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jingGirl1

BeijingGirl1 名博

國內退休海外養老+挑事造假不誠實

BeijingGirl1 (2023-05-07 05:43:07) 評論 (152)

這些天,WXC 上寫回國內和國內事的文章很多。 各種國內的生活照, 平常的街景,平民食堂、公園、商店;實實在在,充滿人間煙火氣,反映了國內的部分真實生活情況。 當然也有高大上照片。 豪華旅館、美食甚至公墓。 這些並不是發照人的日常生活, 更不是一般百姓的生活, 不過看個新鮮罷了。 雖然去餐館吃飯大家還是有的。

前兩天, WXC一位回國去探親的網友, 在博文裏感慨說, 國內發展得真是好哦。 在我的博文裏也有留言說 “這次回國,真得覺得中國好好呆著也很好啊“。 以前經常看到WXC有文章說,退休以後回中國去養老。 至少可以每年像旅行一樣回去待一段時間吧。

其實反向的退休養老也是有的 - 在國內工作退休了,在美國,或者海外其他的國家養老。 這次疫情三年, 文城也有網友暫留美國生活了。 還在美國買了房子。 昨天和一位朋友電話中說到這事, 現在一切都是很方便的 。

朋友是獨女,母親退休後, 就有時間住在國外和孩子在一起了。 現在國內的薪金、退休金都是直接打到銀行卡上, 銀行卡當然掛鉤國內的銀行賬戶,可以隨時兌換美金歐元澳幣等,然後電匯出來到她的美國賬戶上, 這個在網上和手機上都可以操作,非常方便。 不過電匯的手續費是按每筆收費的。 

朋友問我美國電匯的手續費是否是統一? 不是的。 每個銀行有自己的規定。中國銀行到美國銀行的錢, 通過 swift 係統進入美國相關的銀行, SWIFT 碼一般 8-11 位數,前幾位帶有銀行和地域的信息。 大銀行對自己的分行都有相應SWIFT 碼,一般由後幾位數字來表示。 swift 是金融界工作的人基本常識。居然有“經濟專家”還專門學習發帖。

比如摩根大通的swift 碼, 前幾位常是 CHASUS,美國銀行的就是 BOFAUS, 這些銀行海外也有支行。 所以 US 是在美國的機構。 摩根大通的 swift 之後位數的 UX (如U2、U3等)常表示紐約的銀行, 再後麵就是代表各支行分行的碼或銀行自己內部的分支係統。 大銀行的錢可以直接進入相關的支行分行。 小銀行可能沒有, 一般進入總行, 再根據賬戶轉。 不過小銀行一般區域性很強。 總行有個swift也就夠用了。

上個世紀80年代, 中國的金融係統還很不發達, 很多國人別說銀行卡,家族裏77級的大學生說,課堂上講經濟學說信用卡,教授自己說沒見過。 90年代出國的留學生,還不是出國後才有自己的信用卡。 那時如果領退休金,還需要通過中國領事館,公證認證什麽的很麻煩。

我專門查了一下。 1991 年 後開始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 “離休、退休、退職的歸僑、僑眷職工出境定居的,其離休金、退休金、退職金照發。”。 但需要使領館各種公證認證。 2004 年 和2007年 又有更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實施辦法》。 不但各種養老金退休金照發, 並且“可以委托他人領取”。 但要辦一個相關文件,據說還算方便。

不論是拿中國退休金在海外養老, 還是拿美國退休金在出中國養老, 都需要注意所生活國家的法律和規則。 比如朋友就知道一位意大利華裔, 每月可以領取500多歐元的低保福利, 他拿著錢回中國定居, 很少再回意大利, 結果收到意大利社保局的掛號信, 信中說就低保金領取問題,要求到社保局麵談。

這位先生匆匆回到意大利,按規定提交了材料,不料得到答複說,社保局已暫停低保金發放,並已向法院提起訴訟,鑒於其長期不在意大利居住,請求終止他的一切社會福利。 他還聘請了律師打官司,結果敗訴。當地法院下達司法裁定,支持社保局請求,永久停發低保金,並取消一切福利。

在美國養老的華人, 我想需要注意的一是按時交稅。 即使你的收入不夠美國交稅門檻,還是要按時申報。二是在中國領取退休金的事情不要出岔子。 這個坦白說, 最怕同單位或知根知底的,有人犯了紅眼病, 去舉報。 但中國的政策在那裏, 隻要自己沒有貪腐問題就不怕的。

異國養老,可能最擔心的就是醫療問題了。 為寫文我專們查了一下。 美國65歲以上的人有Medicare。 其滿足條件為 - 1. 65歲硬條件。 2. 美國公民。 3.美國綠卡,並且在提交 Medicare 申請的月份之前連續 5 年居住在美國的外國人。看來想要這個Medicare的綠卡人士, 要提前準備才好。 連續5年居住, 我想是居住美國每年超過半年, 這個知道細節的讀者可以補充說明。 

美國的華人生活一般都是不錯的, 家人出來養老就非常可能。 像我知道的國內大學教授, 退休後5位數的退休金, 如果是兩個人的退休金,在美國生活有房子住的話, 可以很愜意。 這樣是在美國花中國錢, 支持了美國消費和經濟; 還能圓了親人相聚的願望; 並減少了中國人多擁擠的壓力; 一舉三得,應大大提倡和支持。

上次寫人民幣國際化, 有人說在美國試驗了,不行。 這也太沒有金融常識了,咋還好意思出來說泥。 美元流通全球,可你就是在英國也不能花美元,明白不? 你在中國外,當然不得使用中國貨幣。各種卡和APP靠著網絡整到美國來了, 如果接受人民幣, 是軟件的功勞,你的方便;不能接受是正常。 不過在中美國一般的銀行, 人民幣和美元都是可以互相兌換的,銀行也得賺錢啊。 如果你有中國的銀行卡,賬戶裏有人民幣,在國外很多銀行的 ATM 機也可以取成當地貨幣。 中國的信用卡,很多也可以在美國用, 就像美國信用卡有些可以在中國用一樣。  

後記: 樹欲靜而風不止。 總是有人跳出來挑事兒。  以文城領袖自居, 好為人師,打著“道德”的幌子, 大肆欺騙,以打假的名義造假。  這篇文下麵有網友留言說:

"有的人口口聲聲說要做好自己,但不知為什麽不貶低別人就怎麽也做不好自己。回國旅遊散文,卻不三不四的變成領導視察報告,竭盡貶低之能事。

“說別人是吹牛欺騙,自己才是撒謊專家。一會兒說自己的公公是二戰法庭的主審官,一會兒又吹公公是美國普渡大學工程博士、教授。有普渡的書呆子連忙問其公公是哪一年的校友,其回複都沒有,回頭就把文章刪除掉了。不知道是其本人能幹還是其婆婆厲害給其找到那麽多的公公。還有,一會說中國的文化部長是其證婚人,一會兒又說複旦大學校長是其證婚人,真搞不懂其結了幾次婚.”

“自己撒謊[無]誠信,反過來卻指責別人欺騙,是不是欺負別人是新來文學城,對其不了解?”

“現代社會各行各業都是和標準比,甲方不能吹虛自己公司有錢,有花頭,而是你的產品達到什麽標準才來和乙方比。自己的文章寫的囉哩囉嗦,說話疙裏疙瘩,敘述文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亂竄,辨認文沒有針對性,詞不達意……,還好意思整天叫板大師級的博主,就拉倒吧。”。

我沒看所有的 “領導視察報告”, 看了開頭不讓進門的一篇, 想了解GCD怎麽個管控法。 艾瑪,跟“我爸是李剛” 有一拚,還是沒被保安買賬。 看樂我了。  也是, 沒在正經大學校園裏度過經年的人,身上哪有書卷氣? 哪了解大學校門疫情前早就有的“管控”? 這樣無知又不守規則的人, 還想以勢壓人,談誠信談民主, 騙誰呢? 虛頭巴腦,短視偏見,發一堆照片蒙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