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那片海 ——讀《老人與海》

用詩一樣的激情去擁抱詩一樣的生活!
打印 被閱讀次數

《老人與海》是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 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一部舉世公認的經典小說,也是他寫作生涯的巔峰之作。這是一部深具內涵和寓言的小說,作品通過一個漁夫的故事,深刻揭示了人們在逆境中戰勝困難的意誌和決心——“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 ”(一個人可以被摧毀,但是絕不能被打敗。)

 

古巴窮困的老漁夫聖地亞哥(Santiago)已經84天沒有捕到魚了,對於一個以捕魚為生的人來說,連續將近三個月空手而歸意味著彈盡糧絕山窮水盡的致命威脅,鑒於如此倒了血黴的惡劣處境,那個原來一直追隨他的小孩馬諾林,也被父母安排到了別的地方。

 

經過思考,聖地亞哥決定再次出海,而且遠離海岸,深入大海。一切準備就緒後,他獨自一個人揚帆啟航。

 

功夫不負苦心人。這次出海,他很幸運地釣到了一條18英尺(約5.5米)長、體重一千五百磅的巨大的馬林魚(Marlin),這是他生平第一次釣到如此大的魚,他喜出望外,激動萬分。然而這條大魚卻難以被製服,它拖著船往深海裏走,老人死死拉著大魚不放,即使在沒有武器,沒有助手,左手抽筋的條件下,他也沒有絲毫的退讓和灰心,他們之間展開了你來我往的生死較量。

 

老人憑借多年的經驗竭力控製著馬林魚,隨著這場拉鋸戰的繼續,老人攜帶的淡水也喝完了,為了保證體力能繼續支撐下去,他隻好以生吃魚肉來充饑。經過幾天不懈的搏鬥,老人終於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殺死了那條魚。

 

然而這條魚實在太大了,以至於他的小船裝不下,於是,他把魚綁在了小船的旁邊準備拖回家。

 

可是在歸途中,馬林魚的血腥味不幸被鯊魚發現了,它們成群結隊地圍繞著小船開始肆無忌憚的掠奪他的收獲,聖地亞哥奮不顧身地去擊退鯊魚們,他用盡了所有的武器:魚叉(沉入了海底)、刀(刀刃也折斷了)和船舵把(被拍斷了)等,以至於到最後赤手空拳,就像孫悟空丟了金箍棒一樣陷入了更加被動的境地。

 

臨近深夜,精疲力盡的老漁夫回到了港口,回到了自己破敗的家中,而和他一起歸來的卻是被鯊魚蠶食的那隻巨大的馬林魚一副可憐的骨架。

 

雖然聖地亞哥又經曆了一次刻骨銘心的挫折,但他並沒有感到沮喪,沒有怨天尤人,他甚至都沒有機會去表示遺憾,他自我頓悟、自我反省地說:海裏有我們的朋友,也有我們的敵人隻怪我出海太遠我們得弄一支能紮死魚的好長矛,經常放在船上… …”

 

老人雖然失去了來之不易的馬林魚,但他那契而不舍的勇氣和頑強鬥爭的意誌贏得了包括小男孩馬諾林在內的其他漁民的尊敬和認可。經過短暫的休整,他和小男孩又在醞釀著下一次的出海… …

 

故事雖然講完了,但是聖地亞哥老人以及他賴以生存的大海卻留給讀者海闊天空的想象。

 

在我看來,這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至少帶來如下幾個方麵的啟示:

 

1.困難與挫折是人間常態。無論誰、無論在人生的任何階段都不免會遇到倒黴的時候。按常理,經驗豐富的老漁夫怎麽會連續那麽長時間居然捕不到一條魚呢?然而這卻是事實。現實就是如此殘酷無情。

 

2.永不言敗。老人雖然遇到了困難,但他在那樣逆境中仍然懷著必勝的信念積極尋找出路,即便是屋漏偏遇連陰雨”——好不容易捕捉到的大魚卻被無情蠶食,他不但沒有氣餒和放棄,反而憑其優秀品質堅持和毅力,選擇了繼續前行。

 

3.超越自我。老人單槍匹馬一人出海,麵對如獲至寶的龐然大物和鯊魚的輪番圍攻,他孤軍奮戰,血拚到底,同時這也凸顯了他在如此處境內心的孤獨和無奈。然而,正是通過這場激烈的搏鬥,他戰勝並超越了自我。

 

4.人與大自然。故事中描寫了大海中鯊魚的瘋狂和風浪的猛烈,這些都讓主人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無情和威力,從一個側麵也反映了人類在自然麵前的渺小和脆弱。

 

《老人與海》是一部實至名歸的優秀作品,它無疑對於眾多讀者的生活和成長都產生重要而深刻的影響。

 

黃昏,佇立在觀賞落日的遊船的甲板上,眺望著沒有盡頭的流向大海的靜靜的Hudson River,我在想,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那片大海,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或風平浪靜,或波濤洶湧;或潮起潮落,或驚濤拍岸… …而且,每個人在現實中又何嚐不是主動或被動地扮演那位老人的角色?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親愛的讀者,你心中擁有怎樣的大海?你將會成為怎樣的老人

 

7/22/2023 Albany USA

北美原野 發表評論於
回複 'x瀟瀟' 的評論 : 謝謝老師!的確,賞讀名著收獲格外大!
x瀟瀟 發表評論於
喜歡【老人與海】,寫得很好!
我也常常想到老人遇到大魚的時候:“我是人,我有智慧!我可以戰勝它!”
世界名著的魅力永遠不會削減,多看名著,多智慧,多勇氣,好作家作品中教我們怎樣做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