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鳴真教授:投身醫學,同窗戀人(1)》
文/若敏
【緣起:跨越時空的醫者記憶】
2025年春天,印第安納州一位華人記者的采訪視頻,
(慶祝95歲生日)
1980年,我懷揣著青春夢想踏入同濟醫科大學(
(胡培怡學姐給母親李鳴真教授慶祝95歲生日,親手製作了蛋糕)
歲月如梭,我在美國定居多年後,在校友會上與胡培怡學姐相識。
(李鳴真教授與女兒胡培怡醫生)
翻開李鳴真教授的履曆:70餘篇學術論文,7項科研課題,
【家世淵源:從漢陽師爺到漢口布商】
李鳴真(原名李明珍)
父親李邦型(字少侯)是家中幼子,家境一度衰落。少年時,
在《武漢市工商業誌》中,李邦型被記載為“誠實商人”,
家道中落後,母親雖不識字,卻堅信“讓女兒讀書上大學,
(姐妹合影,左:李鳴真(明珍),右:李席珍)
(左:李席珍(83),右:李鳴真(82))
在那個年代,女孩能讀到高中已屬不易。李鳴真自幼聰慧好學,
1948年高中畢業時,家中已無力支撐更多的選擇。麵對就業、
盡管她總自嘲“粗枝大葉,不像個細心的醫生”,但為了家人,
(就讀中南同濟醫學院時照片)
在醫學院的高考中,她數學拿了滿分,
姐姐李席珍也考入武漢大學生物係。
【上海實習:嚴師出高徒】
1954年,李鳴真被選派到上海同濟醫院婦產科實習。初到上海,
在同濟醫院,她遇到了兩位影響她一生的恩師——
一次,她漏記了病曆中關鍵的搶救細節,被黃教授嚴厲斥責:“
一次,她把“100/60 mmHg”的血壓報成了“60/100”,險些誤導了手術方案;
還有一次,她值班時沒注意到新生兒臀部紅腫,被厲聲質問:“
這三件“小事”,成了她職業生涯最深刻的教訓,也讓她明白了“
實習再苦,她也沒丟下熱愛的運動。工作之餘,
此外,她還是院籃球隊的主力隊員,征戰上海市級比賽。
【青春裏的那束光:醫學院的同窗戀】
李鳴真常說,自己這輩子最大的幸運,
兩人同是中南同濟醫學院的高材生,成績出眾。李鳴真是出了名的“
(胡佑華姊妹兄弟7人合影,紅圈為胡佑華)
胡佑華出身武漢名門,祖父胡蘭亭是辛亥革命先驅,
(武漢大學醫學院籃球隊,李鳴真前排右三,胡佑華後排右一,女子籃球隊的教練)
(武漢大學醫學院排球隊,李鳴真前排右一,胡佑華後排右二)
1954年,兩人一同被派往上海同濟醫院實習。
實習津貼微薄,每月26.5元,要交14元夥食費,
兩人的愛情,就藏在一頓頓簡單卻溫暖的飯菜裏。最奢侈的約會,
那段實習雖短,卻成了此後一生最難忘的青春片段:
(李鳴真教授和胡佑華教授的結婚照)
1956年,兩人回到武漢,攜手步入婚姻。在隨後的幾十年裏,
(感謝李鳴真教授和胡培怡醫生提供資料和照片,感謝印州華報的視頻采訪和文章)
(完稿於2025年7月16日,美國亞特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