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閑聊:我就賭你沒聽過如此高雅的貓叫

spot321 (2022-08-27 14:43:51) 評論 (29)

如果非要把世界上所有喜愛養寵物的人分成兩類,那大約隻有愛狗的一族和愛貓的另一族。

我是屬於愛動物一族的,狗和貓我都喜歡。反過來,它們喜歡我嗎?對於這個問題,我在不經意中試過無數次。無論是朋友家的貓,還是鄰居家的狗,它們似乎都不曾討厭和我接近,也幾乎都會欣然接受我對它們的摸頭殺和擼耳寵,以至於趕都趕不走。

幾個月前去希臘的提洛斯島探訪古希臘神靈的時候,在半山腰無意和一隻終日與神靈相伴的小貓相遇。

在熙熙攘攘的遊客中,似乎隻有我自己,是那個肯駐足對它多看一眼的人類。第一眼的它,是那樣拒人於千裏之外,眼神中充滿了神聖不可侵犯的冷漠。

第二眼的它,瞬間就變得楚楚可憐,小鳥依人。作為在野外生存的貓,大約它極少遇見像我那樣喜歡近距離和它四目相望的人類。

或許是感覺到了我的與眾不同,乖乖地讓我照了兩張像之後,它居然就想跟著我一路向前。我本想伸手去撫摸它的毛發,給它幾分人類的愛憐,卻被先生說的:“別亂摸,要是有病怎麽辦。”給嚇了回去。最終,它和我在短暫的相遇之後,又無可奈何地,永遠地分開了。一路向山巔走去的路上我還在想,如果我真的撫摸了小貓呢?以它那樣孤獨的境遇,以它那種看見我靠近照了兩張像都會不自覺地跟著我一起走的表現,它一定會緊跟著我寸步不離。因為它太需要愛了。

另一隻讓我印象深刻的希臘貓,是這隻站在自家台階上目空一切的圓臉貓咪。

和聖島上的流浪小貓相比,它無疑是幸運至極的。估計它的主人給予了它無盡的愛憐與關懷,所以它對於陌生人的愛是不屑一顧,乃至嗤之以鼻的。如果它也在聖山上流浪呢?他還會不會那樣旁若無人?我覺得它或許是會改變的吧。

人類對於貓的喜愛到底有多深?似乎早已經超出了隻是限於養育它們一生一世的範疇。

早在十九世紀的1816年,意大利作曲家羅西尼,因為一隻貓偶然闖入了他的著名歌劇《塞維利亞的理發師》在羅馬的首演,從此就對貓咪有了不可磨滅的印象。正是因為羅西尼對跑上歌劇院舞台且“喵喵喵”叫個不停的貓叫聲印象深刻,所以就有了他日後創作出的,音樂史上最著名的《貓咪二重奏》。

或許,羅西尼並不是一位生活中的真正愛貓者,他對於貓的音樂創作靈感,全是因為貓星人的意外闖入而被迫激發出來的。

和羅西尼相比,法國作曲家拉威爾就是一個徹頭徹尾,如假包換的愛貓如癡的音樂家。拉威爾擁有一個完整的暹羅貓家庭,並且任由貓咪穿梭他的創作空間,在書桌上怡然自得。

拉威爾確信他能理解他的貓咪們,並會在他的日式花園裏與它們進行長時間的對話。或許,他是對的。如果拉威爾沒有對貓咪刻骨銘心的精神層麵的理解,他也許就根本不會創作出《公母貓二重唱》這段令人過耳不忘的經典曲目了。

關於前蘇聯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的生活中究竟有沒有貓咪出現過,曆史好像沒有相關的記載。不論生活多麽的艱難,他對音樂的熱愛始終不渝。退一萬步說,即便他在現實生活中對貓咪沒有任何情感,但是他在他的音樂作品中卻賦予了貓咪音符般地跳躍與音樂律動的生命感。

《彼得與狼》是謝爾蓋·普羅科菲耶夫於1936年創作的兒童童話交響音樂作品。管弦樂隊通過使用不同的樂器演奏,給故事裏的每一個角色都描繪出了他們的個性與情感。這段貓的主題,聽著還像一隻貓嗎?

這些用音樂表達出來的貓咪的情感和貓咪的叫聲,是不是自帶一種純藝術的高雅?我就賭你沒有聽過如此高雅的貓叫!當然,你認為這種貓叫跟高雅毫不沾邊,也隨你。

 

 

 

 

 

 

 

 

作者:spot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