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兩橋

三步兩橋 名博

【我的旅行我的團】(27)開啟封存的記憶:馬達加斯加美食

三步兩橋 (2021-04-18 10:49:01) 評論 (17)

前篇(26)拜見老祖母“露西奶奶”

今天才開始寫馬達加斯加遊記,雖然遲了,但也好過欠債不還。

離開馬達加斯加已經有二年九個月了。打開照片夾,一幅幅照片又把我帶回到印度洋中那座“被時間遺忘”的島國上。

馬達加斯加之行是我2018年義務組織群友前往東非遊的第二站。與我一起前往那裏的共有13位群友。八天八夜的同行共寢,群友們不僅給我帶來了許多歡樂,也幫我實現了幫助非洲的心願。今天在整理這些照片時,心頭再次湧過一股熱流。

就讓我的馬達加斯加遊記從機場道別開始起吧。 

Solufo是我們這次馬達加斯加行的CEO(Chief Experience Officer)。他豐富的專業知識,盡心盡責的職業素養,確保了我們這次馬達加斯加行的安全和圓滿。

今天的馬達加斯加人主要是非洲黑人後裔和早期東南亞移民後裔。非洲黑人後裔主要都集中在沿海地區,他們普遍身材高大、膚色偏黑、體質強壯,不太喜歡到處走動。而居住在中部的早期東南亞移民後裔,皮膚為淺棕色、頭發粗直、身材相對矮小瘦弱,曆史上一直不斷地從沿海向內陸遷移滲透。

沒有猜錯,Solufo的確是早期東南亞移民後裔。

下麵這張照片是馬達加斯加行中最令我感動的一個畫麵。

照片中的Solufo強忍著熱淚,感動地說不出話。這是在機場道別時,當我代表全體群友,交給他一隻信封的那一刻,信封裏裝著我們全體群友贈與的數目慷慨的小費。

做一名負責任的旅行者,一直是我奉行和倡導的旅行理念。在這次馬達行中,這一理念也得到了全體群友的擁護。大家不僅在旅行中嚴格遵守各項負責任旅行條列,也積極支持扶貧公益項目。這是臨別時,大家踴躍向藍色扶貧計劃捐款。

為幫助非洲發展做一些事,一直是我的心願。通過組織群友前往非洲,為非洲帶去生意,鼓勵群友為當地扶貧項目做些貢獻,同時將非洲介紹給群友,是我這次義務組織大家東非遊的目的。大家的善舉成全了我的心願,真是非常開心,衷心感謝大家!

注:關於負責任旅行的《十二條旅行小建議》(查閱請戳聯接)

馬達加斯加在1960年獨立前,一直是法國的殖民地。長達60多年的法國殖民統治對馬達加斯加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體會最深刻的是對當地飲食文化的影響。馬達加斯加的“法式”餐飲從頭台,主菜到餐後甜點樣樣精致考究,價格也令我們讚歎和懷念。

這是我們離開馬達加斯加登機前的最後一頓晚餐。晚餐包括了許多精美的食物,諸如,蝸牛,鵝肝等等。餐後結賬,所有費用包括慷慨的小費,一共60萬阿裏亞裏(ariary)。60萬聽上去是個巨大的數字,數錢也讓我們數到手軟,但換算成美金,這頓大餐每人消費隻有約$13。

瘤牛(zebu)是一種生長在熱帶地區的牛,因為背上生有一個碩大的瘤子狀牛峰而得名。這種牛耐熱耐旱、肉質細膩鮮嫩,在馬達加斯加廣泛養殖,是餐廳裏上好的美味。我們在馬達加斯加時也數次品嚐了用不同烹飪方法製作的牛肉。

當地人在美食中特別喜歡使用傳統香料,這種香料能給菜肴的帶來獨特的口感。除此之外還喜歡跟不同的豆類和水果搭配在一起烹煮,於是有了燴豬肉配黃豆、牛肉配紅豆、鰻魚配煙熏豬肉、雞肉配番茄汁、椰汁大蝦等美味。

不記得這吃的是什麽了,隻期待下次再去馬達加斯加辨認了。

對於不少華人來說,旅途中常會犯“中國胃”的毛病。一群友想念麵條湯了,在馬達加斯加途中也馬上可以得到治愈。至今這碗10000阿裏亞裏的麵條湯照片是她喜歡炫耀的照片。

馬達加斯加,地球上鮮為人知的“第八大洲 ”,留給我的印象當然不僅僅是價廉物美的法餐,還有更多。。。

下篇(28)鮮為人知的“第八大洲“:馬達加斯加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