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天空下需要改變的習慣

曉青 (2020-08-09 21:31:53) 評論 (44)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非常頑固。

而每個國家和那個國家的文化也決定了一些習慣,是習慣就很難改變。

中國的飲食習慣是吃熟食,不管是因為我們自來習慣了,還是我們的消化係統的要求。

而美國人也許還有很多其他的西方人,卻始終喜歡吃生菜。

中國近些年開始跟著學吃西餐,比較明顯的是生魚片、生菜、還有幾成熟的牛排。

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需要條件的,吃生的咱們首先知道有可能不衛生,不衛生吃了會生病。但西方人恐怕沒有這個意識,因為他們一直就吃生的,不管什麽菜買回來就吃。

如果對美國餐館有點了解的都會知道,美國的餐館是不洗菜的。開始我就想這菜不洗,吃了不壞肚子嗎?

所以我出門吃飯基本不吃剩菜,包括色拉。

有幾次到特別貴的地方去吃飯,別說那裏的色拉是洗的,但不是隨飯跟的菜,是要專門交錢的,還挺貴的。

最近加州的紅洋蔥發生了沙門氏菌問題,沒多長時間這個問題蔓延到了43個州了。洋蔥咱們是炒雞蛋、炒肉,從食堂開始就吃的,而且一吃就想起食堂這菜的香味兒。

而美國不是,洋蔥他們都是生吃的。

原來美國吃生菜、生蔥就出現過多次問題,色拉召回多次,而因為蔥而甲肝爆發也不是一次兩次了。然而,濤聲依舊。

他們繼續該怎麽吃怎麽吃。

來過美國的人都知道,美國超市賣蔬菜都是天天無數遍的小噴水在那兒,很多人以為那就是洗菜了。直到近幾年美國的媒體也不斷提示大家,超市裏的菜買回家要洗了再吃,那種小噴水不是給你洗菜。

他們小噴水也許為了菜保鮮,其實如果賣得慢的菜很快就會爛了。

瘟疫來了,我網購了很長時間,但美國超市裏的大白菜實在是又貴又不敢買,買過幾次,都不是很新鮮,有一次買回來一大棵菜整個是爛的。

我第一次跑出去到超市買菜,一看近2美金一磅的大白菜,爛爛地擺在那兒,心想,中國超市的大白菜從來沒有超過的一塊錢一磅。才知道,送菜的人也根本沒有看見有好白菜。傻傻的送來一棵爛白菜。

其實美國的大環境確實非常好,生活在這裏的人應當壽命比較長,生病也應當容易好,因為感染比較少。很多手術根本不在消毒的手術室做,普通門診就做了,手術後很少有人用點滴消炎藥的,發燒的也很少。這就減少了很多意外死亡的機會。

吃東西也是,說隨隨便便拉肚子的人並不多,就他們那種吃菜、吃水果洗都不洗,蘋果帶皮身上擦一擦就吃,要擱著咱們在國內一會兒就得拉肚子了。他們不會。

近些年美國的環境也不像以前那麽好了,東西也不是那麽太幹淨了,經常看見報道這個菌那個菌的大爆發,聽著挺嚇人的。

環境改變了,人們的習慣也得改變。其實吃什麽東西都應當洗洗幹淨才對。這很難嗎?方便習慣了,改變真的挺難的。加上人都是認為出事兒的不會是自己。

我感覺美國人依賴性也挺強的,吃的依賴超市,用的依賴商場,自己對自己的負責精神比較缺乏,有點像從小被慣壞了孩子,長大了也就是這樣。

指望父母管到管不著了,指望愛人接著管,指望這個指望那個,就是不知道指望自己。吃生菜,吃半生不熟的肉,這從常識上來說應當是不衛生的,還有吃生魚。過去的海水、江水、湖水都是什麽成分,現在呢?

反正我不喜歡也不習慣吃生的,至於那些喜歡的人肯定有道理。關鍵許多人不是真的喜歡,而是他們覺得那是一種文化,是一種身份,是一種象征著什麽什麽的。

回國的後幾次國內最大的變化也是這樣,吃西餐成了時尚。就像現在的影視劇,沒幾個吃像樣的中餐的,都是牛排、紅酒啥的。

所以,我回國都跟人說,咱可不能吃西餐,我不喜歡,再說在美國我啥西餐都能吃的到,不缺。我就想吃酸菜粉,和西紅柿雞蛋湯,弄得親戚朋友都覺得我奇怪。

他們一個勁推薦說,一定要嚐嚐中國的西餐,很棒,還有泰國菜,在中國很流行。我想,我回來一次太不容易了,所以不能妥協:)

我感覺美國人應當有所改變,該洗著吃的東西洗洗幹淨,該熟吃的東西就做熟了再吃。他們的消化功能跟咱們不一樣,好像吃了熟的一會兒就餓了。但趕上這個菌、那個菌的還不是自己倒黴嗎?唉!

最近大家都戴口罩了,我也壯起膽子跑出去。

前天是立秋,大家都吃餃子,俺家白菜斷頓了,沒吃成,今天跑出去超市買了一棵小白菜挺新鮮的,回來包了一頓餃子。

改天去韓國超市,買最好的大白菜去。

拍 照片,等自己看的時候才知道,包好的餃子沒拍,哈哈!

今天麵和的比較好,所以餃子皮好吃,餡是白菜豬肉的,也非常香!補了一頓立秋餃子。梅子前天發來照片她包的黃瓜、雞蛋、蝦仁餃子,我說黃瓜包餃子不出水嗎?她教我,黃瓜擦板上擦絲,然後擠一下水就不出水了。

我想想還是算了,回頭出水白忙活了。