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美國總統大選日

曉青 (2020-11-03 14:42:44) 評論 (58)

瘟疫的天空下,沒有人在正常的生活狀態中,都想恢複正常生活的我們想象的正常生活,是過去我們自由自在地想去哪兒去哪兒的日子。

而那樣的日子沒有指日可待的希望了,我們都知道,也許我們要很長時間地在這樣的天空下,跟瘟疫同生死共患難了。

美國的大選每年都很引人注目,不僅僅是美國本土的人忙乎,全世界都很關注,而今年,是特別的格外的顯眼,也備受關注。

很長一段時間了,人們被選舉風吹得東倒西歪歪的,到現在還有人後悔的呢。最後幾個小時了,也許到明天早上?看微信上說,現在還可以找24小時的郵箱去寄選票。

其實今年多數人選擇郵寄選舉,我們附近的選舉點基本沒什麽人,有的根本就沒有人了。今年選舉都特別積極,早早就都郵寄了自己的選票,也許正因為如此吧,很多人看完最後一場辯論後,後悔了自己投的票。

有啥好後悔的,選了就選了吧。

過去我一直沒有搞懂美國選舉到底是怎麽個選法,不是說一人一票嗎?可最後看結果的時候,發現隻有幾百票,現在終於明白了,原來美國的選舉不是咱們想象和說的那種一人一票。

最近仔細看了選票計票方法,我覺得並不合理。當然了,不會改,也一直都這麽用的。我就是說說而已。

所以說,沒有什麽是最好的,更沒有什麽是完美的。

很多人把投票注意力放在了這場疫情的防控上了,其實我就不這麽想,現任總統做的是很差,起碼的口罩可以防疫他居然唱反調,這一點就很讓人不解。

大麵積的確診病例,瘟疫肆意泛濫,幸虧各州並不都聽他的,不然還不知道病例會有多少。

但是,如果有人覺得換個總統上來就能改變這個形勢了,我感覺不見得。因為現在看已經這樣了,泛濫了,誰都無法在短期內改變什麽了。

另外,也是最重要的,這西方人跟中國人的文化差距很大,製度也不一樣,長久以來養成的各種習慣是很難改變的,這是事實。世界各國,哪怕任何一個國家的人能像咱們那樣管控,幾乎是不可能的了。

開始我以為真的是沒有人管,以為如果要求了就不會這樣,現在我也不這麽想了,因為看到的多了,發現得重新認識這個世界,還有世界上生活在不同製度下,受不同文化熏陶出來的人的各種觀念、思想、習慣,真的不是咱們原來想象和聽說的那樣,甚至不是我們原來看到的那樣。說大開眼界,一點都不為過。

我覺得我們過了這個日子,真的該回到原來正常的生活當中了,我們麵臨的最大敵人應當是瘟疫,應當是接下來怎樣麵對我們要麵臨的更加嚴峻的經濟形勢。

裁員越來越厲害,美國的大學瘟疫以來裁員達30萬人之多,損失是數億美元。

別的公司就更不用說了,小企業倒閉的連個聲音都沒有,悄悄地就一個個消失了。誰能想象那些災難下的人是怎樣的心情,他們現在和今後的生活將是怎樣的?

領取免費食物的人,都要早上三點鍾起來去排隊,原來都是老年人,現在年輕人越來越多了。有的人自己沒工作了,配偶還在工作家裏就維持不下去了,就得來領食物了。

不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都是隻要有工作就衣食無憂的,不是像咱們很多人那樣,銀行都能有點存款,至少不要餓肚子的。

現在跟以前還不一樣,很多人基本上沒有再找到工作的可能了。據統計,失業的人,在四個月之內能找到下一份工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各州失業金都緊張起來了,好多州都靠向聯邦借錢發放失業金了。

不少人反對救濟,說發了錢比上班錢多,都不上班了。

其實說這話的人估計原本收入很高的,失業了失業金不少,加上聯邦補貼似乎看著不錯,實際上,很多人也是天天工作的,賺不了什麽錢,很多人每周失業金隻有幾十塊錢,想想一個月那麽幾個錢夠幹什麽的呢?聯邦的救濟金也不是每個失業人員都給的,要每周失業金在100塊才給,所以,有些周就規定,讓失業金不夠100的寫夠一百,這樣能讓這些人拿到聯邦補貼。另外聯邦的每周600七月份就停了。而且失業金也是有限製的,不是你不上班就一直發的,根據保險情況,根據你收入情況,發不了多久。

所以,很多人接下來麵臨的是,既沒有失業金可拿,又沒有工作可以做。生活怎麽辦呢?

換個人這些問題就能解決了嗎?這些問題對很多人來說就是分分秒秒的需要,而對於其他人來說也許眼前不是問題,也許很快也成了問題,而對於總統來說呢?短時間內無暇顧及吧?

就這查票,我看報道了,今天晚上我們這裏7點鍾能有結果,而很多州今晚不會有結果。記得往次大選,兩個人都說:“明早起來,當你打開們,拿起報紙的時候,哇... ..."今年沒有人這樣說,據說得鬧騰一陣子呢。

說現在期待疫情趕緊過去,還不如說,別再生出別的事兒來吧,百姓們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

很多人就好象瘟疫從來不存在一樣地興奮,期待著接下來的繁榮富強,這種狀況下會走向哪裏誰知道呢?這兩個奔八的老人,誰能扭轉乾坤呢?

讓咱們拭目以待吧!

瞧瞧,我忙活的都是自己的事兒,想的也都是百姓的那點事兒,而大家夥兒想的和忙活的都是國家大事兒,這人的境界還真是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