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急診

打印 (被閱讀 次)

因為一個小小的意外,星期天12月4號下午去醫院看急診。

即使是除開疫情的原因,我也是有好多年沒有去過醫院了。所以這一次感覺有點兒新鮮。

進了急診部的大門,迎麵是一張桌子,掛著一張紙,“在此登記”。我直奔過去,隨即被告知去傍邊的機器拿號,然後到側旁的休息廳等著叫號初診。我拿到的是108號,當時叫到了102號。

加拿大醫院的急診,因等候時間長而名聲遠揚,飽受抱怨,備受批評。我做好了等到半夜的準備,但看著手裏的號,心裏覺得應該不會等太久。

初診台有三個窗口,前麵長長的走廊裏,老老少少坐著大約三十幾個人。這時是星期天傍晚5點多鍾,醫院以外所有的醫療診所即便是walk-in此時也都關門了。急診室裏的人真不算多。

大概20分鍾後,叫到我了。接待我的是一位男護士。檢查了我的醫療卡後,一邊問我為什麽來看急診,住址、聯係電話、過敏史以及是否有新冠症狀等等,一邊將聽到的輸進計算機;而同時,一位女護士給我量血壓,測體溫和血氧飽和度。5分鍾的樣子,初診結束。男護士告訴我說,去微創傷(minor treatment)處理部等候診治。

按照護士的指引,轉過一個角,又拐一個角,找到了微創候診室。剛剛坐穩,定下了神,便聽到外麵有人拐著彎兒地叫我的名字,趕緊答應著出來。一個胖胖的護士小姐姐,領著我到了一個用銀灰色布簾分隔著的單間“候診室” 。裏麵一張灰藍色的軟麵的診床,頭部可以支撐起來,通體已經鋪好了一次性使用的白紙。護士小姐姐給了我幾分鍾,讓我安頓好,躺下,然後過來給我打破傷風針。看著她有條不紊地備藥,不緊不慢地擺弄著的那個細長閃亮的針頭,我沒話找話地說,為什麽我們都怕打針呢?她居然說,她也怕打針,每次打針,不敢看,把頭扭得遠遠的。但是給我打針,卻不見她有一絲的猶疑,輕輕地一點,打完了。貼上一條創可貼,告訴我,一會兒醫生會過來看我。

我進來的時候,看到這一排共有四個“診室”,現在都滿了。緊挨著我的,是一個玩滑板摔得滿臉是血的十四、五歲的男孩子和他媽媽;再過去,是一個在樓梯上摔下去的女人;再過去,是一個年輕爸爸,帶著一個兩歲左右、眼皮腫腫的可愛的小男孩兒。

今天值班的是一個印度裔醫生。他也許有一個很長、很複雜的印度名字,但他自我介紹說,是BO醫生。

被診治的順序是先來先診的。每看完一個病人,BO醫生走到走廊裏的一台計算機前,對著麥克口述,記錄病人就診原因,他的診斷和醫囑。

終於輪到我了。他簡單重複了一下我來的原因,再一次詢問我是怎麽傷的,“你覺得你需要縫針”?我說是的。看了我的傷口(右腳踝內側,約一寸長的創傷),摸了摸我的腳掌和腳麵,應該是確認有沒有傷到神經。然後說,我們需要麻醉一下,清洗、消毒,然後縫針。“我馬上回來”。他又走回到計算機前,嘰嘰咕咕說了幾句。隔壁那個男孩子在和護士小姐姐大聲討論著接下來的幾天應該注意的事項,沒聽清BO醫生究竟講了什麽。

然後,BO醫生從旁邊一個開放的工作間裏推出來一個小車,上麵放著一個鬆鬆折疊著的綠色大布包。我脫口說,“這都是給我用的”?“別擔心,很簡單,很快的”。然後是一波連續的操作:從一個小包裏取出一隻帶著彎曲細針頭的粗針管,告訴我一定不要動,數了一二三,然後將針頭插入傷口周邊的皮膚,推出針管裏的藥液;然後沿著傷口,一點點推走,是麻醉;然後又拿出一個小的透明的軟瓶子,在傷口上充分擠上一些透明的啫喱狀的液體,應該是酒精吧。

略等了兩分鍾,BO醫生回來,準備縫針。我不放心地追問了一句,應該沒傷到血管吧?(附近有兩條清晰可見的靜脈)BO醫生說,如果傷到了血管,你就會狂出血了,就像電影裏看到的那樣了。哈哈,我忍不住笑了。

縫針的過程很順利。雖然我不太敢看,但還是時不時地瞄一眼。BO醫生手法很熟練,動作準確,柔和,兩把剪子配合著,穿引著一條黑線,打結,剪斷。不到5分鍾,縫完了。一共六針。

BO醫生的醫囑讓我有些不能理解。他告訴我,每天要用清水衝洗傷口,拍幹,塗上消炎軟膏。護士小姐姐也這樣說,略有不同的是,她說頭兩天不要洗,以後就可以天天洗了,而且一定要洗。這與我曾經知道的醫護常識很是不同——傷口不可以著水,要保持幹爽。BO醫生說,在這裏,我們要求每天要清洗傷口。

BO醫生說話不帶一絲的印度口音,應該是“土生土長”或者很小移民來加拿大的。由此可以推斷,他應該是加拿大醫學院培養出來的醫生。也許正如他所說,在這裏(加拿大),外傷的治療和康複要求是不一樣的?

臨走時特別問了BO醫生是否需要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回答很幹脆,不需要。想了想,我有至少10年沒有吃過一粒抗生素,不需要,就不要吧。

醫院的環境、氛圍感覺與以前沒有什麽不同。也許與疫情有關的防護措施已經取消了,我無從得知。所見到的醫護人員及其他的如緊急救護、安保人員等,沒有使用那種武裝到牙齒的防護服。但是等待就診的人們被要求帶上口罩。僅此而已。不需要核酸,不需要抗原。寫到此,驚覺,疫情三年,我竟不曾做過一次核酸。

我下午4點48分走進急診,出來時6點半多一點,前後不到兩個小時,比較快了。

不好意思舉著手機四處拍照,無人處拍了幾張醫院內部場景。但偷偷拍下了給我縫針的BO醫生。

2022年12月8日

禾末 發表評論於
回複 'zijie' 的評論 : 是的,報個稅時按年收入水平交的 OHIP premium。
zijie 發表評論於
我也住在安省,怎麽從來沒聽說過要付醫療保險費?是報個人稅的時候交的?我們每次去醫院看病就交個停車費。做完手術回家後,社區護士上門拆線等都是免費的。
BeagleDog 發表評論於
在美國,這種情況應該去urgent care。Urgent care 比ER 便宜,人也比ER少。我曾在家手握玻璃瓶時,瓶子碎在手中。拇指和虎口處割破,血流如注。我就握了一把paper towel,自己開車去了urgent care。是個非常老的醫生給我縫合的。可能因為老眼昏花,他是戴了個修表師傅戴的那種放大鏡。
那時我的保險是$50 for urgent care。 $100 for ER。
禾末 發表評論於
回複 '雪狗2014' 的評論 : 加拿大的醫保也並非完全免費。以安大略省為例,每年每人按收入繳納醫保費,最高額度$900(?);此外,醫保cover檢查、治療、化驗等,不cover藥費、眼科(成人)、治牙,所以,仍然需要買額外的醫療保險來補充這一部分。盡管如此,每次看完醫生,不用擔心診費,不用擔心其他各種“天價”治療檢查費用,真誠真心地謝過醫生護士,就可以回家了,感覺還是很開心的。
雪狗2014 發表評論於
加拿大真好。米國你就等天價賬單吧,等候時間也不會短
禾末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清漪園' 的評論 : 謝謝來串門兒,有一陣子沒見了。除了傷疼之外,是很舒服的一次急診經曆,醫生護士都很溫柔。不會有賬單的,在加拿大,急診visits不需要付錢,“全民醫保” :)
清漪園 發表評論於
謝謝分享。一切都很順利,等的時間不長,醫生護士都挺專業的,真好。希望你收到的賬單不要嚇你一跳。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