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歐洲流浪 - 參觀風車內部, 首都行(荷蘭)

我們從哪裏來? 我們是誰? 我們往哪裏去?
打印 (被閱讀 次)

從烏得勒支(Utrecht)向北到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Amsterdam)火車隻需27分鍾,如果去風車村,要越過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或總站(Amsterdam Central)在桑代克桑斯安斯風車村(Zaandijk Zaanse Schans)站下車,再步行約半公裏才能看大名鼎鼎的荷蘭風車。

遠遠望去,一座座風車立在河邊,風車的風葉呈十字形掛在房頂。岸邊的田地裏有花園民房,裝扮成小橋流水的村莊供遊人漫步其中,少不了賣紀念品的商店,風車內部也有小賣部。 我們去的那天,天空陰雲密布,能見度不佳,如果天氣晴朗,藍天白雲,風車在運河的襯托下會十分迷人。
 

風車和鬱金香似乎是荷蘭的兩大看點,首都阿姆斯特丹是歐洲的第三大文化名城,尤其對兒童來說有很多博物館和故事值得他們去一探究竟。鬱金香有季節限製,風車則一年四季都行。風車村的風車大多時候靜止不動,很少看到隨風旋轉的景致,因為它處於"未掛擋"狀態,就像汽車空擋時一樣。

其實,要讓荷蘭風車動起來非常簡單,但操作起來還是蠻費力氣的,畢竟是兩百多年前的產品(最早出現在公元12世紀)。在有風的天氣,用手動的方式轉動一大圓盤(平台上三角支架下大那個),裝有風葉的錐形房頂會緩慢轉動直到對準風向。然後風車工人把風葉上的帆布展開固定,鬆開刹車後風車就會迎風旋轉並帶動內部齒軸結構,把風力傳到石碾,輪鋸,或水泵(阿基米德螺旋)。進入風車房內(門票6歐),在隆隆滾動的巨大石碾旁,你會感到震撼和風能的威力。清風雖然拂麵而過,但收集在幾片巨大的風葉上能推動成噸重的碾輪或把大量的水從窪地排入運河



 
風車的內部是一係列的傳動機構,全是木製。所參觀的這個風車是個磨坊,碾輪把有色礦石碾成粉末,再用油料反複調勻後當作顏料出售,有的帶動盤鋸把圓木加工成木板,有的驅動水泵把積水從農田的溝凹抽走。今天電機要比這些風車強大的多,但電能應用問世前的年代,風車提供的動力還是很驚人的。風是清潔能源,今天風車和風力發電使這一古老智慧煥發青春。

看完風車,我們乘火車沿原路返回,中途在阿姆斯特丹總站下車,用餘下的時間在城裏吃個午飯,逛逛有“北方威尼斯”之稱的阿姆斯特丹。這個城市曾經輝煌一時,17世紀是世界商業,金融和貿易中心,世界上第一個證券交易所在這裏誕生。後來荷蘭帝國被大英帝國取代,國土一度被拿波侖的軍隊占領。現在的荷蘭是一個君主立憲王國,也是世人的熱門旅遊目的地。

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



 
達姆拉克大街上的有軌電車(中央大街,連接火車站和市中心的水壩廣場)

  
運河邊,門麵東倒西歪童話般的房屋

 
小巷裏人滿為患,餐館門前放著粉紅色自行車,不知道是為了吸人眼球還是另有含義,從這裏進去就是阿姆斯特丹最古老的社區德瓦倫(De Wallen),有著名的紅燈區。大麻在這個城市合法,據說,一些餐館的辣醬,沙拉醬或什麽醬享用後會"令人興奮",無樂自嗨,well, don't try it at home!  : ))

 
市中心水壩廣場

 
運河兩邊特征性的巴洛克風格建築

 
路邊停滿了自行車,政府鼓勵市民騎自行車出行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中央車站對麵的聖尼古拉大教堂(Besiliek van de HH Nicolaas 荷/ Basilica of Saint Nicholas 英)

自助一日遊,的確匆匆忙忙走馬觀花,毫無深度,沒入音樂廳,也沒進博物館,看完熱鬧就乘火車返回了在烏得勒支的酒店,對我們來說已經足夠。如果你對曆史有興趣,想身臨其境了解來龍去脈,就住下來深入遊,如果目的是來觀異國風情嚐點美食,講究的是效率第一,可以參考我們的"快閃"方式。

風語空靈 發表評論於
回複 '世界在我心中' 的評論 :

謝謝光臨!
世界在我心中 發表評論於
沒看過風車的內容,分享了你的一日遊,
風語空靈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油翁' 的評論 :

謝謝!以前隻見外觀(舊金山金門公園有個實尺寸模型,不知還在否),從未見過內部。荷蘭風車高峰時達數千個,主要用於抽排積水(沿海土地低於海平麵),兩百多年前想出這個辦法確實了不起。
油翁 發表評論於
風語空靈寫得很有趣,風車村的介紹讓人仿佛置身其中。看似簡單的操作背後,隱藏著風車的古老智慧和曆史積澱。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