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究竟是誰的勝利?

林向田 (2020-10-25 06:51:03) 評論 (47)

在星期五(10月23日)的講話中,習近平再次大力渲染“抗美援朝”是中國的勝利。他說:“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後屹立於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複興的重要裏程碑,對中國和世界都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中國一貫的說法也是,朝鮮戰爭打出了中國的“國威”和“軍威”。

可是,單純從戰爭直接導致的傷亡人數上來說,中國恐怕很難稱自己為一個勝利者,因為中國為這場戰爭付出了數倍於對手的傷亡。根據中國自己的統計,紀錄片《為了和平》給出的數字是19萬7,653人。來自中國其他方麵的數據顯示,傷員38萬多人。而根據美國五角大樓的的統計,中國在朝鮮戰場上的死亡人數為40萬人、負傷人數為48.6萬人,被俘人數為2萬1,839人。

相比之下,根據美國五角大樓1994年公布的數字,美軍在朝鮮戰爭中的死亡人數為3萬6,914人,其中包括非陣亡人員3,262人。根據美國國會研究處2020年7月29日公布的美國重大戰爭中的傷亡人數,美軍在朝鮮戰爭中的死亡人數為3萬6, 574人,傷員10萬3, 284人。美軍的統計數字也得到中國學者們的認可。

美軍的這份死亡人數與蘇聯官方解密文件所顯示的美軍死亡人數一致,都是3萬6,574人。根據蘇聯的數據,英、法、土、澳、加等其它國家軍隊兵員損失約為1萬7,200餘人。蘇聯稱中國誌願軍的陣亡人數為100萬。

關於這場戰爭對世界的意義,習近平沒有告訴中國民眾的是,在這場戰爭裏,中國因為在戰爭後期越過“三八線”作戰,曾被聯合國決議譴責為侵略者。在此後差不多20多年的時間內,中國受到西方世界的孤立。

就習近平而言,中國更大的損失可能是丟掉了”中華民族複興之路“上最重要的一環--“解放”台灣的機會。而習近平認為,“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必然要求”。

在朝鮮戰爭前,杜魯門政府在1949年的考量是,如果中共在內戰中取得最終的勝利,不排除與中共政府建立關係。 杜魯門與艾奇遜在1950年1月有關不會防衛台灣的講話就被看作是對中共的示好。

從亞洲來說,朝鮮戰爭後,由於亞洲國家對中國“軍威”的害怕,美國得以在亞洲建立了一個遏製中國的盟友圈。

喬治亞大學曆史學教授斯圖克說:“在戰爭之前,美國在東亞大陸上沒有任何駐軍,而現在,美軍卻一直駐紮在朝鮮半島,而且有可能無限期地存在下來。此外,美國與韓國、日本、菲律賓、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結成了聯盟,可能不久的將來還會與台灣結盟,就形成了對中國的海上遏製線,這顯然不符合中國的利益。”

不過,斯圖克也承認,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也算“打贏”了戰爭。美中在朝鮮半島上打成僵局;中國由此在東北邊境得到一個“緩衝區”;同時也提高了自己在亞洲的“聲望”。

對於朝鮮戰爭,曆屆美國總統一直以來的看法是,美國在這場戰爭中打了個平局。不過,在朝鮮戰爭停戰60周年之際,當時的美國總統奧巴馬說,朝鮮戰爭並非平局,而是美國的勝利。

奧巴馬對參加朝鮮戰爭的美國老兵們說:“5000萬韓國人民生活在自由和生機勃勃的民主製度下,韓國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經濟體之一,同朝鮮半島北方的壓迫和貧困形成鮮明對照,這就是勝利,這就是你們留下的遺產”。他還說,這場戰爭向全世界表明,美國依然是爭取和平、安全和繁榮的力量。

《韓戰,我們第一次失敗》一書的作者亞曆山大對美國之音解釋說, 對美國而言,朝鮮戰爭是兩場戰爭。美國贏了一場,成功阻止了朝鮮吞並韓國以及遏製了共產主義的擴張。但是,美國輸了另一場,因為美國沒能將共產主義趕出朝鮮半島,以韓國的名義統一朝鮮半島。

喬治亞大學的斯圖克說,朝鮮戰爭中最明顯的贏家是台灣和日本。他說,因為這場戰爭,台灣得以最終脫離共產主義的圈子;日本也是贏家,由於戰爭刺激,日本的經濟得以大力發展, 同時日本還與美國達成和平協議,沒有這場戰爭,協議可能會被大大推遲。

他認為,朝鮮戰爭最大的輸家是朝鮮的老百姓。朝鮮半島至今處於分離的狀態,戰爭還造成了朝鮮大約10%人口的死亡。

注釋:斯洋原文的題目是“70年了,中共依然重複著“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謊言”,上麵引述的是文章的第五部分。

原文鏈接:https://www.voachinese.com/a/us-china-korean-war20201024/5633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