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我專門趕時間,來到法拉盛市政廳評彈演出廳門口等票。我連磨帶等四十多分鍾,才在開演後弄到兩張預留票,
這是一場售票演出。演出前兩日,我是在中文報紙上看見這場演出消息,手機照相,但因其售票信息隻有地址電話,沒有網絡售票方式。 我沒有時間專門跑腿去買票。就於演出當天約女兒一起, 在演出廳前侯票。功夫不負有心人, 終於給我們一同侯票的四五人等到了些預留票。我也判斷過, 雖然上海評彈劇院正式演出機會難得,但紐約聽懂評彈且對評彈感興趣的人也有限,看到那日中文報紙知演出時間地點的人也有限(同侯票的某大姐,提前四小時到那裏等票。她說打了多次電話,總沒人接)。 總有預留給各方麵頭頭腦腦或新聞界的票有可能多餘。 實際如我所想,上海同鄉會預留的票確實有人沒來, 開演四十分鍾後賣給了我們!
這場表演是法拉盛市政廳一個小劇場演出的,約能容納觀眾四百人。 據我觀察,觀眾中中老年居多,且江浙紐約裔居多。 我聽見兩位老阿姨從康州趕來。我 又與前座父女兩人聊天得知他們是道地蘇州人,聽評彈曆史分別是七十年和五十幾年。他們還回問我吳儂軟語我聽得懂嗎? 我答到有字幕都懂的。而且有些念白啊唱腔啊,跟評劇相似。 我沒說絮叨的是,中國戲劇曲藝文化很多相通的。我聽藝員演奏琵琶伴奏, 想白居易在*琵琶行* 裏描述琵琶女在江舟中演奏琵琶時聽她琵琶曲的感覺_*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我看藝員表演到激情處, 站立起來,有身手有比劃做身形, 跟戲劇舞台演員的舞台動作一樣精彩傳神。我觀藝員表情豐富, 形神兼備的表演,想起中學課本裏*柳敬亭說書* 中對明朝有名的說書藝人柳敬亭說書表演時情形的描摹_ 他用一張嘴描摹出千軍萬馬的聲勢, 他用男子一人之身刻畫男女人物以及他們至情至性之時。 這評彈藝員們也是有這般本事的人啊。
他們演*長生殿*裏*絮閣*一段兒, 描摹唐明皇背著楊玉環到絮閣與梅妃幽會裏即向往有矛盾的心思。他們演*玉蜻蜓*裏* 庵堂認母*一段, 刻畫從未見過麵的母子(老年的尼姑母親和新科解元十六歲的青年)頂著世俗壓力彼此見麵的過程及種種內心震顫 。甚至,評彈團有創新,他們會用評彈唱*聲聲慢**花好月圓* 等歌曲。他們會及時編排出評彈版*繁花*片段, 讓寶總汪小姐李李小姐以活靈活現的聲音樣貌出現在紐約觀眾麵前。 真是親切可人可意的安排。上海評彈劇團可真是有心啊! 以他們的活泛,走到世界各地都會受到各地華裔的歡迎!
另外囉嗦一句的是,上海評彈劇團的若幹位藝員,專業精湛, 台風穩健,著裝是精美的長衫及旗袍。演員們大多正當壯年, 身形樣貌化妝發型都很出色。在紐約多年, 看多了中老年華裔演員的演出, 頭一次看見整體這麽齊整出彩的隊伍。就連台下的江浙裔觀眾, 大多數也是極重視儀表衣飾, 比一般中國文化演出的觀眾群比明顯講究



一些。有派頭! 如大媽們頭發專燙大卷。很久沒看見這麽講究的國人大媽們了! 大叔們看著也斯文精神!這也許就是*繁花* 裏爺叔說的上海人出門講就*派頭,噱頭,苗頭*。沒那麽誇張啦。 也許出門講究儀表以融入上海人血液裏了。 我大約1995年到上海出差,得空逛*上海大世界*遊樂園時, 碰巧遇到那天是聾啞人專場: 我從沒看見那麽多體體麵麵幹幹淨淨文雅有禮的聾啞人群體。 他們不一般都是嘴歪耳斜,穿著破爛,被人鏈著管著的樣子嗎? 怎麽上海的聾啞人樣子這麽好有自己尊嚴。後來我意會出, 上海人要體麵,上海市經濟發展得好, 即使本市的聾啞人也被照顧得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