心飛機會不會像去年冬天一樣改道延誤至次日。好在飛機最後趕在10:44降落了,女兒到家已經是晚上11點多。
北方人的“迎親的餃子送親的麵”,在我這裏好像順序要倒一下。那晚給她準備的是油潑蒜香薑蔥手擀麵,一隻龍蝦,外加一大杯現榨的西瓜汁。
7/4 早上熬了粥,趁她還在睡,開車去越南城買螺螄、sandwich、豬肝、豬肚,青芒果、荔枝、玉竹等。越南店人多,買魚還要排隊,挑好了魚不願等,又棄之匆匆趕回。到家後,一碗皮蛋瘦肉粥,一盤炒雞蛋,一個sandwich成就了她心中一頓美味的brunch。
隨後,一家人出去逛街。女兒喜歡書店,就拐進那家新開了一兩年的Barnes & Noble。結果我破天荒給自己買了兩本新書,一本介紹Monet, 一本介紹Van Gogh。人生已經到了斷舍離階段,基本不給自己添任何新東西了,不過一隻龍蝦的錢可以買一本自己一見傾心的書,可以擁有它們到地老天荒,值的:)
接著去了一家靠海邊的大型墨西哥超市。女兒路上說自己正在看一本書,說全世界的美食不外乎三大派別:意大利菜、墨西哥菜和中國菜。
當我們走進琳琅滿目的超市,放眼望去,幾乎一半以上都是臃腫肥胖、皮膚黝黑的墨西哥人。我們邊走邊看-- 看著工人們站在機器旁,現做麵團,看著一個個冒著熱氣的tortilla餅從機器口滑下來(順手拿了一袋)。 我們走過一邊貼滿異域風情的照片或明信片和西班牙文字的過道,看著櫥窗裏掛著的肉製品,辨認著各種認識不認識的香料,耳邊還不時傳來不遠處舞台上幾位男歌手彈唱的歡快奔放熱情的墨西哥歌曲,一時間仿佛置身於墨西哥城。
我們買了點東西後打道回府。
下午四五點鍾叫醒午休的女兒,一家人在電腦前把11月回國的機票敲定。我這才如釋重負下樓做飯。
7/4是國慶。我們沒有出去看煙花看drone的表演,一家人在家中安靜地度過。
7/5 周六 女兒近一年多在學畫畫,興趣頗濃。早飯(一早起來做的麥(肉)餅、綠豆蓮子百合湯、雞蛋)後,一家三口去海邊的畫廊看畫展/藝術品展。三個展館聯票,$29/一個人。所謂的三個展館,除了第一個高層次些,其他兩個其實就是群眾藝術展,最後一個幹脆像集市。而第一個開放式畫廊去年七月來過一次。
看完畫展,又在附近的畫廊轉了轉,那是以藝術畫廊著稱的一條街。
晚飯後,女兒給外婆打了個電話。外婆問,去哪裏玩,去外麵吃飯了嗎?女兒答,“家裏的中餐是最好吃。” 聽此褒獎,我即刻轉身對著電話中的女兒豎起大拇指:)
掛了電話,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看《教父》,她一邊看一邊搭著帶回家的LEGO, 坐在另一側的我手中打著給她織的毛衣。
7/6 女兒與同學有約一起吃brunch,我趁機去跳舞鍛煉,十點不到便提前回了家。後趁她外出,一腳油門去了Costco, 給她買了兩盒新LEGO。然後跑了三家99大華才買到活珊瑚蝦,把那家缸裏所剩下的最後十隻左右的珊瑚蝦全部買了下來(一磅不到)。
那日的晚餐除了有珊瑚蝦,還有tuna。tuna 是鄰居幾天前送的,兩小塊,他朋友外出釣的。我按照女兒網上找的方子,醃好,最後讓她自己下廚做成steak。
晚飯後,一家去散步。清涼的晚風習習,我們沿著trail,走到盡頭,見盡頭處高架橋還在搭建延伸。我們相約,等橋建好,來年或許我們可以一起騎車去看海。。。
回家後上樓看電視,女兒搭LEGO。把剩下的《教父》看完後,某人提議看中文電視劇。打開Netflix, 接著我之前在看的The Rational Life《理智派生活》。看到電視劇裏的母女對話,女兒會心一笑,想起外婆,便開始了她的經典“脫口秀”,看我們捧腹大笑,自己也樂得合不攏嘴。隻是這樣的時光太短,孩子大了,心事多了,唯有在徹底放鬆時才會有這樣的“靈感創作”和開心一刻。
下圖:新買新搭的LEGO。小時候沒有玩夠,大了補。一個LEGO換來一段美好時光!The flower made of Lego stands still. So does the good memory.
7/7 全家在家上班。我忙裏偷閑包餃子,11點多,還沒到吃飯時間,女兒微信說這兩天吃撐了。“世界上有一種餓是媽媽覺得你餓”:)
中午吃完餃子後,女兒又反複跟我說,上飛機之前晚餐不吃了,所以隻好煮了一碗桂圓蓮子紅棗湯讓她喝了送她去機場。
飛機又是晚點40多分鍾,抵達西雅圖再到家又是11點。
回家的路總是漫長辛苦的,想起自己回家更是如此。但願外麵的世界足夠精彩,家足夠溫暖,值得這樣一次次不辭辛苦的出去、歸來。
四天的時間是忙碌的,感覺很長。機場離別,女兒對著爸爸說了聲謝謝,說這兩天過得很開心。某人急忙答到,no,no,no,we are family,生怕接受這個“謝”字讓女兒生分了一般。
又記:
上麵寫長了,太囉嗦了。不過還想記一次對話,那是從海邊看完畫展回家的路上,父女倆在說什麽gpu, 我趁機分享了自己最近寫英語讓Deepseek編輯評論的心得,conclusion就是,我花一個周末寫的essay, Deepseek幾秒鍾就完成改寫,改的之好,讓我不得不服,同時也感覺very discouraging.
某人在一旁補充了當年圍棋高手柯潔被機器人打敗時的挫敗感。
女兒說,you know why? 這就是GPU的功勞。你想啊,它們好比是上千人在猜一頭牛的重量,當然比你一個人猜更快更準確。
女兒總是能用淺顯的語言讓我快速明白。
接著,我說,“我覺得人類發明AI是自掘墳墓。”
某人反駁到,“是好事呢。聽說最近有幾例醫生無法判斷的疑難雜症,AI幫助找到病因。。。”
外麵的世界變化太快了,我無疑是個落伍者,而跟上時代的途徑之一就是與年輕人打交道,他們是我們看世界的一扇新窗口。
女兒這次帶了一本華爾街做股票的書給我,這是幾年前她去Portland看出差的爸爸時買的,也順走了我的書架上一本我在圖書館門口以25美分買的Motherless Brooklyn. 我讓她看完了帶回來。凡是她感興趣的,我也要試著去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