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見聞之小城民生

生活雖然平淡,卻也有很多值得留下的瞬間,甜或苦,痛或美,都值得留下並珍藏。
打印 (被閱讀 次)

回國的主要目的是陪伴親人,所以行程簡單,居家為主。饒是如此,聞訊的親友也少不了聚會一番,家族長輩姑舅娘姨叔都要拜會一下。酒杯茶飲間敘舊聊新,主要話題總是圍繞著民生種種,在職工資、退休待遇、孩子、房子種車子,各種感慨。

我的同齡人基本都在工作,但是多數已近退休邊緣,少數甚至已經開始領取退休金。對於私營員工,退休等於每月不用再交各種保險,再加上兩三千元的退休工資,如果退而不休,相當於每月收入多了好幾千。而按當地消費,兩三千元足夠三四口之家吃飽喝足。企業的退休金也是這個水平,很多人退休之後直接躺平,如果房子不成問題,那麽夫妻倆個的退休金應付生活完全不成問題。公務人員的工資水平在當地小城本就高於平均水平,退休後更是高出企事業單位一大截,而且退休後的醫保也更加全麵,退休後依然可以保持高水準的生活。鄉村裏的老人,聽說醫保可以給報銷百分之六十以上的醫療費用,但是退休金隻有兩三百元,隻能保證餓不死吧。平心而論,感覺現在的醫保確實不錯,至少不會擔心一人生病,全家砸鍋賣鐵了。

大家的工資收入差距甚大,從三四千元到兩三萬月薪。高薪人群主要是醫務人員和金融行業職員及自營業主。低端勞務多從三四千元起步,如果每月能掙到七八千元,就屬於非常不錯的工作了。了解下來,現在的工作職位並不難找,就看你吃不吃得起那個苦,加班加點是常態,很多單位沒有雙休。有一個侄子在大學工作,領導沒事也叫他們去單位加班,名曰反思,一群人周末拋家舍業在辦公室無所事事,可笑吧?

上初中的小外甥正在忙著中考。分流之後,公辦高中名額有限。成績不太好的孩子,家長又不想孩子早早進行職業培訓,隻能選擇報考民辦高中,學費按中考成績評定,每年大約三四萬元。原本以為國家滅了教培行業,民辦私立學校也會被打死,沒想到分流之後民辦高中又成了香餑餑,九年義務教育之後孩子們隻能拚爹拚媽拚自己了。這群孩子將來要是考不進所謂的985和211院校,大概率還得繼續拚爹拚媽。大學畢業、工作穩定的孩子們,父母基本上都幫他們準備了房子和車子,男孩父母連彩禮和孫子的撫養費都留好了,隻剩天天拜佛燒香,盼著娃們早日成家。據說二十多歲三十出頭的孩子們對結婚成家都不感冒,隻有爹娘們急得上竄下跳。

無論收入在哪個階層,似乎家家都有兩橦以上的房子。有些是前幾年房價飆漲之前就囤下的,也有在房市最高點搶到的,如今房價下跌,很多人或許也是打落牙齒肚子裏咽了。家住鄉下的父母要給孩子在縣城買房,這是孩子成家的必要條件;縣城的父母要給孩子在市裏買房,市裏父母要給孩子在市裏高檔小區或省城買房,總之父母們都要跳著腳地把孩子送入更高水平的生活氛圍。房子都買了,車子當然也不在話下,看看上班高峰期擁堵的車流就知道車子有多麽普遍了。

LoveBBJr 發表評論於
階段固化如此嚴重正在導致整個社會的倒退和將來的動蕩。
於小丫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油翁' 的評論 : 謝謝!
油翁 發表評論於
於小丫的文章內容豐富生動,既有親情的溫情,又有民生的真實反映。尤其對不公平現象有深刻描繪,讓人思考。期待更多優秀文章!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