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夜晚的穿越

打印 (被閱讀 次)

疫情期間,大家的生活多少都受到各種程度的衝擊和影響。大概受影響最大的,是社交和旅遊。疫情前經常約朋友一塊出去吃飯,現在很多時候變得難以啟齒了。即使自己不擔心病毒,但還須考慮人家的感受。請朋友來家裏,或者去朋友家裏,也隻能小規模地聚會,而且還隻限於對待病毒都比較小心謹慎的一個小圈子。圈子大的話,就難免有大大咧咧的人。組織規模大的聚會,似乎還為時尚早。雖說最近這波病毒的毒性沒有那麽強,而且也打了疫苗,但是畢竟還沒有勇敢到自願去做小白鼠的程度。

The secret school, 1886, by Nikolaos Gyzis, Emfietzoglou Gallery

{據傳在奧特曼土耳其帝國期間,希臘文的教育從地上轉入地下。這幅畫所描述的就是在一座修道院安定地下室內,神父為孩子們授課的情景。在人類很長的曆史時期裏,都沒有按個人隨意意願選擇想讀的書的這種自由。}

 

既然旅遊和社交都還沒有恢複,那麽大把的自由時間怎麽支配呢?體育運動倒是沒有受到太多影響,該打的球照樣沒少打,尤其是網球。夏天在室外打,從來沒有擔心過病毒。冬天打室內,似乎也足夠安全。還特意去網上研究了一下,得知室內網球場那種充氣結構,空氣流通的效率是普通建築物的七倍,這下更放心了。這兩個冬天每周都要去室內網球場打好幾次球,尚未聽說任何球友因為打網球被傳染的案例。倒是身邊有朋友因為打壁球而中招。

 

除了動,總有靜下來的閑暇時間,似乎很自然的選擇就是看電視和讀書。看電視對我來說,是個“躺平”的選擇。重要的球賽那是必不可少的,但我說的重要球賽,指的是世界杯或者大滿貫決賽這種級別的。平日的球賽我有時會開著電視,但手裏一般是拿著書,把電視音量調低至不影響我讀書的程度,低頭看書的同時,偶爾抬頭看一小段精彩的比賽。我和LD都不是很喜歡追劇,尤其最近這些年追的就更少,畢竟一部劇要看幾十個小時,而且大多數劇拍得都比較濫,真心不值得去浪費那麽多時間。電影還好,兩個小時內就看完,要是不好看的話看不到一半就放棄,浪費不了太多的時間。相比於追劇,更喜歡的是油管上那些紀錄片或者知識係列,足不出戶就可以在電視上觀看不同的景色,博物館,美食等等,也可以學習曆史,藝術以及其他各方麵的知識。

The Reader, 1770-1772, by Jean-Honoré Fragonard  (1732–1806),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DC

 

當然與其在電視屏幕上學習,不如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選擇那些自己喜歡的書目,比如曆史,去讓自己的思路,隨著作者文字,回溯那些幾百年前發生的各種驚心動魄的故事,邊讀邊想象自己身曆其境,穿越到兩千年前的古羅馬,或是中世紀的歐洲,去體會和思考。現在已不再是年輕人了,對文藝類的小說的興趣大不如前。文字再華麗,也不過就是一個精美的化妝。小說的故事畢竟是虛構的,就好比是個人工雕琢的美女。而曆史,即使表麵上不華麗,但至少是有血有肉,實實在在的故事。

A Young man reading by candlelight, by Matthias Stom (fl. 1615–1649), National Museum of Fine Arts, Stockholm

 

 

當然,每個人的喜好不同,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蘿卜青菜,各有所愛。既然世界給我們選擇的自由,我們就要充分利用這個並非是自古就有的權利。比如我和LD,喜歡讀的東西就很不同。晚上,電視上播放著澳網的比賽實況,我坐在沙發的一邊讀我的Machiavelli(馬基雅維利),她坐在另一邊讀她的Toni Morrison(托妮·莫裏森),沙發中間還放著我們邊讀書邊分享的瓜子。讀到精彩之處,我們就互相打斷對方,討論一番各自的體會。一場球賽下來,我大概也知道了她那本書的故事梗概,她也耳渲了我所消化的佛倫倫薩文藝複興時代的精華,同時也不耽誤第二天我和球友見麵時候去評論幾句昨晚澳網的比賽。這種夫妻夜讀是不是很有畫麵感呀?跟小時候《人到中年》書裏講的主人公新婚之後窗外的小屁孩們偷看到的畫麵是不是有一拚?

《人到中年》電影劇照,潘虹,達式常主演

{看過這個電影的大概還記得裏邊有這樣一個鏡頭,大院裏的小孩子淘氣,爬窗戶先看看新婚之夜小兩口在房內幹什麽好事,但看到的卻是新婚夫婦各自讀書的夜讀圖。}

 

說到讀書,今天很想跟大家分享下不久前讀到的馬基雅維利所寫的這一段感受:

“When evening comes I return home and go into my study. On the threshold I strip off my muddy, sweaty, workday clothes, and put on the robes of court and palace, and in this graver dress I enter the antique courts of the ancients and am welcomed by them, and there again I taste the food that alone is mine, and for which I was born. And I make bold to speak to them and ask the motives of their actions, and they, in their humanity, reply to me. And for the space of four hours I forget the world, remember no vexation, fear poverty no more, tremble no more at death; I pass indeed into their world.”

(這是我按以上的英文版所譯成的中文:“傍晚我回到家進入書房。跨過門檻,我脫掉帶有泥土和汗水的勞作衣服,換上往日的官袍,身著正裝進入那個張開雙臂歡迎我的古典文字的殿堂,貪婪地享用那些為我一個人準備的美食,這才是我來到這個世上的目的。我鬥膽向先賢們請教那些文字背後的玄機,先賢們人道地為我一一作答。在那四個小時的時光裏,我完全脫離了我所生活的世界,忘卻了所有的煩惱,不再懼怕貧窮和死亡;我穿越到了先賢的世界。”)

At Breakfast, by Laurits Andersen Ring (1854–1933), National Museum of Fine Arts, Stockholm

 

喜歡讀書的人,對於以上這段文字一定有共鳴。比起我們常說的“書中自有黃金屋”,馬基雅維利的話更有代入感。當時的馬基雅維利逃離裏佛倫倫薩,住在托斯卡納的鄉間,白日務農,晚上潛心研究古希臘羅馬的先賢著作,後來寫成了那些傳世的著作。我們讀書雖不是為著書立說,但是被書中文字的魅力所吸引的感覺是非常相似的。我們喜歡旅遊,因為旅遊可以讓我們看到不同的景色,經曆不同的民族風情。但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是多維的,旅遊可以讓我們在空間的維度上擴充我們的人生經曆,讀書則可以在時間的維度上拓展我們對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的認知。人類幾千年的生活經曆和智慧的積累和沉澱,都蘊藏在那些浩瀚無垠的書海中。讀書可以讓我們穿越到不同的年代,讓我們的生活和知識從平麵變為立體。

The Reading Girl by Théodore Roussel, (1886–1887) Tate Museum

{女人天生就是美麗的,讀書的女人更平添了幾分的風韻。Théodore Roussel 是位旅英的法國畫家,他的這幅讀書女孩畫中的模特是當時年僅19歲的英國少女Harriet (Hetty) Selina Pettigrew。後邊的故事就比較俗套了,她成為了當時已經有妻子的畫家的情人,並為畫家生下了一個女兒。後來畫家的妻子去世,畫家並沒有和模特成婚,反而娶了另外一個女人。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疫情當道,我們不能像往日那樣經常與好友推杯換盞,或許也缺失了不少旅途的奔波,卻仍能夠在球場上揮汗如雨,且更有時間在寧靜的夜晚去穿越。既來之,則安之。且讓我們好好享受穿越中的精彩,細細品味那些文字後為每一個人特別準備的盛宴,同時也為不久的未來即將開啟的旅程充電,讓我們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

雪山草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海風隨意吹' 的評論 : 謝謝,也祝你新春愉快!
海風隨意吹 發表評論於
拜年啦,新年安康歡樂,吉祥如意!
雪山草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xiaxi' 的評論 : 謝謝,也給你拜個年!祝新春快樂,萬事如意!
xiaxi 發表評論於
讀書伉儷,比翼雙飛!
給雪山草地拜個早年!
除夕快樂,辭舊迎新;金虎送福,恭賀佳節!
春節吉祥,幸福安康!
雪山草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梅華書香' 的評論 : 新春快樂!
梅華書香 發表評論於
好文分享,新年快樂,吉祥如意!
雪山草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舒嘯' 的評論 : 握握爪先。:) “情書”用的很恰當,每個喜歡讀書的人,大概心裏都有很多類似的情書。謝謝分享狄金森。
雪山草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謝京妞!新春快樂!
雪山草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我喜歡讀藝術評論類和有關藝術史的文字,但作為一幅畫,最重要的畫麵中那種能夠透出直擊到內心的美感或衝擊。當然,對於畫麵背後的故事,總是懷有很多好奇心。:)
雪山草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南半球' 的評論 : 南兄概括得非常到位。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的確是更功利些,而且把對個人愛好的追求基本歸類於“玩物喪誌”。
雪山草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謝謝!第一次見到那副Jean-Honoré Fragonard的讀書少女,是小時候家裏的一張年曆卡,印象及其深刻。那個年代看到的一些名畫,至今都記得很清晰,包括初中美術教材裏邊的那些畫。

Kate Winslet在The Reader中的表演是我很喜歡的,當年看TItanic時候不覺得她是個演技派,是The Reader讓我對她的表演刮目相看的。

舒嘯 發表評論於
謝謝雪山分享寫給讀書的“情書”。忍不住抄幾行狄金森來應和一下:

沒有艦船比得上一冊書卷
更能把我們帶到遠方
也沒有日行千裏的神駿
追得上騰躍的詩行 -

祝闔家新春愉快!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雪山這篇小抒情。 讚。
花似鹿蔥 發表評論於
謝謝分享!第一次看這畫《The Reading Girl 》,有意思。
南半球 發表評論於
好文章!

其實號稱“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中國人並不是真正愛讀書,隻是因為““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功利性實在太強。

而馬基雅維利所說:“在那四個小時的時光裏,我完全脫離了我所生活的世界,忘卻了所有的煩惱,不再懼怕貧窮和死亡;我穿越到了先賢的世界。” 則揭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維度,讀書的真正樂趣,並不在於將來可能的收獲,而是當下所沉浸的世界。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非常有意思的好文,The Reader, 我小時候家裏就有一幅,幾乎影響了我的人生。:)

Kate Winslet的The Reader電影也跟讀書有關,非常好看。

再放一個原來博客讀書會的鏈接: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25182/202004/35748.html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