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泰丸-充滿醫家智慧與人文關愛的傳世名方

趙睿 (2023-05-08 20:40:37) 評論 (4)

(洋洋萬言,文字無法盡錄,完整內容請點擊收聽語音)

交泰丸有很多同名異方,在《萬病回春》、《脾胃論》等中醫書籍中都有同名方,但組成不同。本文所提及的交泰丸最早出自明代醫家韓懋《韓氏醫通》,當時僅在書中提及黃連、肉桂兩味藥有交通心腎的作用,不曾命名。及至清朝醫家王士雄,撰寫《四科簡要方》時正式把肉桂黃連方收錄其中,並命名為“交泰丸”。

“交泰丸”與“兩儀煎”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蘊含天地相互良性交通,達至“泰“之意境,但又各有精妙之處。

交泰丸中兩味藥,肉桂和黃連。其中肉桂歸於腎經,性熱,可溫陽;黃連歸於心經,性苦寒,可清火。

易經中,心為離卦,腎為坎卦,傳統中醫將心腎交通的狀態視為”水火既濟“。

圖片

道家有雲:從來離水配坎火,中有黃婆相調和,黃婆即指脾胃。作為輔型劑隱藏於交泰丸中的蜂蜜恰好歸經於脾胃,協助肉桂和黃連,將坎水中的一點真陽放入離火,使離火變為乾天,將離火中的一點真陰放入坎水,使坎水變為坤地,最終將水火既濟變化為地天泰。由此可以看出,“交泰”並不是在形容一種狀態,而是在指明交易變化的過程。

圖片

交泰丸與兩儀煎的共通之處在於組方靈感都來自於天地,體現“泰”的蘊意。兩儀煎用高貴的藥材直接蘊含地天交泰的狀態,然而在古代的現實生活中,並非所有人都用得起人參、熟地這樣名貴的藥材。因此,韓懋和王士雄基於對“易”的深刻理解,和對窮苦百姓的關愛,效法兩儀煎的作用趨勢,使用肉桂、黃連代替人參、熟地,並用巧思在做成丸劑的過程中加入蜂蜜,使蜂蜜成為水火相交的媒介,進而達到地天泰的美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