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行記(11)——輝煌一時的曆史古城,龐貝

打印 (被閱讀 次)

那不勒斯

那不勒斯是一座繁忙的港口城市,也是南意大利最大、人口最稠密的城市。它具有2700多年的曆史,其老城區被聯合國文教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裏的老城區古香古色,博物館享有盛譽,同時它還是黑手黨的大本營。對於這樣一個城市我當然是很有興趣,但是鑒於一來我們時間有限,二來在這種大城市裏開車其實是不方便的,因此它並不在我這次行程中。對於這座城市,我們需要另外安排時間,專程住在這裏幾天,細細品嚐它的底蘊。但是既然從這裏經過,也不能過門不入,還是要下去看一看。那不勒斯老城區外地車是嚴格禁止駛入的,我們開著車在市區和港灣轉了轉,典型的蜻蜓點水,對那不勒斯有一個最基本和膚淺的了解。

那不勒斯是一座很漂亮的城市,街道整齊

山頂上是聖埃莫堡(Castel Sant’Elmo),是古代意大利南部的要塞

新堡(Castel Nuovo),那不勒斯王國第一位國王,安茹王朝的查理一世13世紀遷都至此,他請法國建築師設計了這座海邊宮殿城堡

蛋堡(Castel dell‘ Ovo)那不勒斯最古老的城堡,建造於公元前6世紀。12世紀成為西西裏王國的碉堡和監獄

海灣裏停泊著大型郵輪                           

巨人噴泉(Fontana del Gigante)                       

街麵不時可見花園、雕塑、以及曆史感滿滿的古代遺留

龐貝古城

龐貝 (Pampeii) 距離那不勒斯不遠,坐落於那不勒斯灣維蘇威火山 (Vesuvius) 腳下,是一座古意大利人建立於公元前7世紀的曆史古城。由於其有利的地理位置以及天然良港,原本的小漁村逐漸發展為城市,到公元前1世紀已經相當繁華。公元前80年龐貝被羅馬人占領,成為羅馬共和國的一部分。那時的龐貝繁華輝煌,街道整齊商賈雲集,富人在這裏定居享樂,南來北往的商人在這裏買賣貨物,水手們在這裏停靠休整。城市建有廣場、神廟、大會堂等行政機構,浴場、劇場、體育館等公共場所,還有引水道、蓄水池等基本設施。作坊店鋪眾多,按行業分街坊設置,包括市集、妓院、餐館、麵包房、屠宰場等等,以及大量的居民住宅,形成一個龐大的城市結構。人口達2萬多,是僅次於古羅馬的第二大城。不幸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發,這座輝煌一時的城市一夜之間被蕩為平地,埋葬在6米深的火山灰下沉睡了一千多年。

龐貝城建立在遠古時期維蘇威火山一次噴發後變硬的熔岩地基上,他們認為維蘇威火山是一座死火山,在這裏修建家園。建城的材料便是周圍取之不盡的熔岩石,人們用堅硬的石塊鋪路,中等的修牆,最輕的作瓦,蓋起了一座座大大小小的建築,開辟了一條條縱橫交錯的街道。不幸的是維蘇威火山卻是一座地道的活火山,經過長期睡眠後,火山開始蘇醒。公元62年龐貝城遭到嚴重的地震,這其實是17年後火山爆發前的預兆。可悲的是當時的龐貝人並不在意,地震後他們繼續修建他們的家園。居住區擴大了,宮殿和道路修複了,浴場也進一步擴大。到公元 79年維蘇威火山爆發之時,許多建築還在建設之中。一夜之間整個城市被蕩為平地,掩沒在6米多深的火山灰下。突然消失的城市不久便被人遺忘,一千多年過去,幾次人們摸到了它的邊緣,又與它失之交臂。1599年因開辟水下地道,被發現有雕刻的古牆,但並沒有引起重視。1709年的一次考古活動中,一塊刻有“龐貝”字樣的石塊被發現,人們以為這些隻不過是那不勒斯海灣沿岸古代遺址中的文物,並沒有意識到一座古城正完整地密封在他們腳下占地近65公頃的火山灰中。1738年龐貝的鄰居、古城赫庫蘭尼姆被發掘,龐貝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1748年在那不勒斯國王的資助下開始對龐貝進行發掘。經過幾個世紀的挖掘,這座羅馬古城在世人眼前展現出它本來的模樣。由於龐貝古城覆蓋的是火山灰(Ash)而不是熔岩漿(lava),城市結構、街道以及許多建築都完好保存下來。龐貝是世界唯一一座完全保持原始模樣的城市,它的時間停止在火山爆發的瞬間。參觀龐貝古城就好像穿越回到兩千多年前,為我們了解古羅馬人的生活、社區、建築提供了最直觀的曆史資料。

開車抵達龐貝,很快找到我所預訂的團隊。導遊是當地人,英語講得非常流利和清楚。她告訴我們當時的龐貝已是一座非常繁華而且很現代的城市,城市內有縱橫交錯的街道,寬大的中心廣場,以及排列整齊的建築,包括商鋪、酒吧、妓院、洗浴中心、別墅、神廟和劇場等等。由於埋葬在火山灰下,整個城市結構保存完好。我們在遺址中看到的一切都是original,是原汁原味的古龐貝城。古城分為9個區域,如果將整個遺址走遍至少要花大半天的時間。我們一邊聽著她介紹龐貝城的曆史,一邊跟著她走進古城。

城門,龐貝有三座城門,我們所走的城門因為靠海,叫做海門Porta Marina, 從這裏可以看到那不勒斯灣的海岸線

兩千年前的古城門居然有如此的厚度                                               

富裕之路(La Via dell’Abbondanza)是龐貝的主要街道,也是最熱鬧的街道,街道兩邊坐落著一排排商店和民居,導遊教我們怎樣區別商鋪和民宅。街邊的人行道高出道路,街道上有牛馬車的車轍印,川流不息的牛馬車不免會留下糞便和泥土,高出的人行道可以保持人們腳下清潔。街道邊還有一行細小白色石子鑲嵌的線條,據說這是用來指路的,特別是在黑夜白色石子比較顯眼,能夠指引進城的水手到達想去的地方。                                         

城市內大街小巷縱橫交錯,道路中間還有提供行人過馬路的橫道線(圖b)

街道邊有用於指路的白色小石子鑲嵌的線條(a),還有蓄水池(b,c),下水道(d),生殖器形狀的路標(e),和水管(f)。他們用水管將蓄水池的水引入民宅,兩千多年前就已經用起了自來水                                

中心廣場,古羅馬城市的市場和神廟總是在一起,這裏既是城市的經濟中心,也是政治中心。廣場中央是露天市場,旁邊還有一個室內市場。周圍是神廟,古羅馬信奉多神教,所以廣場周邊有好幾座神廟。主神朱庇特神廟自然是最大的,另外還有阿波羅神廟,奧古斯塔神廟等,如今這些神廟都隻剩石柱遺址。

兩層樓的商業大廈,當地生產的葡萄酒、以及來自各世界地玻璃製品、東方香料等商品都可以在這裏洽談成交

朱庇特神廟(Tempio di Giove)廢墟                 

尤馬奇亞大廈(Ediffieio di Eumachia)根據柱廊上的銘文,這座建築是按照維納斯的侍女,洗衣婦的保護神尤馬奇亞的旨意建造                                  

廣場的遠方可以看到維蘇威火山,自從公元79年大爆發掃平龐貝城後,一千多年來又相繼爆發過幾十次,最近的一次是在1949年

市政中心大會堂廢墟坐落在廣場的另一端與朱庇特神廟相對                                          

阿波羅神廟Tempio di Apollo),是龐貝城最古老的神廟,建於公元前6世紀, 公元前2-3世紀進行修繕,神廟中發掘出阿波羅和他的雙胞胎妹妹戴安娜兩座青銅像,是珍貴的希臘時期雕像,原件保存於那不勒斯博物館,這裏的是複製品                          

大會堂(Basilica),是城市的政治中心,內設法院和市政廳。人們在這裏舉行各種活動,如召開集會,進行法律審判,舉行交易會等等。會堂內有一座高大的講演台,地方官在講演台上發布官方公告和向市民發表講話。龐貝古城處於羅馬共和國時期,城市的領導者通過競選奪得席位,參選人在這裏講演、拉票、以及雙方對陣闡述各自的執政綱領。

商鋪,商鋪是除了住宅外最多的建築。商鋪的類型很多,囊括各種各樣的服務行業。有些商鋪的外牆上有壁畫裝飾,有些還殘留著字跡。導遊告訴我們這些都是和競選有關:參選人將自己的競選宣言和執政理念寫在牆上,房主也喜歡將自己喜歡的參選人的名字寫下,作為對他們的支持。除了競選拉票,有的商鋪外還有商業廣告性質的文字。左上,商店外牆上的神像;左下是餐館,台子上的大罐子稱為dolia,用於飯菜保溫,龐貝有80多家這樣的餐館;右,洗衣房,外牆上隱約可以看到商店的廣告   

妓院,龐貝是一個尋歡作樂的城市,據考古,龐貝有41家不同檔次的妓院。導遊帶領我們來到一家位在窮人區的下等妓院,主要為水手們服務。妓院坐落在一條窄窄巷子的盡頭,地麵有白色小石子指路線。妓院規模不大,分割成許多小間,每個小間僅一張床大小。牆上貼滿了春宮圖

洗浴中心,如果說剛才看到的妓院是下等人去的地方,那麽我們下麵看到的洗浴中心絕對是有身份人去的地方,當然還有更高檔的,最有錢的人有自己的私人洗浴間。斯塔比亞尼浴場(Terme Stabian)是龐貝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洗浴中心,建於公元前2世紀。這座建築沒有在火山爆發中倒塌,天花板、壁畫都保存完好。洗浴中心規模龐大,修建得很奢華,穹頂天花板上的裝飾很漂亮。洗浴中心是男女分開的,分為換衣間、冷水浴、溫水浴、熱水浴(類似今天的桑拿)。龐貝共有5座公共洗浴中心,反應出洗浴是古羅馬人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他們在這裏清潔身體、放鬆心情,以及進行社交活動。從這些洗浴中心可以看出早在世紀初,龐貝居民過著非常現代的生活,他們享有現代設施,如集中供冷、熱自來水,他們的生活標準是20世紀50年代之前所無法企及的。

浴場外的柱廊,牆上還殘留著壁畫

柱廊對麵建築外牆上的雕刻                              

劇場,龐貝有兩個劇場(Theater)和一個競技場(Amphitheater)。劇場一大一小相隔不遠,大劇場為普通民眾所用,而小劇場隻對少數有特權的人開放。Amphitheater,開始我不知怎樣翻譯成中文可以比較貼切區別它與theater的不同,最後覺得用羅馬競技場比較合適。它和劇場theater的主要區別在於前者是傳承於古希臘,呈半圓形,需依山而建,而競技場呈圓形,是羅馬人的創新,它不再依賴於山坡,而是采用高牆和階梯達到座位逐漸升高的效果。龐貝的這座競技場建於公元前70年,為紀念龐貝成為羅馬殖民地而建,是世界上最早的劇院。它可容納2萬多人,相當於整個龐貝城的人,而羅馬的鬥獸場則是龐貝劇院的更近一步改良和提升。

從這個角度,可將兩個劇場盡收眼中。大劇場(左)和與之毗鄰的小劇場(右),它們建於公元前2世紀,大劇場可容納5000人      

小劇場隻能容納1500人。小劇場有頂,觀眾不會受到天氣的影響,隻有上等階層才能進入   

羅馬競技場坐落在古城遺址的另一邊,由於時間關係我們並沒有過去,網上找來兩張圖片可以看出它與劇場的不同之處

劇場旁的體育館和角鬥士學校                                           

民居,民居當然是分為三六九等的,富人的別墅有天井,庭院,內部裝飾有壁畫和馬賽克瓷磚。上層階級的住宅有明確的布局,入口大廳中間的天井用於蓄水和照明,中間的蓄水池用於收集雨水,對麵上接待室。穿過大廳有臥室、餐廳、儲藏室等房間環繞,房間內通常裝飾華麗,牆壁上有色彩鮮豔的壁畫。後庭是花園。窮人的房屋要小很多,布局也很簡單。 

這是一座當時的地方官的住宅,很是雄偉華麗                        

別墅各房間的裝飾                                 

別墅的後庭院是柱廊包圍的花園                                             

某一房間內的壁畫,色彩依然鮮豔                

屍體,在龐貝城的挖掘中發現了2000具屍體,他們保持著死亡時刻的姿態。關於他們的死因,原先認為是大量火山灰造成的窒息,後來的研究發現他們死於火山爆發時產生的高溫,將近500度的高溫瞬間讓有機體迅速濃縮死亡。科學家們用石膏填充他們的身體,還原出他們臨死的狀態。當時龐貝大約有2萬多居民,所幸火山爆發前一周出現小型地震,引起斷水等情況造成生活不便,使得大部人出城離開,隻留下2000人還在城裏,他們大多是貧民和奴隸。這個屍體是在一座大型洗浴場的走道上發現的,其身份為女奴

下圖是一富人家的一個房間,屍體是在這個房間裏發現,據研究人員推定他們是最初災難發生後過來行竊的,卻被埋葬在接踵而至的更大災難裏                                                              

看完龐貝古城,我們驅車前往阿瑪菲海岸(Amalfi Coast)。一路沿山路不停攀升,終於來到山頂,海岸線出現在眼前,山腳是大片建築。一時間我一陣恍惚,仿佛站在2000年前的維蘇威火山頂,山下的城鎮就像是火山爆發前的龐貝城,那樣一座繁榮興旺的城市一瞬間被抹平,不得不心存畏懼,人類在大自然麵前是那麽的渺小。

銀月亮 發表評論於
剛剛去過、還爬到維蘇威火山的頂上了。
北京_01link 發表評論於
謝謝分享。看得真仔細,匆匆遊過半天,遠沒有博主認真。
frombjwithlv 發表評論於
剛剛去過,在裏麵呆了一整天,有點遺憾沒去Naples的博物館和另一處遺址。下次去。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