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裏人跟鄉下人
多年前看到過一篇文章,調侃的是國內的城鄉差別。城裏人跟鄉下人本是一樣的,卻擁有了兩個世界。
- 當鄉下人開始津津有味的吃白麵饃的時候,城裏人已經不吃饃而改吃五穀雜糧了;
- 當鄉下人終於能吃上肉的時候,成裏人已經開始吃野菜了;
- 當鄉下人用手紙抹屁屁的時候,城裏人已經把手紙發展為紙巾開始擦嘴了;
- 當鄉下人開始關注衣服穿起來的時候,城裏人的衣服卻越穿越少了;
- 當鄉下人開始用賺得錢娶媳婦過日子的時候,城裏人已經拋開妻子開始包二奶了;
- 當鄉下人可以喝牛奶的時候,城裏人已經用牛奶泡桑拿了;
- 當鄉下人用黃瓜賣錢維持生存的時候,城裏人開始用黃瓜去做美容了;
- 當鄉下人能坐上公車進城的時候,成裏人已經開上私家車了;
- 當鄉下人買了洗衣機開始洗衣服的時候,城裏人把衣服存放到洗衣店了;
- 當鄉下人在家裏收看電視的時候,城裏人已經用電腦代替電視了;
- 當鄉下人開始盯上城裏的房子準備購買的時候,城裏人開始移居鄉下了;
- 當鄉下人開始實行計劃生育隻要一個孩子的時候,城裏人不生小孩;。
- 當鄉下人把家庭收入統一籌劃使用的時候,城裏人已經開始AA製的家庭規模了;
- 當鄉下人把孩子送到城裏上學的時候,城裏人的孩子上學跑到國外了;
- 當鄉下人攢錢給孩子成家立業的時候,城裏人的孩子已經準備給父母買房了;
- 當鄉下人開始火葬離去親人的時候,成裏人已經開始考慮樹葬或海葬了;
- 當鄉下人的孤寡父母開始準備再婚的時候,城裏人的母親把眼睛盯到老外身上了;
- 當鄉下人在自己家鄉蓋起高樓的時候,城裏人居住的目標已經移到海灘了。
對於上述的第二段,俺有一些親身的體會。
今年是自己在後院種紅薯的第三年,咱不圖紅薯,隻吃它嫩尖的葉子 – 俗稱紅薯苗。這個季節正是紅薯苗茁壯成長的季節,我每隔五天都可以收獲一次。這可是現在最時髦的organic的蔬菜呀,且新鮮無比,從摘下來到吃下肚不過一個小時。
鄰居老中來自江蘇農村,看我好像撿到寶一樣,不屑一顧地告我,你津津樂道的實際上就是“豬菜”嘛。他們家養豬,他從小就幫著家裏給豬準備口糧,紅薯葉就是其中最廉價,也是量最大的一種。在它看來,紅薯苗連野菜都不如,是豬吃的,不應該是人吃的。
家兄曾經回憶過一段往事。那是六十年代初期,母親為了我們能吃飽飯,不惜違反當時的政策,坐渡船過河到工廠旁邊的農村去購買農民自留地上的“資本主義的尾巴” - “豬菜”。回來時,船工政治覺悟高,一眼就看出手提滿滿籃子“豬菜”的母親是城裏的幹部,生生地把她訓斥了一頓。母親從此再也沒有違反政策了。
時過境遷,當今國內城裏人跟鄉下人的差距正在縮小,這是時代的進步。但有些問題是製度性的,最大的就是城裏人跟鄉下人人為設限,劃地為牢的戶口,鄉下人淪為二等公民。改革勢在必行,希望這隻是一個時代運轉中的程序問題。
二零二一年八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